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间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21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分配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层间分配器,包括一号限位卡壳、二号限位卡壳、层间分配器本体、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所述一号限位卡壳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限位卡壳,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上端两侧通过一号限位拦板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底端两侧通过二号限位拦板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的内侧嵌合连接有层间分配器本体,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卡垫和二号卡垫,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相对墙体的安拆,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日后的检修更换,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间分配器
本技术属于分配器
,具体涉及一种层间分配器。
技术介绍
为满足住宅小区的安全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对随时发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给出正确、快速的指挥和处理,在小区内部安装数字监控系统,达到维护社会治安和防止破坏的作用,层间分配器则是安装于楼层的对讲设备,具有分配室内机电源,信号切换,隔离等做用,但是,现有的层间分配器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层间分配器固定安装于楼层墙体上,层间分配器相对墙体安拆较为不便,日后若要对层间分配器进行检修更换时,需要使用相应的拆卸工具才可将层间分配器从墙体上拆取下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间分配器,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层间分配器,包括一号限位卡壳、二号限位卡壳、层间分配器本体、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所述一号限位卡壳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限位卡壳,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上端两侧通过一号限位拦板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底端两侧通过二号限位拦板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的内侧嵌合连接有层间分配器本体,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卡垫和二号卡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层间分配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限位卡壳与一号限位卡壳均为塑质构件且为L形结构,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呈对称设置,所述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均为塑质构件且为方形结构,所述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层间分配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卡垫和二号卡垫均为橡胶构件且均与层间分配器本体的外壁弹性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层间分配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一侧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塑质构件为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旋合连接有固定丝。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层间分配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层间分配器本体的上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一号提把,所述一号提把为金属构件且为弧形结构,所述一号提把的外壁四周固定有一号壳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层间分配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壳体为塑质构件且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以及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预先固定于墙体上,然后,再将层间分配器本体从上至下嵌合插入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的内侧,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的内壁的一号卡垫和二号卡垫与层间分配器本体的外壁弹性贴合,使得层间分配器本体相对一号限位卡壳和二号限位卡壳以及一号限位拦板和二号限位拦板固定稳定牢固,不易活动脱出,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相对墙体的安拆,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日后的检修更换,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的更好使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后视安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的后视安拆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号限位卡壳;2、二号限位卡壳;3、层间分配器本体;4、一号提把;5、一号壳体;6、一号卡垫;7、二号卡垫;8、固定板;9、固定丝;10、一号限位拦板;11、二号限位拦板;12、二号提把;13、二号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层间分配器,包括一号限位卡壳1、二号限位卡壳2、层间分配器本体3、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一号限位卡壳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限位卡壳2,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上端两侧通过一号限位拦板10一体成型连接,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底端两侧通过二号限位拦板11一体成型连接,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的内侧嵌合连接有层间分配器本体3,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以及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预先固定于墙体上,然后,再将层间分配器本体3从上至下嵌合插入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的内侧,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壁的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与层间分配器本体3的外壁弹性贴合,使得层间分配器本体3相对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以及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固定稳定牢固,不易活动脱出,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3相对墙体的安拆,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3日后的检修更换,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层间分配器本体3的更好使用。具体的,一号限位卡壳1与一号限位卡壳1均为塑质构件且为L形结构,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呈对称设置,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均为塑质构件且为方形结构,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层间分配器本体3的使用可参考现有的层间分配器,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均为塑质L形,同时,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俯视剖面为U形结构,图中未画出,使得层间分配器本体3能够从上至下嵌于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的内侧,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均为塑质方形,均设有四处,用于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一体连接,以及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内部层间分配器本体3前后两面的限位拦挡。具体的,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均为橡胶构件且均与层间分配器本体3的外壁弹性贴合,本实施例中,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均为橡胶构件,分别固定于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内壁上,通过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使得层间分配器本体3与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之间嵌合更紧。具体的,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一侧上下两端均固定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为塑质构件为弧形结构,固定板8的内部旋合连接有固定丝9,本实施例中,固定板8为塑质弧形,用于固定丝9的安设,固定丝9为金属自攻螺丝,为固定件。具体的,层间分配器本体3的上端中间位置处固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间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限位卡壳(1)、二号限位卡壳(2)、层间分配器本体(3)、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限位卡壳(2),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上端两侧通过一号限位拦板(10)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底端两侧通过二号限位拦板(11)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的内侧嵌合连接有层间分配器本体(3),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间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限位卡壳(1)、二号限位卡壳(2)、层间分配器本体(3)、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限位卡壳(2),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上端两侧通过一号限位拦板(10)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底端两侧通过二号限位拦板(11)一体成型连接,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部位于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11)的内侧嵌合连接有层间分配器本体(3),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的内壁分别固定有一号卡垫(6)和二号卡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间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与一号限位卡壳(1)均为塑质构件且为L形结构,所述一号限位卡壳(1)和二号限位卡壳(2)呈对称设置,所述一号限位拦板(10)和二号限位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悦佳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