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板和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92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塑板,包括上铝板、中间层和下铝板,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在上铝板与上胶粘层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与下胶粘层的接触面上分别涂敷有一层硅烷偶联剂或者加工喷砂层,上铝板、下铝板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制备高熔点聚合物层的材料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聚酰胺、聚碳酸酯等中至少一种聚合物,在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中分别含有环氧树脂或硅酮树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使用该铝塑板的光伏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铝塑板直接进行折边加工,扩大其使用范围,降低了铝塑板的制造和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塑板和光伏组件
本技术属于光伏组件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铝塑板和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以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由于质轻(3.5kg/m2~5.5kg/m2)、颜色可选范围广、发电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铝塑板的结构为上铝板、中间层和下铝合金板。现在使用到材料A级防火铝塑板,特别是特殊材料A级防火铝塑板及其制备方法,使用阻燃剂无机氢氧化镁作为阻燃剂,并采用高填充技术,如今该阻燃剂具有出色的性能,因此基体中的填充量高达80%~90%的重量,远高于同类产品的阻燃剂添加量,因此产品的氧指数明显高于同类产品,改善,环保和阻燃性能也大大提高,并且无毒无污染。现有铝塑板的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聚合物保护膜、氟碳/聚酯/丙烯酸保护涂层、高强度抗腐蚀铝板、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高强度抗腐蚀铝板。由于铝塑板是由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材料(金属和非金属)组成,它既保留了原组成材料(金属铝、非金属聚乙烯塑料)的主要特性,又克服了原组材料的不足,进而获得了众多优异的材料性质,如豪华性、艳丽多彩的装饰性、耐候、耐蚀、耐创击、防火、防潮、隔音、隔热、抗震性;质轻、易加工成型、易搬运安装等特性,这些特点为铝塑板开阔了广阔的运用前景,已成为三大幕墙——天然石材、玻璃幕墙、金属幕墙中金属幕墙的代表。连续热贴复合线是铝塑复合板成形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使铝材、聚乙烯芯材与保护膜在连续高热高压的作用下牢固地粘合,形成平整板面。在以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制备过程中,铝塑板中间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层熔点较低,在将以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进行层压时,温度高于90℃时,中间的低熔点聚合物层会溶解,熔融态的聚合物液体流入折边槽中,冷却后连接成一个整体,由此方法制备得到的光伏组件无法进行折边,给此类使用折边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封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在铝塑板上沉积薄膜光伏组件,将薄膜光伏组件替代铝板上方的氟碳保护漆,制作过程中会对部分功能层进行加热退火,在这个过程中铝塑板中间的低熔点聚合物层也会溶解,连接成一个整体。对于以上两种常见的光伏组件制备方法,都需要铝塑板具有高熔点的中间聚合物层,但由于定制铝塑板成本较高,专门购买高熔点的聚乙烯替代材料定会很大程度增加铝塑板的制备成本,因此阻碍了以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进一步的商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铝塑板和光伏组件,解决了由于层压或光伏组件制备过程中铝塑板中间层受热粘接在一起,无法进行折边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铝塑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和下铝板,以及设置在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在上铝板与上胶粘层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与下胶粘层的接触面上分别涂敷有一层硅烷偶联剂,上铝板、下铝板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制备高熔点聚合物层的材料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聚酰胺、聚乙烯亚胺、聚异丁烯、三元乙丙橡胶、聚甲醛、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偏二氟乙烯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聚合物,在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中分别含有环氧树脂或硅酮树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铝塑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和下铝板,以及设置在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在上铝板与上胶粘层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与下胶粘层的接触面上附着有喷砂层,上铝板、下铝板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制备高熔点聚合物层的材料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聚酰胺、聚乙烯亚胺、聚异丁烯、三元乙丙橡胶、聚甲醛、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偏二氟乙烯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中至少一种聚合物,在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中分别含有环氧树脂或硅酮树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片,所述光伏电池片制备在如前所述的铝塑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铝塑板和光伏组件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高熔点的聚合物材料替代现有铝塑板中的低熔点聚合物成分,解决了铝塑板层压后低熔点聚合物材料受热粘连后无法进行折边的技术难点,使用本技术改进后的铝塑板制备的光伏组件在层压后可以直接进行折边,扩大其使用范围,降低了铝塑板的制造和加工成本。2、在现有生产光伏组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的高熔点聚合物废料,例如胶膜废料、保护膜废料等,本技术将这一类高熔点的聚合物废料进行废物再利用,并加入黑色填料或白色填料等添加剂,减少了聚合物材料在高温下的流动性,提高了铝塑板中间层的熔点,改进后的铝塑板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此类光伏组件的制备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3、在使用本技术改进后的以铝塑板为背板的光伏组件上,由于光伏电池片还可以直接沉积在铝塑板上,彩色的太阳能电池的颜色可以变换,可直接代替铝塑板原本的彩色氟碳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保护涂层,得到可以发电的铝塑板,拓宽了铝塑板的商业化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铝塑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铝塑板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光伏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铝塑板A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1和下铝板2,以及设置在上铝板1和下铝板2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3(熔点大于100℃)。在高熔点聚合物层3与上铝板1和下铝板2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4和下胶粘层5。在上铝板1与上胶粘层4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2与下胶粘层5的接触面上分别涂敷有一层硅烷偶联剂6。上铝板1、下铝板2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制备高熔点聚合物层3的材料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氨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酯、聚酰胺、聚乙烯亚胺、聚异丁烯、三元乙丙橡胶、聚甲醛、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偏二氟乙烯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中至少一种聚合物。在上胶粘层4和下胶粘层5中分别含有环氧树脂或硅酮树脂。所述硅烷偶联剂6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所述硅烷偶联剂6涂敷后在红外灯下烘烤10min待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塑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和下铝板,以及设置在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在上铝板与上胶粘层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与下胶粘层的接触面上分别涂敷有一层硅烷偶联剂,上铝板、下铝板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塑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和下铝板,以及设置在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粘层,在上铝板与上胶粘层的接触面上以及在下铝板与下胶粘层的接触面上分别涂敷有一层硅烷偶联剂,上铝板、下铝板的厚度范围在0.2mm~3mm,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任意一种。


2.一种铝塑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铝板和下铝板,以及设置在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高熔点聚合物层,在高熔点聚合物层与上铝板和下铝板之间还分别设置上胶粘层和下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