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83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涉及测量技术领域,为便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尺寸测量装置,包括:主尺、副尺、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所述副尺套设在所述主尺上,且所述副尺能够在所述主尺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测量爪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测量爪设于所述副尺的第一端;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之间设有弹性件。本申请适用于对被测物进行尺寸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申请涉及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被测物进行测量时,现有技术中,采用测量人员调整测量设备以及测量人员主观判断测量设备与被测物的边缘是否相接触,在判断测量设备与被测物的边缘相接触后进行读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参与,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便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包括:主尺、副尺、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所述副尺套设在所述主尺上,且所述副尺能够在所述主尺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测量爪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测量爪设于所述副尺的第一端;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之间设有弹性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处于所述主尺同一侧;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设于所述副尺上,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之间;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与所述第一测量爪处于所述主尺的两侧,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与所述主尺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测量爪相正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手持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手持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手持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副尺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持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手持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持段的第二端的距离。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主尺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为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的安装入口;在所述副尺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有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在所述第二凹槽上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为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安装入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测量爪和所述第二测量爪处于所述主尺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测量爪上、与所述第二测量爪相对的背部具有第一刀刃,所述第二测量爪上、与所述第一测量爪相对的背部具有第二刀刃。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二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对副尺施加作用力,使所述副尺移动,且使弹性件处于变形状态,以使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处于被测物之间;去除所述对副尺施加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测量爪和所述第二测量爪受到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能够使所述第一测量爪和所述第二测量爪与所述被测物相接触;通过主尺和副尺读取表示被测物尺寸的数值。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对副尺施加作用力,使所述副尺移动,且使弹性件处于变形状态,包括:对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施加作用力,以对副尺施加作用力,使所述副尺移动,且使弹性件处于变形状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对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施加作用力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通过第一槽口插入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通过第二槽口插入第二凹槽中;在通过主尺和副尺读取表示被测物尺寸的数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移动至所述第一槽口,并对所述第一操作杆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从所述第一凹槽中移出;将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移动至所述第二槽口,并对所述第二操作杆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从所述第二凹槽中移出。本实施例的尺寸测量装置及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将副尺套设在所述主尺上,且所述副尺能够在所述主尺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测量爪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测量爪设于所述副尺的第一端,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之间设有弹性件,在测量被测物的过程中,弹性件的弹性力使第二测量爪运动,进一步地,使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与被测物的边相接触后,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不再相对移动,进而使主尺和副尺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减少了人的参与,便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了使用现有测量设备中,由于人的参与,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尺寸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体应用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主尺底部的局部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手动操作杆的端部的局部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提供一具体实施的尺寸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尺寸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体应用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尺寸测量装置,可以包括:主尺1、副尺2、第一测量爪3和第二测量爪4,副尺2套设在主尺1上,且副尺2能够在主尺1上相对移动;第一测量爪3设于主尺1的第一端,第二测量爪4设于副尺2的第一端;主尺1和副尺2之间设有弹性件5。主尺1的形状可为长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如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等等;在一个例子中主尺1的形状为长方体,具体地,主尺1的厚度相对长度和宽度较小,宽度相对长度较小。在主尺1上可刻有尺寸线,尺寸线沿主尺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相邻尺寸线间的距离可为1mm,表示整数厘米的尺寸线可长于表示整数毫米的尺寸线。主尺1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也可为木制材料,还可为塑料等等;主尺1可根据材料的特性通过机械加工或注塑的方式制造而成。副尺2的形状可为长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如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等等;在一个例子中副尺2的形状为长方体,具体地,副尺2的厚度相对长度和宽度较小,宽度相对长度较小。在副尺2上可刻有尺寸线,尺寸线沿副尺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一个例子中,相邻尺寸线间的距离可为0.1mm,刻度线标识的最大值可为1mm。副尺2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也可为木制材料,还可为塑料等等;副尺2可根据材料的特性通过机械加工或注塑的方式制造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副尺、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所述副尺套设在所述主尺上,且所述副尺能够在所述主尺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测量爪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测量爪设于所述副尺的第一端;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之间设有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5 CN 20201078090501.一种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副尺、第一测量爪和第二测量爪,所述副尺套设在所述主尺上,且所述副尺能够在所述主尺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测量爪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测量爪设于所述副尺的第一端;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之间设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处于所述主尺同一侧;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设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设于所述副尺上,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之间;
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与所述第一测量爪处于所述主尺的两侧,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与所述主尺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测量爪相正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一手持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尺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手持段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包括第二连接段和第二手持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副尺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持段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段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手持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手持段的第二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尺寸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尺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中设有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为所述第一手动操作杆的安装入口;
在所述副尺的底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设有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在所述第二凹槽上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为所述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安装入口。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程鹤梁宁博乔云飞吴婧姝张文革刘崇焱李莎李建爽张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冶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