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装置与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95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标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与一触控板,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触控板具有多个区域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上较为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具有触控板的光标装置与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信息时代中,人类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为因应现今电子产品的高效能及携带方便等要求,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PC)、行动电话(Cell Phone)、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数字随身听等电子产品均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上述的电子产品均具有一人机接口,用以输入使用者所须指令,以使电子产品的内部是统自动执行此项指令,其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人机接口包括键盘(Keyboard)、鼠标(Mouse)以及触控板(Touch Pad)等电子装置。以下将对于触控板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A是已知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而图1B绘示图1A中的触控板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A,笔记型计算机100包括一显示屏幕110、一底座120、一触控板130,其中显示屏幕110与底座120枢接。触控板130配置于底座120内。此外,底座120具有一开口120a,且触控板130暴露于开口120a。请参考图1B,更详细而言,触控板130具有一光标移动区130a、一垂直卷动区130b与一水平卷动区130c,其中光标移动区130a用以控制光标的自由移动、垂直卷动区130b用以控制窗口的垂直卷动,而水平卷动区130c用以控制窗口的水平卷动。然而,光标移动区130a、垂直卷动区130b与水平卷动区130c之间是相连的。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130的光标移动区130a时,使用者可能误触垂直卷动区130b或水平卷动区130c而导致驱动程序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标装置,以增加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的便利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标装置,以改善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时发生误判的可能性。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上较为便利。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标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与一触控板,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触控板具有多个区域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这些区域包括一光标移动区与一第一卷动区,其中光标移动区与第一卷动区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开口,而这些区域还包括一第二卷动区,且第二卷动区暴露于第三开口。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标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第一触控板与一第二触控板,其中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第一触控板暴露于第一开口。第二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第二触控板暴露于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板具有一光标移动区,其中第二触控板具有一第一卷动区,且光标移动区与第一卷动区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光标装置还包括一第三触控板,其配置于壳体内,且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开口,其暴露出第二卷动区。为达上述或是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显示屏幕、一壳体、一第一触控板与一第二触控板。其中,壳体与显示屏幕枢接,且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第一触控板暴露于第一开口。第二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第二触控板暴露于该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板具有一光标移动区,而第二触控板具有一第一卷动区,且光标移动区与第一卷动区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三触控板,配置于壳体内,且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开口,其暴露出第二卷动区。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采用壳体将触控板分隔多个区域,以降低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此外,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壳体将分隔多个触控板,以增加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图1A是已知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图1B绘示图1A中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2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标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标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而图2B绘示图2A的触控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例如是一笔记型计算机,而电子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屏幕210、一壳体220、一触控板230。其中,显示屏幕210与壳体220枢接,且壳体220具有一第一开口220a与一第二开口220b。此外,触控板230配置于壳体220内,且触控板230具有光标移动区230a与第一卷动区230b,其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220a与第二开口220b。换言之,光标移动区230a与第一卷动区230b由壳体220所分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卷动区230b为垂直卷动区。然而,第一卷动区230b也可以是水平卷动区。由于光标移动区230a与第一卷动区230b由壳体220分隔,因此使用者在使用光标移动区230a时较不易误触第一卷动区230b。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将此种壳体220与触控板230的组合称为光标装置,且此种型态的光标装置并不限定于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中。举例而言,此种型态的光标装置也可以应用于PDA或其它可携式电子装置中。换言之,只要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均可利用壳体分隔触控板上的各个区域,以改善使用者在使用触控板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标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图3与图2B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触控板230具有一第二卷动区230c,而壳体220还具有一第三开口220c,且第二卷动区230c暴露于第三开口220c。就本实施例而言,第一卷动区230b例如是垂直卷动区,而第二卷动区230c例如是水平卷动区。此外,电子装置200也可以包括多个按键240,其配置于壳体220内,且壳体220具有一第四开口,其暴露出这些按键240。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标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图4与图3相似,其不同的处在于第一开口220a、一第二开口220b与第三开口220c分别暴露出第一触控板312、一第二触控板314与一第三触控板316。换言之,相较于图3所绘示的内容为单一触控板,而图4为多个触控板。此外,第一触控板312例如是具有光标移动区230a,而第二触控板314例如是具有第一卷动区230b(例如垂直卷动区)。另外,第三触控板316例如是具有第二卷动区230c(例如水平卷动区)。值得注意的是,图2B的单一触控板230也可以变更成两个触控板,其分别暴露于第一开口220a与第二开口220b。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习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以及    一触控板,配置于该壳体内,且该触控板具有多数个区域分别暴露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以及一触控板,配置于该壳体内,且该触控板具有多数个区域分别暴露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区域包括一光标移动区与一第一卷动区,而该光标移动区与该第一卷动区分别暴露于该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3.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的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开口,而该些区域还包括一第二卷动区,且该第二卷动区暴露于该第三开口。4.一种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一第一触控板,配置于该壳体内,且该第一触控板暴露于该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触控板,配置于该壳体内,且该第二触控板暴露于该第二开口。5.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光标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触控板具有一光标移动区,而该第二触控板具有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博戴孝桦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