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86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上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井,所述第二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井,所述第二导流井前端固定安装有分流导管。该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通过设置分流导管,实现了第一导流井和第二导流井的连接效果,避免了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因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堵塞现象,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水能力,通过设置浮板、止流体和导流槽,实现了导流井内水位自动调节的效果,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导流装置是指控制引导水流方向以形成人工环流防止泥沙淤积的工程设施,近年来我国沿海城市常因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产生城市内涝现象,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形成积水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严重时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解决暴雨频发地区城市的内涝积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市政雨污水管网的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雨污水管进入口垃圾杂物堆积的现象,造成水管的堵塞现象,现有的用于水处理的导流装置不具备备用管道的设置,当产生强降水时无法实现快速导流,无法实现导流装置内部水位的自动调节,且对固体垃圾的阻隔能力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水处理的导流装置不具备备用管道的设置,当产生强降水时无法实现快速导流,无法实现导流装置内部水位的自动调节,且对固体垃圾的阻隔能力一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上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井,所述第二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井,所述第二导流井前端固定安装有分流导管,所述分流导管前端贯穿第一导流井延伸至第一导流井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同种结构,所述第一导流井上端活动安装有滤网盖,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外接导流管,所述第一外接导流管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外接导流管。优选的,所述第二导流井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体和固定体,所述固定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呈柱形结构,所述固定体内部固定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板。优选的,所述槽体截面呈倒“凸”字型结构,所述活动板外壁与槽体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活动板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壁与槽体内壁相互贴合,所述连接杆下端固定安装有浮板,所述浮板上端固定安装有止流体,所述止流体与导流槽相适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井和第二导流井同种结构,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固定开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于第一底板上端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右端固定开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导流孔和第一导流孔于第一底板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第二导流孔与第二外接导流管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通过设置分流导管,实现了第一导流井和第二导流井的连接效果,避免了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因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堵塞现象,提高了该装置的过水能力,通过设置浮板、止流体和导流槽,实现了导流井内水位自动调节的效果,利于使用;2、该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杆和槽体,实现了连接杆于垂直方向稳定运动的效果,利于止流体通过浮板的浮力作用进入导流槽内将导流槽密封,提高了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内部水的流动效果,利于导流;3、该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有效避免了第一导流管或第二导流管因不可控因素产生的开裂等现象,实现了对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泄漏的水进行收集的功能,提高了导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导流井内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底板和第一外接导流管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限位体;4、第一导流管;5、第一导流井;6、第二导流管;7、第二导流井;8、分流导管;9、滤网盖;10、第一外接导流管;11、第二外接导流管;12、支撑体;13、固定体;14、导流槽;15、槽体;16、活动板;17、连接杆;18、浮板;19、止流体;20、第一导流孔;21、第二导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1,第一底板1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体3,限位体3上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4,第一导流管4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井5,第二底板2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管6,第二导流管6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井7,第二导流井7前端固定安装有分流导管8,分流导管8前端贯穿第一导流井5延伸至第一导流井5内部。进一步的,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同种结构,第一导流井5上端活动安装有滤网盖9,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外接导流管10,第一外接导流管10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外接导流管11,滤网盖9的设置实现了对地面固体垃圾的阻隔效果,利于水体的流动。进一步的,第二导流井7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体12和固定体13,固定体13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导流槽14,导流槽14呈柱形结构,固定体13内部固定开设有槽体15,槽体15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板16,槽体15和活动板16的设置实现了活动板16在槽体15内部于垂直方向移动的效果,利于连接杆17带动止流体19于垂直方向稳定运动。进一步的,槽体15截面呈倒“凸”字型结构,活动板16外壁与槽体15内壁相互贴合,活动板16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外壁与槽体15内壁相互贴合,连接杆17下端固定安装有浮板18,浮板18上端固定安装有止流体19,止流体19与导流槽14相适配,浮板18的设置实现了随水位的上升而封闭导流槽14的效果,提高了第一导流管4和第二导流管6的过水能力,利于导流的进行。进一步的,第一导流井5和第二导流井7同种结构,第一底板1上端固定开设有第一导流孔20,第一导流孔20于第一底板1上端均匀分布,第一导流孔20的设置有效避免了第一导流管4和第二导流管6局部裂缝造成的水流泄露的现象,对于第一导流管4和第二导流管6中泄露的水具有收集作用,避免了漏水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的,第一底板1右端固定开设有第二导流孔21,第二导流孔21和第一导流孔20于第一底板1内部相互贯通,第二导流孔21与第二外接导流管11相适配,实现了对第一导流管4和第二导流管6泄露水的收集处理效果,提高了该装置的导流能力。工作原理:首先,在地面下安装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在第一底板1上通过混凝土浇筑安装限位体3,在第一底板1上端的两个限位体3内壁安装第一导流管4,在第二底板2上端的两个限位体3内壁安装第二导流管6,通过该装置的多段连接和市政工程施工将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上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井,所述第二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井,所述第二导流井前端固定安装有分流导管,所述分流导管前端贯穿第一导流井延伸至第一导流井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上端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井,所述第二底板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导流井,所述第二导流井前端固定安装有分流导管,所述分流导管前端贯穿第一导流井延伸至第一导流井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同种结构,所述第一导流井上端活动安装有滤网盖,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外接导流管,所述第一外接导流管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外接导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管路复合交汇的水处理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井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体和固定体,所述固定体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泮盼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天拓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