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16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包括电量采集模块、网口模块、通信模块、外部控制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直流降压电路、低压差稳压电路、供能转换电路、后备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均与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网口模块的电源端、外部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模拟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MCU控制模块的电源端均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供能转换电路实现外接电源供电和蓄电池供电的自动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规模大小不等,设备种类、数量不同的网络设备机房广泛分布于用户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域。由于欠缺与运行网络的规模体系相对称的运维系统,数量众多的无人值守机房的物理运行环境状况、动力配电状况、设备运行状况、人员活动状况以及消防状况的变化包括可能出现的危急状况,均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也就很难被有效预见、防范和避免。因此监控设备对于机房环境监控非常重要。传统的监控设备的电源过于单一,主要为两种:①外接电源(市电),②自带电源(蓄电池);使用①的监控设备在外界停电后,则无法继续工作;使用②的监控设备则需要值班人员定期前往机房检测电池的余电,废旧电池也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其能解决传统的监控设备的电源过于单一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包括电量采集模块、网口模块、通信模块、外部控制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用于自动切换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界电源的直流降压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电压的低压差稳压电路、用于切换电源的供能转换电路、用于向智能设备监控器提供备用电源的后备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均与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网口模块的电源端、外部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模拟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MCU控制模块的电源端均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DC-DC转换芯片U5、熔断器F3、TVS管T3、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感L4和稳压二极管D1,所述外界电源通过熔断器F3与TVS管T3的负极连接,所述TVS管T3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20的一端和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VIN均与TVS管T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GND和引脚ON/OFF均接地,所述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OUTPUT和电感L4的一端均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和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均与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FEADBACK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和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优选的,所述供能转换电路包括继电器K3、电阻R51和电阻R52,所述继电器K3包括电磁线圈、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第四静触点、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所述外接电源通过电磁线圈接地,所述第一动触点的一端接地,其另一端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点的一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静触点和第四静触点其中一个连接,所述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阻R5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1的另一端和MCU控制模块的信号接收端EXTPWR_STATE均与述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第三静触点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第四静触点与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52连接在第四静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之间。优选的,所述后备电源电路包括用于向MCU控制模块的虚拟时钟供电的纽扣电池J3、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电容C31,所述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纽扣电池J3的负极和电容C31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纽扣电池J3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电容C32的另一端均与MCU控制模块的虚拟时钟连接。优选的,所述低压差稳压电路包括LDO芯片U6、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和电容C27,所述LDO芯片U6的引脚VI、引脚EN和电容C24的一端均与供能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C24的另一端和LDO芯片U6的引脚GND均接地,所述LDO芯片U6的引脚BYP与电容C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6的一端和电容C27的一端均与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LDO芯片U6的引脚VO、电容C26的另一端和电容C27的另一端均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还包括电池充电管理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管理电路包括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7,所述供能转换电路通过电池充电管理芯片U7与蓄电池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和蓄电池的输出端均通过供能转换电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当外界无法正常供电时,供能转换电路的电磁线圈断电,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以使得蓄电池开始通过低压差稳压电路向智能设备监控器供电,当外界正常供电,则供能转换电路的电磁线圈通电,常开触点闭开、常闭触点端合,以使得直流降压电路开始通过低压差稳压电路向智能设备监控器供电,并且直流降压电路通过常开触点向蓄电池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用于机房的智能设备监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所述的MCU控制模块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红外接收芯片U2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中所述的模拟量采集模块的电路图。图7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直流降压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本技术中所述的供能转换电路的电路图。图9为本技术中所述的低压差稳压电路的电路图。图10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图。图11为本技术中所述的后备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图12为本技术中所述的采样电路的电路图。图13为本技术中所述的电量计量电路的电路图。图14为本技术中所述的通信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量采集模块、网口模块、通信模块、外部控制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用于自动切换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界电源的直流降压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电压的低压差稳压电路、用于切换电源的供能转换电路、用于向智能设备监控器提供备用电源的后备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均与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网口模块的电源端、外部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模拟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MCU控制模块的电源端均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量采集模块、网口模块、通信模块、外部控制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MCU控制模块和用于自动切换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外界电源的直流降压电路、用于输出稳定电压的低压差稳压电路、用于切换电源的供能转换电路、用于向智能设备监控器提供备用电源的后备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通信模块的电源端均与直流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蓄电池连接,所述供能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网口模块的电源端、外部控制模块的电源端、模拟量采集模块的电源端、MCU控制模块的电源端均与低压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DC-DC转换芯片U5、熔断器F3、TVS管T3、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感L4和稳压二极管D1,外界电源通过熔断器F3与TVS管T3的负极连接,所述TVS管T3的正极接地,所述电容C20的一端和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VIN均与TVS管T3的负极连接,所述电容C2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GND和引脚ON/OFF均接地,所述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OUTPUT和电感L4的一端均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和供能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均与DC-DC转换芯片U5的引脚FEADBACK连接,所述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和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切换电源的智能设备监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转换电路包括继电器K3、电阻R51和电阻R52,所述继电器K3包括电磁线圈、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舒庭陈远颜燕斌
申请(专利权)人:卓振思众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