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46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包括:主梁架,设置在轿厢架中部的矩形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主上梁与主下梁,所述主上梁与所述主下梁之间通过两根主直梁相连;侧梁架,数量为两根,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架两侧,包括一根上侧梁和两根侧直梁;上横梁,数量为两根,中部固定在所述主梁架上端框架内,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架相连;轿底板,底部中间与所述主下梁固定,两端与所述侧直梁底部固定;拉杆组,包括若干拉杆,所述拉杆的头部与所述主直梁或上横梁相连,所述拉杆的尾部与所述轿底板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
技术介绍
随着高楼建设技术的发展,对与之配套的电梯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加电梯的运输空间和载重能力,需要对传统电梯轿厢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架,设置在在轿厢架中部的矩形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主上梁与主下梁,所述主上梁与所述主下梁之间通过两根主直梁相连;侧梁架,数量为两个,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架两侧,包括一根上侧梁和两根侧直梁;上横梁,数量为两根,中部固定在所述主梁架上端框架内,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架相连;轿底板,底部中间与所述主下梁固定,两端与所述侧直梁底部固定;拉杆组,包括若干拉杆,所述拉杆的头部与所述主直梁或上横梁相连,所述拉杆的尾部与所述轿底板相连。作为优选,所述上侧梁由一根槽钢构成。作为优选,所述侧直梁顶部高出所述上侧梁设置,所述侧直梁顶部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所述上侧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下方。作为优选,所述上侧梁槽钢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主梁架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主上梁与所述主下梁均由两根槽钢组成,两根槽钢的开口分别朝向各自侧的侧梁架设置;所述主直梁由一根开口方向朝向主梁架外的槽钢组成;所述主直梁槽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上梁与主下梁的两根槽钢之间。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梁由一根槽钢组成,两根所述上横梁的槽钢开口相向设置,所述上横梁顶面与所述主上梁下表面固定。作为优选,拉杆组包括第一拉杆组和第二拉杆组;所述第一拉杆组的拉杆头部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主梁架的连接处,尾部与所述轿底板侧面相连;所述第二拉杆组的拉杆头部设置在主直梁中部,尾部与所述轿底板侧面相连。作为优选,所述轿底板由轿底拼板组成,所述轿底拼板包括,抗弯槽钢和发纹钢板,所述抗弯槽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上横梁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发纹钢板焊接在所述抗弯槽钢顶部,所述抗弯槽钢两端及其顶部焊接有热轧钢板。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板包括若干块所述轿底拼板依次拼接而成,所述轿底拼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梁设置有导靴安装架,所述轿底板外侧两块所述轿底拼板底部设置有导靴安装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在保证足够的载重强度下,有效降低了轿厢架的重量,减轻了曳引机的工作负荷,更加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减少2根侧上梁槽钢,取消了所有侧下梁结构,通过特制结构的轿厢底板代替,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成本。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对轿厢底板采用多点固定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侧倾。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导靴安装架的位置设置更加灵活,可以在上横梁和轿厢底板的任意横向位置,提高了电梯井道导轨布置的灵活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梁架与侧梁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轿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主梁架,11-主上梁,12-主下梁,13-主直梁,2-侧梁架,22-上侧梁,22-侧直梁,3-上横梁,4-轿底板,41-轿底拼板,411-抗弯槽钢,412-发纹钢板,413-热轧钢板,5-拉杆组,51-第一拉杆组,52-第二拉杆组,6-导靴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包括:主梁架1,设置在在轿厢架中部的矩形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之间通过两根主直梁13相连。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均由两根槽钢组成,两根槽钢的开口分别朝向各自侧的侧梁架2设置;主直梁13由一根开口方向朝向主梁架1外的槽钢组成;主直梁13槽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在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的两根槽钢之间。侧梁架2,数量为两个,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对称设置在主梁架1两侧,包括一根上侧梁21和两个侧直梁22,上侧梁21由一根槽钢构成,侧直梁22顶部高出上侧梁21设置,侧直梁22顶部与上横梁3相连,上侧梁21设置在上横梁3下方,上侧梁21槽钢开口方向朝向主梁架1设置。上横梁3,数量为两根,中部固定在主梁架1上端框架内,两端分别与侧梁架2相连。上横梁3由一根槽钢组成,两根上横梁3的槽钢开口相向设置,上横梁3顶面与主上梁11下表面固定。轿底板4,底部中间与主下梁12固定,两端与侧直梁22底部固定。轿底板4由轿底拼板41组成,轿底拼板41包括,抗弯槽钢411和发纹钢板412,抗弯槽钢411的长度方向与上横梁3长度方向一致,发纹钢板412焊接在抗弯槽钢411顶部,抗弯槽钢411两端及其顶部焊接有热轧钢板413,其特征在于,轿底板4包括若干块轿底拼板41依次拼接而成,本实施例图中采用三块拼接,轿底拼板4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拉杆组5,包括若干拉杆,拉杆的头部与主直梁13相连,拉杆的尾部与轿底板4相连。拉杆组5包括第一拉杆组51和第二拉杆组52;第一拉杆组51的拉杆头部设置在上横梁3与主梁架1的连接处,尾部与轿底板4侧面相连;第二拉杆组52的拉杆头部设置在主直梁13中部,尾部与轿底板4侧面相连。上横梁3设置有导靴安装架6,轿底板4外侧两块轿底拼板41底部设置有导靴安装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梁架(1),设置在在轿厢架中部的矩形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所述主上梁(11)与所述主下梁(12)之间通过两根主直梁(13)相连;/n侧梁架(2),数量为两根,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架(1)两侧,包括一根上侧梁(21)和两根侧直梁(22);/n上横梁(3),数量为两根,中部固定在所述主梁架(1)上端框架内,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架(2)相连;/n轿底板(4),底部中间与所述主下梁(12)固定,两端与所述侧直梁(22)底部固定;/n拉杆组(5),包括若干拉杆,所述拉杆的头部与所述主直梁(13)或上横梁(3)相连,所述拉杆的尾部与所述轿底板(4)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梁架(1),设置在在轿厢架中部的矩形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主上梁(11)与主下梁(12),所述主上梁(11)与所述主下梁(12)之间通过两根主直梁(13)相连;
侧梁架(2),数量为两根,下端开口的矩形框架,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梁架(1)两侧,包括一根上侧梁(21)和两根侧直梁(22);
上横梁(3),数量为两根,中部固定在所述主梁架(1)上端框架内,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梁架(2)相连;
轿底板(4),底部中间与所述主下梁(12)固定,两端与所述侧直梁(22)底部固定;
拉杆组(5),包括若干拉杆,所述拉杆的头部与所述主直梁(13)或上横梁(3)相连,所述拉杆的尾部与所述轿底板(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梁(21)由一根槽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直梁(22)顶部高出所述上侧梁(21)设置,所述侧直梁(22)顶部与所述上横梁(3)相连,所述上侧梁(21)设置在所述上横梁(3)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梁(21)槽钢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主梁架(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大载重电梯轿厢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上梁(11)与所述主下梁(12)均由两根槽钢组成,两根槽钢的开口分别朝向各自侧的侧梁架(2)设置;所述主直梁(13)由一根开口方向朝向主梁架(1)外的槽钢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思杰刘建庆姚怡林陈娟飞贺斌陆栋沈宇兵王庆明邹菊英
申请(专利权)人: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