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识别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549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其包括传感器以及准直器。传感器具有多个感测区。准直器设置在所述多个感测区上,且准直器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光屏蔽层以及多个微透镜。第一光屏蔽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多个微透镜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的一第一表面上,且多个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识别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可识别生物特征的光学识别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及需求因此迅速扩张。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利用光学、电容或超音波等方式识别指纹、掌纹、静脉分布、虹膜、视网膜或脸部特征等生物特征,藉此达到身分识别或认证的目的。相较于以电容或超音波方式识别生物特征的识别模块,以光学方式识别生物特征的光学识别模块通过传感器接收被待测物反射的光束,以进行生物特征的识别,因此具有耐用度高且成本低廉的优势。然而,被待测物反射的光束容易散乱地传递至传感器,而造成取像品质不佳,影响识别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其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包括传感器以及准直器。传感器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感测区,多个感测区位于感测面上。准直器设置在多个感测区上,且准直器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光屏蔽层以及多个微透镜。第一光屏蔽层设置在感测面上,其中第一光屏蔽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暴露出多个感测区的各者的至少部分区域。多个微透镜设置在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第一光屏蔽层位于多个微透镜与多个感测区之间,且多个微透镜分别与多个第一开口相对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包括传感器以及准直器。传感器具有一感测面以及多个感测区,多个感测区位于感测面上。准直器设置在多个感测区上,且准直器包括透光基板、第一光屏蔽层以及多个微透镜。多个微透镜设置在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第一光屏蔽层设置在面板上,且位于多个微透镜与面板之间,其中第一光屏蔽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分别与多个微透镜以及多个感测区的各者的至少部分区域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识别模块还包括红外线截止片以及吸收层。红外线截止片设置在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吸收层设置在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吸收层位于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与红外线截止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感测区的相邻二者之间具有一间距,且各微透镜的直径小于或等于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距与各感测区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的正平方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光屏蔽层的厚度与各第一开口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的正平方根。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识别模块中,利用准直器将传递至传感器的光束准直化,以有效改善光学干扰(crosstalk)、达到光学降噪并提升图像解析度,并且易于制作,且能减少生产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识别模块可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且易于制作,有利于产业竞争与发展。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至图7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光学识别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8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识别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8B与图8C是图8A的光学识别模块的光路示意图;图9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识别模块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100A、200、200A、300、400、500、600、700:光学识别模块110:传感器120、120A、120B、120C、120D、120E:准直器122:透光基板124、124C、124D、124E:第一光屏蔽层126:第二光屏蔽层128:微透镜AL:吸收层D:直径DE1:延伸方向DT:厚度方向IR:红外线截止片L1、L2、L3:光束O1:第一开口O2:第二开口P:间距PL:面板R:感测区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SR:感测面T122、T124、T124C、T124D、T124E:厚度WO1、WO2、WR:宽度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各附图示出的是特定示范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结构和/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征。然而,所述附图并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的结构或特征,且这些附图不应被解释为界定或限制由这些示范实施例所涵盖的范围或性质。举例来说,为了清楚起见,各膜层、区域和/或结构的相对厚度及位置可能缩小或放大。在各附图中使用相似或相同的元件符号倾向于标示相似或相同元件或特征的存在。附图中的相似元件符号标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其赘述。下列实施例所列举的光学识别模块适于获取待测物的生物特征。待测物可为手指或手掌。对应地,生物特征可为指纹、静脉或掌纹,但不以此为限。图1至图7分别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光学识别模块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光学识别模块100包括传感器110以及准直器120。传感器110适于接收被待测物(未示出)反射的光束(即带有生物特征信息的光束,未示出)。举例来说,传感器110可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或其他适当种类的光学感测元件。传感器110具有多个感测区R。所述多个感测区R为传感器110中的多个收光区域。当传感器110采用多个电荷耦合元件来收光时,所述多个感测区R分别为多个电荷耦合元件的所在区域。另一方面,当传感器110采用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来收光时,所述多个感测区R是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中的多个像素区。准直器120设置在所述多个感测区R上。具体地,准直器120设置在待测物与传感器110之间,以将被待测物反射且朝传感器110传递的光束准直化,藉此改善光学干扰、达到光学降噪并提升图像解析度。进一步而言,准直器120包括透光基板122以及第一光屏蔽层124。透光基板122可以是任何能够让光束通过的载板。举例来说,透光基板122可包括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但不以此为限。透光基板122具有第一表面S1以及与第一表面S1相对的第二表面S2。第一光屏蔽层124设置在透光基板122的第一表面S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S1位于第二表面S2与传感器110之间,亦即,第一表面S1为透光基板122面向传感器110的表面,而第二表面S2为透光基板122背对传感器110的表面。因此,第一光屏蔽层124位于透光基板122与传感器110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准直器120倒置,使得设置有第一光屏蔽层124的第一表面S1背对传感器110,而第二表面S2面向传感器110,如此,透光基板122位于第一光屏蔽层124与传感器110之间。第一光屏蔽层124适于屏蔽杂散光,且第一光屏蔽层124可由任何能够屏蔽光的材质形成。举例来说,所述屏蔽光的材质可包括吸光材质,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第一光屏蔽层124的材质可包括黑色油墨或黑色光致抗蚀剂。此外,第一光屏蔽层124可由印刷的方式形成在第一表面S1上。然而,第一光屏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包括:/n传感器,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感测区,所述多个感测区位于所述感测面上;以及/n准直器,设置在所述多个感测区上,且所述准直器包括:/n透光基板;/n第一光屏蔽层,设置在所述感测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光屏蔽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多个感测区的各者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n多个微透镜,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光屏蔽层位于所述多个微透镜与所述多个感测区之间,且所述多个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识别模块,包括:
传感器,具有感测面以及多个感测区,所述多个感测区位于所述感测面上;以及
准直器,设置在所述多个感测区上,且所述准直器包括:
透光基板;
第一光屏蔽层,设置在所述感测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光屏蔽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多个第一开口暴露出所述多个感测区的各者的至少部分区域;以及
多个微透镜,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光屏蔽层位于所述多个微透镜与所述多个感测区之间,且所述多个微透镜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开口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识别模块,还包括:
红外线截止片,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的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以及
吸收层,设置在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吸收层位于所述透光基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红外线截止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识别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感测区的相邻二者之间具有间距,且各微透镜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识别模块,其中所述间距与各感测区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的正平方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识别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光屏蔽层的厚度与各第一开口的宽度的比值大于2的正平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佑傅旭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