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045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8
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心内科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板,U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端开口的调节筒,右侧的调节筒下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左的固定板,U型板上侧壁下端设有方盒,方盒内经转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转轮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杆,方盒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呈中心对称,两个滑块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连杆自由端铰接连接,滑块外端设有手柄;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内科护理器械
,特别是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经过心脏大手术后的患者,由于生活难以自理,患者需要久卧在病床上,容易出现肌体僵硬、血液流动不畅、肌肉疼痛等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康复护理训练,目前患者上肢的训练主要依靠医护人员辅助进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心内科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板,U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端开口的调节筒,右侧的调节筒下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左的固定板,U型板上侧壁下端设有方盒,方盒内经转轴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转轮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杆,方盒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呈中心对称,两个滑块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连杆自由端铰接连接,滑块外端设有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转轮和连杆,可通过滑块和手柄带动患者上肢交替上下移动,患者可自主进行上肢锻炼,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设有的压板和橡胶块,方便医护人员调节患者的训练强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设有的调节筒和紧定螺栓,便于调节两个手柄的高度,使本装置可适应不同的患者,设有的固定板和螺栓旋钮,便于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板1,U型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端开口的调节筒2,右侧的调节筒2下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左的固定板3,U型板1上侧壁下端设有方盒4,方盒4内经转轴5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6,转轮6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杆7,方盒4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滑槽8,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呈中心对称,两个滑块9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连杆7自由端铰接连接,滑块9外端设有手柄10。为了便于调节患者的训练强度,所述的U型板1上端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1,U型板1上滑动连接有U形且与螺杆11螺纹连接的压板12,压板12下端贯穿方盒4且设有平板13,平板13下端设有弧形的橡胶块14,橡胶块14下端面可与转轮6外缘面接触。为了便于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所述的固定板3下端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栓旋钮15。为了便于调节方盒4的高度,所述的两个调节筒2相背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定螺栓16,紧定螺栓16内端可与U型板1接触。为了使滑块9只能上下滑动,所述的滑块9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挡板17,每个挡板17均与方盒4接触。为了防止患者手部与手柄10之间发生滑动,所述的手柄10外缘面上设有防滑套18。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病床上,使两个手柄10位于患者肩部的正上方,然后将U形的固定板3卡在床板的边缘,顺时针转动螺栓旋钮15,使螺栓旋钮15的上端与床板的下端面接触,本装置就被固定在床板上;逆时针转动两个紧定螺栓16,使紧定螺栓16与U型板1不接触,然后使U型板1在两个调节筒2内向上滑动,直到U型板1的高度与患者的臂长相匹配,调整完成后顺时针转动两个紧定螺栓16,使紧定螺栓16内端与U型板1接触,U型板1被固定在当前高度;锻炼时患者需要用双手握住两个手柄10上的防滑套18,首先患者右手向下拉动右侧的手柄10,右侧的手柄10带动右侧的滑块9在滑槽8内向下滑动,右侧的滑块9通过右侧的连杆7带动转轮6绕转轴5顺时针转动,转轮6通过左侧的连杆7带动左侧的滑块9向上滑动,多个挡板17可使两个滑块9在滑槽8内只能上下滑动,左侧的滑块9带动左侧的手柄10向上移动,左侧的手柄10带动患者左手向上移动,直到两个滑块9滑动至滑槽8的尽头,然后左手向下动左侧的手柄10进行训练,之后交替向下拉动两个手柄10,使患者的上肢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当患者的训练强度需要调高时,可顺时针转动螺杆11,螺杆11带动压板12向下滑动,压板12通过平板13带动橡胶块14向下移动,橡胶块14与转轮6外缘面接触,通过调节橡胶块14与转轮6之间压力的大小来调节患者的训练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转轮和连杆,可通过滑块和手柄带动患者上肢交替上下移动,患者可自主进行上肢锻炼,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设有的压板和橡胶块,方便医护人员调节患者的训练强度,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设有的调节筒和紧定螺栓,便于调节两个手柄的高度,使本装置可适应不同的患者,设有的固定板和螺栓旋钮,便于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上,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板(1),其特征在于,U型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端开口的调节筒(2),右侧的调节筒(2)下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左的固定板(3),U型板(1)上侧壁下端设有方盒(4),方盒(4)内经转轴(5)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6),转轮(6)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杆(7),方盒(4)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滑槽(8),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呈中心对称,两个滑块(9)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连杆(7)自由端铰接连接,滑块(9)外端设有手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包括开口朝下的U型板(1),其特征在于,U型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有上端开口的调节筒(2),右侧的调节筒(2)下端设有U形且开口朝左的固定板(3),U型板(1)上侧壁下端设有方盒(4),方盒(4)内经转轴(5)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轮(6),转轮(6)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上下方向的连杆(7),方盒(4)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内外贯通的滑槽(8),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9),两个滑块(9)呈中心对称,两个滑块(9)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连杆(7)自由端铰接连接,滑块(9)外端设有手柄(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疾病术后康复护理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板(1)上端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1),U型板(1)上滑动连接有U形且与螺杆(11)螺纹连接的压板(12),压板(12)下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雅琼张欣羽王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