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746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涉及加装电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电梯井道、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道于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电梯井道于其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于其侧壁环设有供热空气由电梯井道内部逸出至外界的散热孔,所述电梯轿厢于其上端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电梯轿厢于其下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孔。本申请具有改善观光电梯轿厢散热能力较弱的缺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装电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旧楼加装电梯已成为大多老旧居民楼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而电梯井道在地面以上部分多采用钢结构加玻璃幕墙的井道形式。夏季太阳光强烈,光照时间长,电梯井道内部受太阳直射极易造成井道高温,由于外界热辐射或电机自然散热等原因,轿厢内温度会持续上升,甚至达到“蒸笼”的状态。目前轿厢内温度较高的解决方案是在电梯里安装通风机,但通风机的散热能力有限,而且电梯轿厢与外界的空气不流通,轿厢内的整体温度并没有太大改观,令乘客感觉非常闷热,同时因为电梯的控制柜以及电机都布置在井道定顶上,高温易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电器原件易老化,故障率高。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电梯轿厢散热能力较弱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电梯轿厢散热能力较弱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本申请提供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包括电梯井道、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道于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电梯井道于其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于其侧壁环设有供热空气由电梯井道内部逸出至外界的散热孔,所述电梯轿厢于其上端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电梯轿厢于其下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热空气自然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顶盖位置处设置的第二通气孔能够方便热空气由电梯井道位置处逸出,而且进风口的设置能够方便底部冷空气进入到电梯井道,底部冷空气可以通过电梯轿厢上的第二通气孔进入电梯轿厢内,有效保持电梯轿厢内部环境温度处于较低的状态,并在电梯轿厢由于内部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能够通过第二通气孔逸出电梯井道。可选的,所述顶盖于散热孔位置处铰接有用于遮盖散热孔的百叶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百叶扇的设置能够在有热气需要排放的时候及时作热气的排放,而在平时无热气排放的时候及时有效的隔绝外界的雨水。可选的,所述散热孔为若干个且同一侧壁的散热孔沿同一水平高度呈等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孔的等间隔设置能够方便热空气在逸出至外界的时候能够均匀逸出,更好的保障了降温效果。可选的,定义位于顶盖同一侧壁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若干所述散热孔为散热孔组,所述顶盖于同一侧壁沿高度方向开设有散热孔组,相邻若干所述散热孔组之间为等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散热孔组的等间隔设置,更好的保障了在使热空气逸出的时候能够更加均匀,能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可选的,所述顶盖于其外侧壁靠近散热孔且位于散热孔上方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以用于遮挡散热孔的遮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遮挡板的设置能够避免在遭遇下雨等环境条件的时候,能够有效隔绝外界雨水渗透入顶盖之内,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可选的,所述电梯轿厢于其内顶面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梯轿厢内部环境温度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的温度检测装置;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还包括耦接于温度检测装置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电压比较信号的第一电压比较装置、耦接于第一电压比较装置以接收第一电压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控制装置、预设于电梯轿厢内且受控于第一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输出第一人体检测信号的第一人体检测装置、耦接于人体检测装置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并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以吹风散热的风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保障了对电梯井道内部环境温度的有效检测,通过第一电压比较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第一人体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实现了在电梯井道内部环境温度较高的时候能够及时启动风扇作散热。可选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电压比较装置之间以用于放大第一温度检测信号的信号放大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信号放大装置的设置有效放大了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第一温度检测信号,有效避免第一温度检测信号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时候无法正常传递。可选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还包括耦接于信号放大装置以接收放大后的温度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电压比较信号的第二电压比较装置、耦接于第二电压比较装置以接收第二电压比较信号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控制装置、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以第二控制装置所发出的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第二人体检测信号的第二人体检测装置、耦接于第二人体检测装置以接收第二人体检测信号并响应于第二人体检测信号以实现报警提示的报警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压比较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二人体检测装置的设置有效实现了对电梯井道内部环境温度的检测,在电梯井道内部环境温度超过预设范围的时候,能够及时启动报警装置作报警,以警示进入电梯轿厢的人员能够有效避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底部进风口、顶部排气孔对电梯井道进行降温,以及综合轿厢内的通气孔,使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能有效增强轿厢与井道、井道与外界的空气流通,极大的提高了电梯井道散热降温效率和效果,保证了乘客的舒适性以及电梯在夏季的正常工作。2、本技术利用电梯运行时带动的空气流动进行散热降温,在不增加制冷设备的情况下提高了降温效果,实现节能环保。3、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了对电梯轿厢的温度检测,在电梯轿厢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通过风扇吹风散热,而且在电梯轿厢温度不适合住户用电梯的时候也会及时报警通知到住户。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的爆炸示意图一。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的爆炸示意图二。图5是温度检测装置、第一电压比较装置、第一控制装置、信号放大装置、第二电压比较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6是第一人体检测装置、风扇的电路连接图。图7是第二人体检测装置、报警装置的电路连接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梯井道;2、电梯轿厢;3、进风口;4、顶盖;5、散热孔;6、第一通气孔;7、第二通气孔;8、遮挡板;9、温度检测装置;10、第一电压比较装置;11、第一控制装置;12、第一人体检测装置;13、风扇;14、信号放大装置;15、第二电压比较装置;16、第二控制装置;17、第二人体检测装置;18、报警装置;19、切换电路;20、声音提示电路;21、栏栅;22、百叶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实施例1:参照图1、图3,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轿厢2,电梯井道1于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口3,进风口3的竖截面呈矩形设置,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1)于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口(3),所述电梯井道(1)于其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于其侧壁环设有供热空气由电梯井道(1)内部逸出至外界的散热孔(5),所述电梯轿厢(2)于其上端开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电梯轿厢(2)于其下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包括电梯井道(1)、电梯轿厢(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1)于侧壁靠近地面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风口(3),所述电梯井道(1)于其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于其侧壁环设有供热空气由电梯井道(1)内部逸出至外界的散热孔(5),所述电梯轿厢(2)于其上端开设有第一通气孔(6),所述电梯轿厢(2)于其下端开设有第二通气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于散热孔(5)位置处铰接有用于遮盖散热孔(5)的百叶扇(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5)为若干个且同一侧壁的散热孔(5)沿同一水平高度呈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位于顶盖(4)同一侧壁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若干所述散热孔(5)为散热孔组,所述顶盖(4)于同一侧壁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散热孔组,相邻若干所述散热孔组之间为等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4)于其外侧壁靠近散热孔(5)且位于散热孔(5)上方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开口向下以用于遮挡散热孔(5)的遮挡板(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装电梯新型混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奇马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美登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