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744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可将纱线头定向、可加长地从管纱送到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本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贯穿本体的穿线腔;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与穿线腔连通。本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安装在管纱和络筒机工作单元之间,将穿线腔的底端开口与管纱的小头管口相对,穿线腔的顶端开口与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相对,可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向穿线腔内通入气流,气流带动位于穿线腔底端的管纱的纱线头向上移动,牵引纱线头脱圈,使得纱线头从穿线腔顶端伸出,准确到达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纱工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纱库式络纱设备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大多数纺织厂都采用纱库式络纱设备进行络纱,纱库式络纱设备需要人工将管纱投入纱库中,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虽然现有的自动络纱设备可以实现络纱过程全自动化,但如果将工厂的纱库式络纱设备全部替换成自动络纱设备,成本太高,原有的纱库式络纱设备也无法创造价值。因此,可在现有纱库式络纱设备上技改得到一种络纱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同时,资金投入少。技改得到的络纱设备,管纱位于络筒机工作单元的等待位时,需将内置于管纱天眼中的预留纱线头投喂到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但是由于不同管纱的预留纱线头的长度各不相同,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络纱设备的等待位与吸纱管口位置的距离也各不相同,经常发生预留纱线头长度不够,无法达到吸纱管口的位置,而导致投喂失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可将纱线头定向、可加长地从管纱送到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贯穿本体的穿线腔;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穿线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穿线腔的下部内壁,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倾斜向上。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通风道,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通过所述通风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进风口与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与出风口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通道倾斜向上。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道有两条,两条通风道对称设置在所述穿线腔的下部两侧。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本体还包括通风腔,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通过所述通风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腔位于所述穿线腔的下部一周,所述通风腔的底面为锥顶朝上的锥面,所述出风口位于锥面的顶端。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线腔的底端开口呈喇叭状。根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吹气件,所述吹气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可将纱线头定向、可加长地从管纱送到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本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安装在管纱和络筒机工作单元之间,穿线腔的底端开口与管纱的小头管口相对,穿线腔的顶端开口与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相对,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向穿线腔内通入气流,气流带动位于穿线腔底端的管纱的纱线头向上移动,牵引纱线头脱圈,使得纱线头从穿线腔顶端伸出,准确到达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本体1,穿线腔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一通道141,第二通道142,气管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贯穿本体1的穿线腔11。本体1上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风口12与出风口13连通,出风口12与穿线腔11连通。使用时,纱线头牵引装置的本体1位于络筒机工作单元与管纱之间,穿线腔11的底端开口与管纱4的小头管口相对,穿线腔11的顶端开口与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相对。经气管2从进风口12通入气流,气流经出风口13流入穿线腔11,气流带动位于穿线腔11底端开口的纱线头从穿线腔11内向上移动,如果纱线头的预留长度较短,在气流作用下,纱线头从管纱脱圈,最后从穿线腔的顶端开口伸出,到达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本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穿线腔11作为纱线头的牵引通道,与穿线腔11连通的出风口13和进风口12作为动力通道提供动力,使得纱线头在穿线腔11中向上移动并脱圈,将纱线头定向、可加长地从管纱送到络筒机工作单元的吸纱管口位置。优选的,出风口13位于穿线腔11的下部内壁,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倾斜向上。气流从穿线腔11的下部倾斜向上吹入穿线腔11,对纱线头产生倾斜向上的推力,推动纱线头在穿线腔11中向上移动,可有效防止纱线头掉落,提高纱线头脱圈效果。优选的,本体1还包括通风道,进风口12与出风口13经通风道连通。考虑到减小本体1的体积、节省原料的同时,还要方便在侧壁上加工进风口12、出风口13和通风道,本体1的下部设有凸台,使得穿线腔11的下部侧壁厚于上部侧壁。通风道开设在穿线腔11的下部侧壁,通风道包括第一通道141和第二通道142,进风口12与第一通道141连接,第一通道141与第二通道142连接,第二通道142与出风口13连接,第一通道141竖向分布,第二通道142横向分布。优选的,第二通道142倾斜向上。气流从倾斜向上的第二通道142经出风口13吹出,气流也倾斜向上,带动纱线头向上,提高纱线头脱圈效果。优选的,通风道有两条,两条通风道对称设置在穿线腔11的下部两侧。穿线腔11的下部两侧各设一条通风道,气流从两侧吹入穿线腔11,在两股气流的作用下,纱线头位于穿线腔11中部向上移动,不会触碰到穿线腔11侧壁而影响移动和脱圈效果。优选的,本体1还包括通风腔,进风口12与出风口13通过通风腔连通。气流从进风口12通入后,先汇集到通风腔内,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出风口13吹入穿线腔11中,增加吹入穿线腔11的气流量大,加强牵引力度,使得纱线头迅速向上移动并脱圈,进一步提高纱线头达到吸纱管口的成功率。进一步,通风腔位于穿线腔11的下部一周,通风腔的底面为锥顶朝上的锥面,出风口13位于锥面的顶端。通风腔中汇集的气流从通风腔的底部沿锥面向上达到出风口13,倾斜向上吹入穿线腔11中,对纱线头产生倾斜向上的推力,推动纱线头在穿线腔11中向上移动,可有效防止纱线头掉落。优选的,穿线腔11的底端开口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开口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方便纱线头进入穿线腔11。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纱线头牵引装置还包括吹气件,吹气件与进气口12连接。吹气件可通过气管与进气口12连接,吹气件提供气流,从进气口12出入穿线腔11内,带动纱线头向上移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贯穿本体(1)的穿线腔(11);所述本体(1)上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出风口(13)与所述穿线腔(1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贯穿本体(1)的穿线腔(11);所述本体(1)上设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出风口(13)与所述穿线腔(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3)位于所述穿线腔(11)的下部内壁,所述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倾斜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还包括通风道,所述进风口(12)与出风口(13)通过所述通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头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包括第一通道(141)和第二通道(142),所述进风口(12)与第一通道(141)连接,所述第一通道(141)与第二通道(142)连接,所述第二通道(142)与出风口(1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山王仁粮朱光华李永章李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