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16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接装置,其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进线电源侧和负荷母线侧,包括:至少两个跨接电缆,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快拆接头;跨接盒,包括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盒用于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电缆的快拆接头可插接至所述进线接口或出线接口;其中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进线电源侧和进线接口,其中另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负荷母线侧和出线接口。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一种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跨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行业检修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跨接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的站用电源系统是变电站的“心脏”,担负着全站低压交流、直流用电设备的电源供应。站用电ATS切换装置是站用电源系统能正常运行的重要部分,可实现双电源供电系统的自动转换。然而,一旦需要检修或更换站用电ATS切换装置时,就需要断开其进线电源,停运该装置所接的站用400V交流母线整段负荷,造成大部分站内设备失去工作电源暂停工作,即使是采用双回路供电的重要负荷,此时也由原本双回路供电变为单回路供电。可见,传统的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检修更换方式会大大降低供电可靠性,甚至可能造成全站交流电丢失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缩短站用电ATS切换装置检修更换所需的停电时间,提供一种能够将站用电ATS切换装置跨接的跨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接装置,其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进线电源侧和负荷母线侧,包括:至少两个跨接电缆,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快拆接头;跨接盒,包括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盒用于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电缆的快拆接头可插接至所述进线接口或出线接口;其中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进线电源侧和进线接口,其中另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负荷母线侧和出线接口。优选的,所述跨接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的断路器,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上,所述断路器分别连接至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优选的,所述断路器是4极交流空气开关。优选的,设置有4个连接在进线电源侧和进线接口之间的跨接电缆,设置有4个连接在负荷母线侧和出线接口之间的跨接电缆。优选的,所述跨接盒还包括断路开关,该断路开关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上并传动连接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优选的,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伸出所述绝缘外壳外并界定出所述断路开关。优选的,所述进线接口和所述出线接口包括导电本体和包绕在所述导电本体外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径向间隔开所述导电本体一段距离并界定出供所述快拆接头插接的插接槽。优选的,所述导电本体远离所述插接槽开口的一端电连接的螺接至所述跨接盒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在ATS切换装置损坏时,可以使用该跨接装置将损坏的ATS装置与站用电源系统隔离,使站用电源仍可跨过损坏的ATS切换装置实现可靠供电;2.结构简单,即插即用,方便携带,适用性强,能够用于各个变电站的ATS切换装置检修与更换中,缩短站用电ATS切换装置检修更换所需的停电时间,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跨接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跨接装置用在变电站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跨接盒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跨接盒的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技术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参阅图1-图4,一种跨接装置100,其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进线电源侧5和负荷母线侧6,所述跨接装置100包括跨接盒1和至少两个跨接电缆2,所述跨接电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快拆接头21,所述跨接盒1包括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所述跨接盒1用于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所述跨接电缆2的快拆接头21可插接至所述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参阅图1,显示出常用的变电站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使用了站用电ATS(自动切换开关)切换装置。具体的,两并联设置的第一站用变3和第二站用变4,该第一站用变3和第二站用变4分别连接至10kVI和10kVII母线,该站用电源系统还包括ATS1和ATS2,该ATS1和ATS2均为站用电ATS(自动切换开关)切换装置。所述ATS1的进线电源侧5连接至第一站用变3,所述ATS1的负荷母线侧6连接至一400VI母线。所述ATS2的进线电源侧连接至第二站用变4,所述ATS2的负荷母线侧6连接至一400VII母线,400VI母线连接有多个负荷(1-1、1-2、1-3、1-4直至1-n),400VII母线连接有多个负荷(2-1、2-2、2-3、2-4直至2-n)。所述ATS1的进线电源侧5还连接至ATS2的上级空开进线端,所述ATS2的进线电源侧还连接至ATS1的上级空开进线端,其连接方式为常见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在此不再赘述。以ATS1损坏后需维修为例,在使用所述跨接装置100时,其中一个所述跨接电缆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ATS1的进线电源侧5和跨接盒1的进线接口13,其中另一个所述跨接电缆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ATS1的负荷母线侧6和跨接盒1的出线接口14,在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后,所述ATS1被隔离断电,维修人员可以对ATS1进行抢修。所述跨接盒1包括绝缘外壳11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1内的断路器12,所述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1上,所述断路器12分别连接至所述进线接口13和出线接口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断路器12为4极交流空气开关,设置有4个连接在进线电源侧5和进线接口13之间的跨接电缆2,其中三根跨接电缆2为火线,一根为零线,设置有4个连接在负荷母线侧6和出线接口14之间的跨接电缆2。所述跨接盒1还包括断路开关,该断路开关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11上并传动连接所述断路器12的操作手柄15。具体的,所述断路器12的操作手柄15伸出所述绝缘外壳11外并界定出所述断路开关。所述进线接口13和所述出线接口14包括导电本体131和包绕在所述导电本体131外的绝缘套132,所述绝缘套132径向间隔开所述导电本体131一段距离并界定出供所述快拆接头21插接的插接槽133,所述导电本体131远离所述插接槽133开口的一端电连接的螺接至所述跨接盒1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接装置,其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进线电源侧和负荷母线侧,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跨接电缆,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快拆接头;/n跨接盒,包括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盒用于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电缆的快拆接头可插接至所述进线接口或出线接口;/n其中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进线电源侧和进线接口,其中另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负荷母线侧和出线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接装置,其用于跨接在站用电ATS切换装置的进线电源侧和负荷母线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跨接电缆,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快拆接头;
跨接盒,包括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盒用于开关连通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所述跨接电缆的快拆接头可插接至所述进线接口或出线接口;
其中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进线电源侧和进线接口,其中另一个所述跨接电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负荷母线侧和出线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盒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内的断路器,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外壳上,所述断路器分别连接至所述进线接口和出线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是4极交流空气开关。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威钟璨夷周成龙李剑黄恺郑剑斌陈彩凤林幼萍蒋隆纤杨阔罗振华李然黄梓华彭诗敏王华琳闫晓丽陈佑健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