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56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将支架或者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端、近端以及连接头端和近端的管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利用各个手柄对牵引器进行操作,从而收放与各个手柄相连牵引线,并在牵引线的牵扯下,控制各个叶片摆动,可根据需求使得头端可以朝预期方向转向,从而使导管在人体内弯曲多叉的血管内自由灵活的推送,到达靶向部位,另外,也可在多个手柄同时操作下,控制多个叶片远离管体一端同步向内收拢构成锥形头端,解决导管外径大,通过性差和易将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
技术介绍
微导管是用于将支架、弹簧圈、支架或脑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在脑动脉急性闭塞动脉开通过程中,远端栓塞防护还是空白,但一旦发生远端栓塞,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的保护装置为自带输送导管,不能通过微导管进行输送,其导管外径大,通过性差,无法用于急性大动脉闭塞的开通保护,且导管头端平整,容易将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进入神经血管远端,造成远端血管堵塞,形成脑梗,另外,由于导管通过迂曲血管时,只能通过头端弯曲塑性,而装载有血栓栓塞保护系统的微导管头端弯曲塑性非常不便,或者无法执行,所以急需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头端平整,容易将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造成远端血管堵塞,形成脑梗,且无法根据血管灵活进行弯曲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包括用于将支架或脑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的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端、近端以及连接头端和近端的管体;所述头端包括多瓣可独立开合叶片,且每瓣所述叶片内均安装有蛇管;所述近端包括牵引器和多个均匀安装在所述牵引器边部、且用于操作牵引器的手柄;所述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叶片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多个牵引线,其中;各个所述牵引线用于连接相对应的蛇管和手柄,操作各个所述手柄,控制所述牵引器拉动各个牵引线,带动各个所述蛇管收缩或舒展,控制对应的叶片摆动。优选的,所述牵引器包括安装在所述管体远离头端一端的圆环,所述圆环内与各个所述手柄对应位置处均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内啮合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伸出所述圆环,并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手柄转动,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相连,所述螺杆转动,用于收放所述牵引线。优选的,所述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所述蛇管对应处均布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其中,各个所述蛇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同端相连,所述牵引线一端与所述螺杆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引导管、蛇管和第二引导管后,与所述螺母相连。优选的,所述管体由内到外包括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各个所述第一引导管位于所述内层管内壁处,各个所述第二引导管位于所述内层管和所述中层管之间。优选的,所述蛇管、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优选的,各个所述叶片远离管体一端收拢构成锥形头端。优选的,所述叶片、蛇管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以及手柄的数量均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各个手柄对牵引器进行操作,从而收放与各个手柄相连牵引线,并在牵引线的牵扯下,控制各个叶片摆动,可根据需求使得头端可以朝预期方向转向,从而使导管在人体内弯曲多叉的血管内自由灵活的推送,到达靶向部位,另外,也可在多个手柄同时操作下,控制多个叶片远离管体一端同步向内收拢构成锥形头端,解决导管外径大,通过性差和易将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近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牵引器与牵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蛇管和引导管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微导管头端构成锥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微导管头端弯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头端;11、叶片;12、蛇管;2、近端;21、牵引器;21-1、圆环;21-2、螺母;21-3、螺杆;22、手柄;3、管体;31、内层管;32、中层管;33、外层管;4、牵引线;5、第一引导管;6、第二引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包括用于将支架或脑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的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包括头端、近端以及连接头端和近端的管体,头端包括多瓣可独立开合叶片,且每瓣叶片内均安装有蛇管,近端包括牵引器和多个均匀安装在牵引器边部、且用于操作牵引器的手柄,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叶片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多个牵引线,其中,各个牵引线用于连接相对应的蛇管和手柄,操作各个手柄,控制牵引器拉动各个牵引线,带动各个蛇管收缩或舒展,控制对应的叶片摆动。如图2所示,牵引器包括安装在管体远离头端一端的圆环,圆环内与各个手柄对应位置处均安装有螺母,螺母内啮合安装有螺杆,螺杆一端伸出圆环,并与手柄相连,手柄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另一端与牵引线相连,螺杆转动,用于收放牵引线,且管体由内到外包括内层管、中层管和外层管,本实施例中,在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蛇管对应处均布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如图3-4所示,,各个蛇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同端相连,各个第一引导管位于内层管内壁处,各个第二引导管位于内层管和中层管之间,牵引线一端与螺杆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引导管、蛇管和第二引导管后,与螺母相连,其中,蛇管、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蛇管通过激光剪切而成;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叶片、蛇管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以及手柄的数量均四个;使用时,如图5,为各个叶片远离管体一端收拢构成锥形头端,具体操作过程为,转动其中一个手柄,控制螺杆转动,其中,牵引线一端与螺母相连,固定不懂,另一端随着螺杆转动,对牵引线进行牵扯,使其产生向近端方向的拉力,并拉动蛇管收缩,并向管体中心处收拢,如此反复,操作各个手柄,控制所有的叶片均向管体中心处收拢,使得头端构成锥形头端,解决导管外径大,通过性差和易将血管壁上的血栓刮下的问题;如图6所示,可操作其中一个手柄,通过牵引线向其中一个蛇管进行施力,该蛇管收缩,控制对应的叶片向一个方向进行摆动,使得头端可以朝预期方向转向,从而使导管在人体内弯曲多叉的血管内自由灵活的推送,到达靶向部位,操作简单灵活,可根据需求,控制头端向指定的方向进行弯曲。当完成工作后,转动把手,将螺杆和牵引线复位,在蛇管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带动各个叶片复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包括用于将支架或脑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的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端、近端以及连接头端和近端的管体;/n所述头端包括多瓣可独立开合叶片,且每瓣所述叶片内均安装有蛇管;/n所述近端包括牵引器和多个均匀安装在所述牵引器边部、且用于操作牵引器的手柄;/n所述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叶片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多个牵引线,其中;/n各个所述牵引线用于连接相对应的蛇管和手柄,操作各个所述手柄,控制所述牵引器拉动各个牵引线,带动各个所述蛇管收缩或舒展,控制对应的叶片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包括用于将支架或脑保护装置输送至患者体内的脉管部位的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头端、近端以及连接头端和近端的管体;
所述头端包括多瓣可独立开合叶片,且每瓣所述叶片内均安装有蛇管;
所述近端包括牵引器和多个均匀安装在所述牵引器边部、且用于操作牵引器的手柄;
所述管体内沿其轴线方向,且与各个叶片对应位置处均布设有多个牵引线,其中;
各个所述牵引线用于连接相对应的蛇管和手柄,操作各个所述手柄,控制所述牵引器拉动各个牵引线,带动各个所述蛇管收缩或舒展,控制对应的叶片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缩口、可调弯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器包括安装在所述管体远离头端一端的圆环,所述圆环内与各个所述手柄对应位置处均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内啮合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伸出所述圆环,并与所述手柄相连,所述手柄转动,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线相连,所述螺杆转动,用于收放所述牵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伟董海林叶永红徐运罗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