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44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所述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入光腔,所述透镜本体包括第一入光面和与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设在所述光源的上方用于吸收由所述光源发出并投射到第二入光面的光线,所述透镜本体还包括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对应设置,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配合形成折射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入光面上经过所述折射部折射后发射出去。本申请通过在透镜本体上设置可以吸收掉光源分散发射的光线中向上照射部分的第二入光面,剩余的光线经过折射部均向前和向下照射,实现偏光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
本技术属于照明
,涉及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手电灯的配光仍属于对称式的配光,很少偏光。而且一般偏光的手电筒没有定向朝地面照明,部分光线还是会斜向上照射到手电筒的上方,朝下照射的偏光效果差,偏光后的光线依然会照射到对向走来的行人或者对向行驶的驾驶员的眼睛,会让对向的人感到刺眼从而容易引发道路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偏光透镜及具有该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偏光手电无法定向照射地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偏光透镜,包括透镜本体,透镜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入光腔,所述透镜本体包括第一入光面和与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设于所述透镜靠近所述入光腔的一侧,所述第二入光面设在所述光源的上方用于吸收由所述光源发出并投射到第二入光面的光线,所述透镜本体还包括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对应设置,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配合形成折射部,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入光面上经过所述折射部折射后光线向前和向下发射出去。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表面设有晒纹。优选地,所述第一入光面为非球形凹面,所述出光面为非球形凸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光面的纵向截面图形为坡型自由曲线,其轮廓线由两条连接的自由曲线组成,两段自由曲线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一交点偏离所述透镜本体的中心轴,且,所述第一交点与光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的纵向截面图形为自由曲面,所述出光面的轮廓线最高点与所述第一交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折射部经过光轴的横向剖面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所述折射部水平投影的中心轴与光轴在同一竖直面上。优选地,所述透镜本体为PC透镜。一种具有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包括铜基板、光源以及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偏光透镜,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铜基板上,所述铜基板与所述偏光透镜配合安装,以使所述光源容纳于所述入光腔中。优选地,所述偏光透镜的背部设有定位柱,所述铜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的圆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圆孔配合将所述偏光透镜固定安装在铜基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光透光镜,通过在透镜本体上设置可以吸收掉光源分散发射的光线中向上照射部分的第二入光面,剩余的光线经过折射部均向前和向下照射,实现偏光照射,经过透镜发出的光线中没有向上照射的光线,可以用于照射前方和朝地面照射,这样的偏光透镜可以用于发光装置中,并安装在手电或者单车上,光源发出的光线不会照射到对行车辆和行人的眼睛,保证了道路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结构剖视图;附图2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爆炸图;附图3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俯视图;附图4是附图3中A-A处的剖视图;附图5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左视图;附图6是附图5中B-B处的剖视图;附图7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纵向光路图;附图8是带偏光透镜的发光装置的横向光路图。图中标识:1-透镜本体;101-入光腔;102-第一入光面;103-第二入光面;104-出光面;105-定位柱;2-铜基板;201-圆孔;3-光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至图8,图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偏光透镜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设有用于罩设于光源3上的入光腔101,透镜本体1包括第一入光面102、第二入光面103和出光面104。其中,第一入光面102与第二入光面103连接,第一入光面102和第二入光面103均设置透镜本体1靠近入光腔101的内侧面上,第二入光面103设置在光源的上方,光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第二入光面103后,被第二入光面103全部或部分吸收,减少了光源的上方所透射出去的光线。出光部与第一入光面102对应设置,出光面104与第一入光面102配合形成折射部,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入光面102进入折射部折射后再经出光面104向外透射出去,光线经过折射部折射后,部分光线向前照射,另一部分光线向下照射。本申请通过设置了第二入光面103,可以吸收掉光源分散发射的光线中向上照射的部分,剩余的光线经过折射部均向前和向下照射,实现偏光照射,没有向上照射的光线,可以用于照射前方和朝地面照射,这样的偏光透镜可以用于手电或者单车上,光源发出的光线不会照射到对行车辆和行人的眼睛,保证了道路安全。为便于说明和理解,在图1、图4和图6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本实施例中,第二入光面103的表面设有晒纹。带有晒纹的第二入光面103可以大幅度降低透过率,部分光线可以通过漫反射将光线分散,光线被打散后无法透射出透镜从而实现光线被吸收。本实施例中,透镜本体1为PC材料制成的PC透镜,通过增加晒纹,可以大大降低PC材料的光穿透强度,从而挡住了向上照射的光线,光源3发出的光线经过偏光透镜整形后,减少了向上的杂光,光线集中向前和向下照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二入光面103对光线起全部或部分吸收的作用,由于PC材料本申请具有很高的穿透性,因此即使采用晒纹设置,依然会有小部分光线可以经过第二入光面103穿透出去,但向上穿透出去的光线远远少于向前和向下照射的光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入光面103还可以设置其他结构,只要可以对光线起吸收作用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光源(3)的入光腔(101),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第一入光面(102)和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连接的第二入光面(103),所述第一入光面(102)和所述第二入光面(103)设于所述透镜本体(1)靠近所述入光腔(101)的一侧,所述第二入光面(103)设在所述光源(3)的上方用于吸收由所述光源(3)发出并投射到第二入光面(103)的光线,所述透镜本体(1)还包括出光面(104),所述出光面(104)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对应设置,所述出光面(104)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配合形成折射部,所述光源(3)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入光面(102)上经过所述折射部折射后光线向前和向下发射出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本体(1),透镜本体(1)设有用于容纳光源(3)的入光腔(101),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第一入光面(102)和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连接的第二入光面(103),所述第一入光面(102)和所述第二入光面(103)设于所述透镜本体(1)靠近所述入光腔(101)的一侧,所述第二入光面(103)设在所述光源(3)的上方用于吸收由所述光源(3)发出并投射到第二入光面(103)的光线,所述透镜本体(1)还包括出光面(104),所述出光面(104)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对应设置,所述出光面(104)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配合形成折射部,所述光源(3)发出的光线投射到第一入光面(102)上经过所述折射部折射后光线向前和向下发射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光面(103)的表面设有晒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为非球形凹面,所述出光面(104)为非球形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102)的纵向截面图形为坡型自由曲线,其轮廓线由两条连接的自由曲线组成,两段自由曲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述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傲雷电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