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75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光镜,导光镜的底面凹设导光镜入光面,顶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出光面,内周面形成导光镜反光面,外周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出光面,光源发出入射光线由导光镜入光面分别射入第一导光镜出光面、第二导光镜出光面,以及通过导光镜反光面反射射入第一导光镜出光面,经第一导光镜出光面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照明区域中远离导光镜的部分,经第二导光镜出光面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照明区域中靠近导光镜的部分,这样便实现了对入射光线的重新分配,进而解决照明区域光照均匀性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光源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
技术介绍
对于照明模组的发光,常规方式通过将光源的入射光线射入灯罩上,再由灯罩为中间介质照射至外界,不过这种方式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如今市面上的灯罩形状各异,比如柱形、方形或者其他异形灯罩,对于这样的灯罩,由于灯罩表面的各处位置与光源的距离是不一致的,比如对于圆柱形灯罩,如果如使用E14或E27接口安装在球形灯罩底部,并将其灯泡光源照射灯罩,那么靠近光源的近光端和远离光源的远光端就会出现亮度不一,进而导致整个灯罩发光不均,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导光镜,以解决目照明模组发光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导光镜,安装于灯罩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灯罩的照明区域中,所述导光镜为绕第一基准轴回转的环形透镜,并沿所述第一基准轴方向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孔径朝所述导光镜底部逐渐变大;所述导光镜的内周面形成导光镜反光面、所述导光镜的顶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出光面、所述导光镜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出光面;所述导光镜反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第二导光镜出光面和所述导光镜的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环面;所述导光镜反光面为所述锥孔的孔面;所述导光镜的底面凹设导光镜入光面;所述导光镜入光面内设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所述入射光线由所述导光镜入光面射入所述光镜后,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以及通过所述导光镜反光面反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经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远离所述导光镜的部分,经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靠近所述导光镜的部分。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镜反光面为朝向所述导光镜底部凹陷设置的曲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为朝向所述导光镜顶部凸设的曲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上均设置散光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包括第一导光镜散光区和第一导光镜出光区,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镜散光区、第一导光镜出光区和所述导光镜反光面依次连接;所述散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和所述第一导光镜散光区。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镜入光面的顶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入光面,所述导光镜入光面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入光面,所述导光镜入光面的外周面形成第三导光镜入光面;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合围于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外侧,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倾斜设置,并且与所述第一基准轴的距离由所述导光镜顶部向底部逐渐变大;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折射射入所述导光镜反光面,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折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折射射入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进一步的,所述光源靠近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设置;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的第二反射区和第二折射区,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所述第二反射区、所述第二折射区和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依次连接,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二折射区反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所述入射光线经所述第二反射区折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为向所述导光镜底部凹陷形成的曲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镜设有导光镜连接部,所述导光镜连接部设于所述导光镜的周部,用于将导光镜和其他外接装置进行连接。一种光源模组,包括光源模块和所述的导光镜,所述光源模块包括所述光源;所述导光镜设于所述光源模块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镜入光面内。进一步的,所述灯罩底部设有罩口,所述罩口处设置固定组件;所述光源模组通过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照明区域内,所述光源模块位于所述导光镜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透镜固定件;所述导光镜通过透镜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光源模块位于所述导光镜和所述固定组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灯罩具有作为回转轴的第二基准轴;所述第一基准轴与所述第二基准轴共轴设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导光镜反光面的导光作用,将部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引导至照明区域的顶部,从而完成对该位置的补光作用,进而使所述灯罩的亮度均匀,提升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内置连接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内置连接环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结构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第一外置连接环的固定组件结构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第二外置连接环的固定组件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外置连接环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外置连接环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外置连接环结构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柱形灯罩的照明模组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与柱形灯罩装配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9的I处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球形灯罩的照明模组结构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固定组件与球形灯罩装配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2的II处放大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构成照明模组的结构图;图1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柱形灯罩的多头吊灯结构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4的III处放大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的连接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球形灯罩的连接示意图;图18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球形灯罩的多头吊灯结构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球形灯罩构成照明模组的结构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18的内部结构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柱形灯罩与光源模组适配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结构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21的IV处放大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21的V处放大图;图2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反光面导光原理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导光镜导光原理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24的VI放大图;图25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入射光线经过导光镜入光面后的光束分布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光源组件结构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导光镜的光源模组结构图;图2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图7的内部结构图;图29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镜(5),安装于灯罩(100)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灯罩(100)的照明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镜(5)为绕第一基准轴(O1)回转的环形透镜,并沿所述第一基准轴(O1)方向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孔径朝所述导光镜(5)底部逐渐变大;/n所述导光镜(5)的内周面形成导光镜反光面(5A)、所述导光镜(5)的顶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所述导光镜(5)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和所述导光镜(5)的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环面;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为所述锥孔的孔面;/n所述导光镜(5)的底面凹设导光镜入光面(5D);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内设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31);/n所述入射光线由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射入所述光镜(5)后,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以及通过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反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n经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远离所述导光镜(5)的部分,/n经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靠近所述导光镜(5)的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镜(5),安装于灯罩(100)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灯罩(100)的照明区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镜(5)为绕第一基准轴(O1)回转的环形透镜,并沿所述第一基准轴(O1)方向开设有锥孔;所述锥孔孔径朝所述导光镜(5)底部逐渐变大;
所述导光镜(5)的内周面形成导光镜反光面(5A)、所述导光镜(5)的顶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所述导光镜(5)的外周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和所述导光镜(5)的底面首尾相接构成环面;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为所述锥孔的孔面;
所述导光镜(5)的底面凹设导光镜入光面(5D);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内设发出入射光线的光源(31);
所述入射光线由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射入所述光镜(5)后,将分别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以及通过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反射射入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
经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远离所述导光镜(5)的部分,
经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折射出的光线,将射入所述照明区域中靠近所述导光镜(5)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为朝向所述第一基准轴(O1)凸出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为朝向所述导光镜(5)顶部凸出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和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上均设置散光结构(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镜出光面(5B)包括第一导光镜散光区(5B1)和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B2),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所述第一导光镜散光区(5B1)、第一导光镜出光区(5B2)和所述导光镜反光面(5A)依次连接;
所述散光结构(P)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光镜出光面(5C)和所述第一导光镜散光区(5B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的顶面形成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所述导光镜入光面(5D)的外周面形成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
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合围于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外侧,所述第二导光镜入光面(5D2)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导光镜入光面(5D1)和所述第三导光镜入光面(5D3);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盼龙福铭孙鑫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