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00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7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抑制显示品质降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PNL)包括:第一基板(SUB1),具备第一透明基板(10)、布线部(SW)、及与所述布线部电连接的像素电极(PE);第二基板(SUB2),具备第二透明基板(20)、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CE)、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与所述布线部重叠的遮光层(BM)、及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透明层(TL);液晶层(LC),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条纹状的聚合物及液晶分子;以及多个发光元件,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各种形态的显示装置。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其中,在与导光板接合的光调制元件内具备光调制层,该光调制层含有微粒以及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基质。在其他的例子中,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光转换部,该光转换部含有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层,用于转换入射光的强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26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573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降低的显示装置。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具备第一透明基板、布线部、及与所述布线部电连接的像素电极;第二基板,具备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与所述布线部重叠的遮光层、及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透明层;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条纹状的聚合物及液晶分子;以及多个发光元件,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具备主面及侧面;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含有条状的聚合物及液晶分子;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透明层,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并与所述主面接触;以及发光元件,与所述侧面相对,所述透明层是具有开口部的绝缘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显示品质降低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第二基板SUB2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二基板SUB2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第二基板SUB2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透明层TL的侧面TLA中不期望的散射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基板SUB1的其他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PS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公开仅是一个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确保专利技术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含有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另外,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更明确地进行说明,与实际的样态相比,对于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表示,仅是一个例子,没有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与各图中,对于与已经出现的图中说明的上述要素相同的要素,有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适当省略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为彼此正交,但是也能够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显示装置DSP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的厚度方向。假设在表示第三方向Z的箭头的前端侧存在用于观察显示装置DSP的观察位置,从该观察位置朝向由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所规定的X-Y平面观察称作俯视观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DSP的一个例子,对应用了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显示装置DSP包括显示面板PNL、布线基板1、IC芯片2以及发光元件LD。显示面板PNL包括第一基板SUB1、第二基板SUB2、液晶层LC以及密封层SE。在俯视观察下,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重叠。第一基板SUB1及第二基板SUB2通过密封层SE接合。液晶层LC保持在第一基板SUB1与第二基板SUB2之间,并通过密封层SE密封。在图1中,液晶层LC及密封层SE由不同的斜线表示。如图1中示意性表示的放大图所示,液晶层LC包括含有聚合物31和液晶分子32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在一个例子中,聚合物31是液晶聚合物。聚合物31沿第一方向X形成为延伸的条纹状。液晶分子32分散于聚合物31的间隙,其长轴以沿第一方向X的方式取向。聚合物31及液晶分子32分别具有光学各向异性或折射率各向异性。聚合物31对电场的响应性低于液晶分子32对电场的响应性。在一个例子中,无论有无电场,聚合物31的取向方向几乎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阈值以上的高电压施加到液晶层LC的状态下,液晶分子32的取向方向根据电场而变化。在电压未施加到液晶层LC的状态下,聚合物31及液晶分子32各自的光轴彼此平行,入射至液晶层LC的光在液晶层LC内几乎无散射地透射(透明状态)。在电压施加到液晶层LC的状态下,聚合物31及液晶分子32各自的光轴彼此交叉,入射至液晶层LC的光在液晶层LC内散射(散射状态)。显示面板PNL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A以及包围显示部DA的边框状的非显示部NDA。密封层SE位于非显示部NDA。显示部DA包括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为矩阵状的像素PX。如在图1中放大所示,各像素PX包括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以及液晶层LC等。开关元件SW例如由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及信号线S电连接。设于显示部DA的布线部WP包括扫描线G、信号线S以及开关元件SW。扫描线G与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像素PX各自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与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像素PX各自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共用电极CE相对于多个像素电极PE以共用的方式设置。液晶层LC(特别是液晶分子32)由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电容CS例如形成于共用电极CE与相同电位的电极之间以及像素电极PE与相同电位的电极之间。在一个例子中,扫描线G、信号线S、开关元件SW以及像素电极PE设于第一基板SUB1。共用电极CE设于第二基板SUB2。布线基板1与第一基板SUB1的突出部Ex电连接。布线基板1是能够折弯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IC芯片2与布线基板1电连接。IC芯片2例如内置有输出显示图像所需信号的显示驱动器等。此外,IC芯片2也可以与突出部Ex电连接。发光元件LD在俯视观察下与突出部Ex重叠。多个发光元件LD沿第一方向X隔开间隔地排列。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PNL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第一基板SUB1包括透明基板10、绝缘膜11及绝缘膜12、电容电极13、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取向膜AL1。透明基板10包括主面(下面)10A以及与主面10A相反一侧的主面(上面)10B。开关元件SW设于主面10B侧。布线部WP设于透明基板10与绝缘膜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第一基板,具备第一透明基板、布线部、及与所述布线部电连接的像素电极;/n第二基板,具备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与所述布线部重叠的遮光层、及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透明层;/n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条纹状的聚合物及液晶分子;以及/n多个发光元件,/n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9 JP 2018-197676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基板,具备第一透明基板、布线部、及与所述布线部电连接的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具备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与所述布线部重叠的遮光层、及设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遮光层之间的透明层;
液晶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含有条纹状的聚合物及液晶分子;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
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透明层是具有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的开口部的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包括与所述液晶层相对的主面以及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相对的侧面,
所述透明层与所述主面接触,
所述遮光层与所述透明层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层与所述主面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主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透明的有机绝缘膜,
所述有机绝缘膜直接覆盖所述透明层及所述遮光层,并且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主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共用电极直接覆盖所述透明层及所述遮光层,并且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主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透明的有机绝缘膜,
所述有机绝缘膜直接覆盖所述共用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层在与所述透明层重叠的区域中以错开的方式设于与所述发光元件分开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层在与所述透明层重叠的区域中以错开的方式设于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沼田雄大奥山健太郎池田幸次朗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