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80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7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此背光模组包含承载件、光源、导光板、组合架、以及外部组件。光源设置在承载件上。导光板设置在承载件上,其中导光板的入光面邻设于光源。组合架沿着第一方向结合于承载件的底部。外部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结合于组合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并且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其是绘示一种习知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习知的显示装置900包含背光模组910、显示面板920、压板930、塑料框940以及外观前框950。背光模组910包含钣金件911、散热座912、光源913及导光板914。其中,散热座912设置在钣金件911中,光源913及导光板914分别设置在散热座912中。压板930主要用来压制导光板914并可同时承载显示面板920。塑料框940以及外观前框950固定在钣金件911上,形成显示装置900的边框区域,此边框区域具有宽度S1。为了使压板930、塑料框940、以及外观前框950固定在背光模组910上,必须在钣金件911上设置可使压板930、塑料框940以及外观前框950结合的结构,例如,图1所示的从钣金件911侧面延伸出的螺柱960。然而此种设计并不利于显示装置900的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习知的钣金件911因包覆整个散热座912也易导致散热座912的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可符合窄边框的设计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此背光模组包含承载件、光源、导光板、组合架、以及外部组件。光源设置在承载件上。导光板设置在承载件上,其中导光板的入光面邻设于光源。组合架沿着第一方向结合于承载件的底部。外部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结合于组合架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承载件包含承载部以及立设于承载部的侧边的侧墙。光源与导光板设置在承载部上。组合架在第二方向上与承载件形成非共平面的让位设计以形成容置空间。组合架包含板体部以及第一嵌合壁。板体部抵靠承载部的底面。第一嵌合壁立设于板体部上,其中第一嵌合壁嵌入承载部的底面。其中,背光模组还包含装配结构,其中装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中,且装配结构将外部组件沿着第二方向结合于组合架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组合架还包含第二嵌合壁。第二嵌合壁立设于板体部上。第二嵌合壁嵌入承载部的底面,且第二嵌合壁与侧墙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嵌合壁与侧墙之间的距离。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容置空间由第一嵌合壁、承载部以及侧墙共同界定而成。装配结构设置在第一嵌合壁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装配结构包含设置在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的固定柱,其中固定柱沿着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以结合外部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装配结构包含至少一个固定孔以及至少一个固定柱,其中固定孔穿过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固定柱对应设置在固定孔中。其中,固定柱从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沿着平行于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以结合外部组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板体部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其配置以供至少一个安装件沿着第一方向穿设以将板体部固定至承载部的底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外部组件包含压制单元,其中压制单元包含压制部以及侧板部。压制部具有抵靠侧墙的顶面以及导光板的光学面的压制面,侧板部连接于压制部且抵靠侧墙的外侧面。装配结构还包含第一固定柱及第一结合件,其中第一固定柱设置在组合架的第一嵌合壁上,第一结合件穿过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柱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装配结构的第一结合件具有头部及杆部,第一固定柱及第一结合件的杆部位于容置空间中,杆部穿过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柱中。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外部组件还包含外观件,外观件包覆在压制单元外。装配结构还包含第二固定柱及第二结合件,其中第二固定柱设置在组合架的第一嵌合壁上,第二结合件穿过外观件与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二固定柱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组合架还包含从板体部延伸而出的第一L型结构,其中第一L型结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结合面。外部组件包含压制单元,压制单元包含压制部以及侧板部,其中压制部具有抵靠侧墙的顶面以及导光板的光学面的压制面,侧板部连接于压制部且抵靠侧墙的外侧面。装配结构还包含第一组合件,第一组合件穿过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一结合面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装配结构的第一组合件具有头部及杆部。其中,第一L型结构的第一结合面及第一组合件的杆部位于容置空间中,杆部穿过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一L型结构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上述的组合架还包含从板体部延伸而出的第二L型结构,其中第二L型结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结合面,且第二结合面与第一嵌合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结合面与第一嵌合壁之间的距离,外部组件包含外观件,其中外观件包覆在压制单元外。装配结构还包含第二组合件,第二组合件穿过外观件与压制单元的侧板部并固定在第二结合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前方。由前述可知,本揭露的组合架沿着第一方向设置在承载件的下方,且沿着第二方向与承载件形成非共平面的让位设计而产生容置空间。借此,通过将用来固定外部组件的装配结构容设于容置空间的设计,可大幅缩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进而达到窄边框的需求。另一方面,本揭露的组合架为条状结构且并未完全覆盖承载件,故可提升承载件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在参照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图1是绘示一种习知显示装置的装置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绘示沿着图2的A-A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的局部分解图;图5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绘示沿着图2的B-B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绘示沿着图2的C-C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绘示沿着图2的D-D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9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绘示沿着图9的E-E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11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零件的局部分解图;图12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绘示沿着图9的F-F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图14是绘示沿着图9的G-G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以及图15是绘示沿着图9的H-H剖面线所剖切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X方向」与「Z方向」等,仅参考了附图中的方向。因此,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仅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其是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绘示沿着图2的A-A剖面线所剖切的剖面图,其中图2中的A-A剖面线的实际剖切位置与图5中A-A剖面线所剖切的位置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主要包含背光模组200及显示面板110。显示面板110设置在背光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n承载件;/n光源,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n导光板,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其中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邻设于所述光源;/n组合架,其沿着第一方向结合于所述承载件的底部;以及/n外部组件,其沿着第二方向结合于所述组合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承载件;
光源,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
导光板,其设置在所述承载件上,其中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邻设于所述光源;
组合架,其沿着第一方向结合于所述承载件的底部;以及
外部组件,其沿着第二方向结合于所述组合架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件包含承载部以及立设于所述承载部的侧边的侧墙;
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
所述组合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承载件形成非共平面以形成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组合架包含:
板体部,其抵靠所述承载部的底面;以及
第一嵌合壁,其立设于所述板体部上,其中所述第一嵌合壁嵌入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底面;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含装配结构,其中所述装配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所述装配结构将所述外部组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结合于所述组合架上。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架还包含第二嵌合壁,其立设于所述板体部上,其中所述第二嵌合壁嵌入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二嵌合壁与所述侧墙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嵌合壁与所述侧墙之间的距离。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置空间由所述第一嵌合壁、所述承载部以及所述侧墙共同界定而成;以及
所述装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合壁上。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的固定柱,其中所述固定柱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以结合所述外部组件。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含至少一个固定孔以及至少一个固定柱,其中所述固定孔穿过所述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所述固定柱对应设置在所述固定孔中,其中所述固定柱从所述第一嵌合壁的外侧面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方向延伸以结合所述外部组件。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其配置以供至少一个安装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穿设,以将所述板体部固定至所述承载部的所述底面。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组件包含压制单元,其中所述压制单元包含压制部以及侧板部,其中所述压制部具有抵靠所述侧墙的顶面以及所述导光板的光学面的压制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镫仪赵永杰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