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32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包括辊体和穿设在辊体上的滚轴,辊体两端设有金属端盖,金属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轴承座,辊体为碳纤维辊,金属端盖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远离辊体一侧的盖体,筒体插入辊体的端部,辊体位于端部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凸条,筒体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条配合的限位凹条,轴承座设于筒体内,筒体内于轴承座靠近辊体中部的一侧设有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胀圈,筒体内壁设有用于固定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第一限位凹槽,筒体内于轴承座远离辊体中部的一侧设有第三胀圈、第二密封圈和第四胀圈,滚轴的外表面设有用于固定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第二限位凹槽。其轴承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加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号:201521031545.5公开了一种超低惯性过渡辊,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穿设有一介轴,所述介轴通过螺栓锁定的方式设于固定座上,所述介轴上可转动地设有一滚筒,所述固定座与基座之间设有硬质橡胶垫,所述滚筒包括设于介轴上的两个轴承、卡接在两轴承上的两个轴套、设于两个轴套上的筒体,所述两个轴套上分别设有端盖,所述轴套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用于与筒体密封连接的密封圈。前述装置通过固定座与基座之间设有硬质橡胶垫,从而实现一个固定座的缓冲,以抵抗饶曲,使得材料对过渡辊的力,会被硬质橡胶垫所吸收,而且设置固定座可以使得辊的拆装较为方便,设置轴套与筒体,是为了减轻过渡辊的重量,以达到轻便的目的。但是,仅通过设置端盖,密封性能差,粉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造成卡死;另一方面现有滚筒大部分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出于防锈防腐、耐磨和支撑的需要,需要对金属筒体进行表面处理或包覆如喷漆、镀锌、TEFLON喷涂、包橡胶、镀铬、陶瓷喷涂和氧化等工序,必然造成加工工序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其轴承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且加工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包括中空状的辊体和穿设在辊体上的滚轴,所述辊体两端设有金属端盖,所述金属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轴承座,所述辊体为碳纤维辊,所述金属端盖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远离辊体一侧的盖体,筒体插入辊体的端部,辊体位于端部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凸条,筒体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条配合的限位凹条,所述轴承座设于筒体内,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靠近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胀圈,所述筒体内壁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远离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三胀圈、第二密封圈和第四胀圈,所述滚轴的外表面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第二限位凹槽。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筒体盖设有盖体的一侧外表沿其周向设有限位凸沿。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规格一致,所述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外径为第一限位凹槽的直径,所述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环宽为第一密封圈环宽的1/3-1/2,所述第一限位凹槽的凹陷深度为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环宽的1/4-1/2。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规格一致,所述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内径为第二限位凹槽的直径,所述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环宽为第二密封圈环宽的1/3-1/2,所述第二限位凹槽的凹陷深度为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环宽的1/4-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辊体为碳纤维辊,使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超高温、耐疲劳,无需进行表面处理等工序,使辊体的加工简单化且使用寿命长;通过设置限位凸条与限位凹槽,增强金属端盖与辊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防止辊体与金属端盖之间打滑;所述金属端盖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远离辊体一侧的盖体,便于对轴承座、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第二胀圈、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安装;通过设置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可对轴承座进行密封,防止对轴承座进行润滑时,润滑油漏出,以及防止粉尘进入轴承内造成卡死,密封性能好;同时配合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第二胀圈、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使用,可对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起到固定作用;所述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第二胀圈、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还可用于固定金属端盖与滚轴之间的相对位置,配合限位凸沿使用,从而使辊体夹紧于两个金属端盖之间,保证本技术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滚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包括中空状的辊体1和穿设在辊体1上的滚轴2,所述辊体1两端设有金属端盖3,所述金属端盖3内设有用于安装滚轴2的轴承座4,其中,所述辊体1为碳纤维辊,所述金属端盖3包括筒体31和盖设在筒体31上远离辊体1一侧的盖体32,所述筒体31插入辊体1的端部,所述辊体1位于端部的内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凸条11,所述筒体31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条11配合的限位凹条311,所述筒体31盖设有盖体32的一侧外表沿其周向设有限位凸沿312,所述筒体31插入辊体1的后,所述辊体1的两端抵接于限位凸沿312上,所述轴承座4设于筒体31内,所述筒体31内于轴承座4靠近辊体1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胀圈5、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胀圈7,所述筒体31内壁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一胀圈5和第二胀圈7的第一限位凹槽313,所述筒体31内于轴承座4远离辊体1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三胀圈8、第二密封圈9和第四胀圈10,所述滚轴2的外表面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三胀圈8和第四胀圈10的第二限位凹槽21。具体的,所述第一胀圈5和第二胀圈7的规格一致,所述第一胀圈5和第二胀圈7的外径为第一限位凹槽313的直径,所述第一胀圈5和第二胀圈7的环宽为第一密封圈6环宽的1/3-1/2,优选为1/3,所述第一限位凹槽313的凹陷深度为第一胀圈5和第二胀圈7环宽的1/4-1/2,优选为1/3,所述第三胀圈8和第四胀圈10的规格一致,所述第三胀圈8和第四胀圈10的内径为第二限位凹槽21的直径,所述第三胀圈8和第四胀圈10的环宽为第二密封圈9环宽的1/3-1/2,优选为1/3,所述第二限位凹槽21的凹陷深度为第三胀圈8和第四胀圈10环宽的1/4-1/2,优选为1/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包括中空状的辊体和穿设在辊体上的滚轴,所述辊体两端设有金属端盖,所述金属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为碳纤维辊,所述金属端盖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远离辊体一侧的盖体,所述筒体插入辊体的端部,所述辊体位于端部的内表面至少设有一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凸条,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条配合的限位凹条,所述轴承座设于筒体内,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靠近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胀圈,所述筒体内壁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远离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三胀圈、第二密封圈和第四胀圈,所述滚轴的外表面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第二限位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寿命的碳纤导辊,包括中空状的辊体和穿设在辊体上的滚轴,所述辊体两端设有金属端盖,所述金属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滚轴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为碳纤维辊,所述金属端盖包括筒体和盖设在筒体上远离辊体一侧的盖体,所述筒体插入辊体的端部,所述辊体位于端部的内表面至少设有一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限位凸条,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有与限位凸条配合的限位凹条,所述轴承座设于筒体内,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靠近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胀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胀圈,所述筒体内壁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一胀圈和第二胀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筒体内于轴承座远离辊体中部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三胀圈、第二密封圈和第四胀圈,所述滚轴的外表面设有分别用于固定第三胀圈和第四胀圈的第二限位凹槽。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遵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恒荣碳纤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