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81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包括机台,机台上设置上料输送台、升降机构和下料滑道,下料滑道倾斜设置在上料输送台一侧,上料输送台的上料侧与下料滑道的下料侧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上料输送台设置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台末端,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升降台,升降台设置将升降台上的物料倾斜定位的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推动组件和顶升组件完成物料在升降台上的定位,保证物料摆放在二次注塑模具的精度,提高注塑质量,通过升降块上的台阶面,使得物料在推动组件推动过程中沿台阶面滑动,同时对物料起到承托的作用;通过升降台将物料从上料输送台的高度提升到便于取料机械手抓取的高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
本技术涉及注塑生产
,特别涉及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
技术介绍
二次注塑成型是一种特殊的塑料成型工艺,也称套啤或者包胶,需要将某种塑胶原材料在一次的塑胶模具内成型后,将成型后的零件取出,放入二次成型的模具内再次注入同种或者另外一种塑胶材料成型的工艺,使塑胶产品的外型和工艺达到想要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因一次成型的塑胶产品需要以一定的倾斜角度放入到二次成型的模具内,该工序多是通过工人手动完成,使得生产效率较低,同时高温的注塑模具比较危险,不利于工人操作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上料输送台、升降机构和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倾斜设置在上料输送台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的上料侧与下料滑道的下料侧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台末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有将升降台上的物料倾斜定位的定位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滑道并排设置在上料输送台的一侧,所述下料滑道的接料侧与升降机构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料输送台两侧设置有与机台固定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下料滑道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架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架相互垂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顶升组件、推动组件,所述升降台上的物料两侧分别与顶升组件、推动组件连接,并通过顶升组件、推动组件的共同作用使物料靠近顶升组件的一侧相对靠近推动组件的一侧抬升以形成物料的倾斜定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升组件和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台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升降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为外接上料输送台的开口和阻挡物料的挡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升组件包括升降块和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驱动升降块沿着升降台的法线方向移动,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往推动组件方向倾斜的台阶面;所述升降台开设有供升降块移动的通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杆和推动气缸,所述推杆在推动气缸的驱动下沿着升降台的台面移动,并将升降台上的物料往顶升组件方向推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台下方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升降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置有导轨,所述驱动气缸驱动升级台沿着导轨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台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在升降台的开口侧伸出并可抵靠在上料输送台。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推动组件和顶升组件完成物料在升降台上的定位,保证物料摆放在二次注塑模具的精度,提高二次注塑成型的质量,通过升降块上的台阶面,使得物料在推动组件推动过程中沿台阶面滑动,同时对物料起到承托的作用;通过升降台将物料从上料输送台的高度提升到便于取料机械手抓取的高度,优化物料上料路径,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的另一视图方向)。图3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升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升降台;11、开口;12、通孔;13、驱动气缸;2、第二支撑架;21、导轨;31、顶升气缸;32、升降块;33、台阶面;41、推杆;42、推动气缸;5、引导块;6、上料输送台;61、输送带;62、上料侧;7、下料滑道;71、下料侧;72、接料侧;8、第一支撑架;81、第一固定板;82、第二固定板;9、电机;10、物料;100、机台。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包括机台100,机台100上设置有上料输送台6、升降机构和下料滑道7,下料滑道7倾斜设置在上料输送台6一侧,上料输送台6的上料侧62与下料滑道7的下料侧71均位于机台100的同一侧,上料输送台6设置有由电机9驱动的输送带61,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台6末端,升降机构包括设置有升降台1,升降台1设置有将升降台1上的物料10倾斜定位的定位装置。下料滑道7并排设置在上料输送台6的一侧,下料滑道7的接料侧72与升降机构均位于机台100的同一侧。上料输送台6两侧设置有与机台100固定的第一支撑架8,第一支撑架8设置有第一固定板81和第二固定板82,电机9安装在第一固定板81上,下料滑道7固定在第二固定板82上。第一固定板81与第一支撑架8相互平行,第二固定板82与第一支撑架8相互垂直。定位装置包括顶升组件、推动组件,升降台1上的物料10两侧分别与顶升组件、推动组件连接,并通过顶升组件、推动组件的共同作用使物料10靠近顶升组件的一侧相对靠近推动组件的一侧抬升以形成物料10的倾斜定位。顶升组件和推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升降台1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为外接上料输送台6的开口11和阻挡物料10的挡板。顶升组件包括升降块32和顶升气缸31,顶升气缸31驱动升降块32沿着升降台1的法线方向移动,升降块32上设置有往推动组件方向倾斜的台阶面33。升降台1开设有供升降块32移动的通孔12。推动组件包括推杆41和推动气缸42,推杆41在推动气缸42的驱动下沿着升降台1的台面移动,并将升降台1上的物料10往顶升组件方向推动。升降台1下方设置有驱动气缸13,升降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2上设置有导轨21,驱动气缸13驱动升级台沿着导轨21移动。升降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引导块5,引导块5在升降台1的开口11侧伸出并可抵靠在上料输送台6。升降台1初始位置与上料输送台6平齐,通过工人或机械手在上料输送台6的上料侧62放置经过一次注塑成型的物料10,上料输送台6往升降台1输送物料10,物料10在引导块5的引导下从开口11侧进入升降台1,通过升降台1的接近开关检测到升降台1承载有物料10后,推动气缸42和顶升气缸31的作用下,推杆41推动物料10往升降块32方向移动,升降块32将物料10一侧抬升,使得物料10倾斜定位,定位完成后,升降台1在驱动气缸13的作用下沿着导轨21将物料10升到指定高度,物料10在指定高度被注塑机外的取料机械手抓取并保持倾斜状态,使得物料10以倾斜状态放入二次注塑模具中,保证物料10的摆放精度,从而提高二次注塑成型的质量;当二次注塑成型后,取料机械手将注塑成型的产品从注塑模具中拿出并放在下料滑道7的接料侧72,通过产品自身的重力从下料滑道7的接料侧72滑至下料侧71,在下料侧71正下方可以放置接料盒来接取温度较高的产品,避免工人接触高温注塑产品,保护工人的安全。本技术结构合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上料输送台、升降机构和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倾斜设置在上料输送台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的上料侧与下料滑道的下料侧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台末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有将升降台上的物料倾斜定位的定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上料输送台、升降机构和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倾斜设置在上料输送台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的上料侧与下料滑道的下料侧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所述上料输送台设置有由电机驱动的输送带,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上料输送台末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设置有将升降台上的物料倾斜定位的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滑道并排设置在上料输送台的一侧,所述下料滑道的接料侧与升降机构均位于机台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台两侧设置有与机台固定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下料滑道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架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支撑架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套啤上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顶升组件、推动组件,所述升降台上的物料两侧分别与顶升组件、推动组件连接,并通过顶升组件、推动组件的共同作用使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揭育琛王付勇李伟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汇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