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77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4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其包括搅拌楼体和出料方管,所述搅拌楼体底壁贯穿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方管固定于出料口处,所述出料方管外缘设置有顶接板,所述搅拌楼体底壁围绕出料口外周设置有若干卡接杆,所述顶接板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便于卡接杆穿过的通连孔,所述卡接杆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顶接板位置的锁止螺母;所述出料方管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振动件,每一所述振动件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锁止螺栓。本申请具有提高混凝土浆体在出料结构处的下料顺畅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搅拌楼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搅拌楼是一种用于混凝土集中搅拌的联合装置。公布号为CN2103896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楼自动出料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底壁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内设置有内管,出料管外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内管向外伸缩的第一电机。搅拌罐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位于搅拌罐内腔,且其外缘连接有带有螺旋叶片的固定轴,固定轴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的主动锥齿轮驱动从动锥齿轮以转动,进而以保障混凝土浆体在出料管处的出料速度。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出料结构与搅拌楼主体一体成型而不易拆卸,混凝土浆体易在出料结构处留有残渣并固结成型,固结的残渣长时间堆积后易影响后续的混凝土浆体顺畅下料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混凝土浆体在出料结构处的下料顺畅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出料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包括搅拌楼体和出料方管,所述搅拌楼体底壁贯穿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方管固定于出料口处,所述出料方管外缘设置有顶接板,所述搅拌楼体底壁围绕出料口外周设置有若干卡接杆,所述顶接板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便于卡接杆穿过的通连孔,所述卡接杆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顶接板位置的锁止螺母;所述出料方管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振动件,每一所述振动件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锁止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杆可穿过通连孔,以使顶接板的位置在搅拌楼体底壁被初步限定;锁止螺母在卡接杆外缘螺纹拧紧后,其使顶接板较为稳定地固定于搅拌楼体底壁,进而使出料方管固定于出料口底部以倒料;当出料方管长时间使用,并在其内侧壁固结成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残渣块体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旋拧锁止螺母以更换新的出料方管,进而以保障后续混凝土浆体的顺利下料;振动件的贴合板以一定频率振打出料方管的侧壁,其使出料方管内侧壁的混凝土残渣浆体不断掉落,进而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浆体固结成型,并影响后续混凝土浆体下料的现象,同时,降低了出料方管的更换频率。优选的,所述搅拌楼体底壁围绕出料口外周设置有用于限定顶接板位置的内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嵌槽便于顶接板抵入,且内嵌槽的内径尺寸与顶接板的外周尺寸相适配,进而内嵌槽可限定顶接板在搅拌楼体底壁的位置,并提高顶接板固定于搅拌楼体底壁后的位置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用于减少连接杆与通连孔相抵时的接触面积,其极大地提高了连接杆穿过通连孔时的速度与精准度,进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固定出料方管时的速度与效率。优选的,所述出料方管朝向振动件方向的侧壁设置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垫抵紧于振动件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的侧板之间,其减少了振动件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的侧板的直接接触,缓冲了振动件造成的一部分冲击力,减少了出料方管的侧板受振动件的贴合板冲击后,出现不可逆形变损伤的现象。优选的,所述出料方管外侧壁设置有若干定向杆,每一所述振动件的贴合板上贯穿设置有便于定向杆穿过的让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止螺栓与出料方管出现一定程度的松脱时,推动件的贴合板发生未知偏晃,其使定向杆与让位孔的内侧壁相抵,并支撑、悬吊推动件的贴合板,进而减少了推动件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直接掉落的现象。优选的,每一所述让位孔的内径尺寸大于每一定向杆的外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向杆穿过让位孔后,使定向杆与让位孔的内侧壁保持一定距离,其极大地减少了定向杆与推动件的贴合板相抵,并易降低振动件的振动幅度的现象。优选的,每一所述定向杆长度方向的端壁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长度方向的端壁设置有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连接槽内拧紧后,限位板位于定向杆长度方向的一端,其可阻挡推动件的贴合板,并减少推动件的贴合板在频繁的振动作用力下,出现从定向杆上滑脱的现象,其减少了振动件掉落的现象。优选的,所述搅拌楼体底壁且位于振动件远离出料方管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侧靠板,所述侧靠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承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板位于振动件下方,且承接板顶壁与振动件底壁存有一定间隙,当振动件的贴合板从定向杆上松脱并致使振动件向下掉落时,承接板可承接振动件,进而以减少振动件掉落后易损坏故障的现象。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卡接杆穿过通连孔并以锁止螺母在卡接杆外缘拧紧后,顶接板固定于内嵌槽内腔,出料方管固定于搅拌楼体底壁,操作人员可快速拆卸安装出料方管并换新,进而以保障混凝土浆体穿过出料方管下料的顺畅性;2.振动件通过贴合板以一定频率振打出料方管的侧板,其使出料方管内侧壁的混凝土浆体残渣不断掉落,进而减少了混凝土残渣在出料方管内侧壁固结成型,并影响后续混凝土浆体继续下料的现象;3.定向杆穿过通连孔,以在振动件与出料方管的连接出现松脱时,对振动件提供悬吊支撑;承接板在振动件下方以承接振动件,进而减少振动件以外掉落并发生损坏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出料方管、顶接板和搅拌楼体连接关系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振动件、出料方管和搅拌楼体位置关系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搅拌楼体;101、出料口;102、内嵌槽;103、卡接杆;104、导向面;105、锁止螺母;2、出料方管;201、缓冲垫;202、定向杆;203、连接槽;204、固定杆;205、限位板;3、顶接板;301、通连孔;4、振动件;401、锁止螺栓;402、让位孔;5、侧靠板;501、承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参照图1、2,包括搅拌楼体1和出料方管2。搅拌楼体1底壁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排出混凝土浆体的出料口101,出料方管2是由实心钢板首尾焊接所形成的矩形结构体,出料方管2内腔中空且高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其顶壁围绕出料口101的外周焊接于搅拌楼体1的底壁。参照图2,出料方管2外缘且位于其顶部一体成型有顶接板3,顶接板3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搅拌楼体1底壁围绕出料口101外周设置有内嵌槽102,内嵌槽102的内径尺寸与顶接板3的外周尺寸相适配,进而以便顶接板3抵入内嵌槽102内腔。参照图2,内嵌槽102的内顶壁且位于其四角处垂直焊接有卡接杆103,卡接杆103为实心钢杆,其外缘一体成型有若干螺纹凸起(图中未示出),且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104。顶接板3上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等同于卡接杆103数量的通连孔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包括搅拌楼体(1)和出料方管(2),所述搅拌楼体(1)底壁贯穿设置有出料口(101),所述出料方管(2)固定于出料口(101)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方管(2)外缘设置有顶接板(3),所述搅拌楼体(1)底壁围绕出料口(101)外周设置有若干卡接杆(103),所述顶接板(3)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便于卡接杆(103)穿过的通连孔(301),所述卡接杆(103)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顶接板(3)位置的锁止螺母(105);所述出料方管(2)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振动件(4),每一所述振动件(4)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2)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锁止螺栓(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包括搅拌楼体(1)和出料方管(2),所述搅拌楼体(1)底壁贯穿设置有出料口(101),所述出料方管(2)固定于出料口(101)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方管(2)外缘设置有顶接板(3),所述搅拌楼体(1)底壁围绕出料口(101)外周设置有若干卡接杆(103),所述顶接板(3)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便于卡接杆(103)穿过的通连孔(301),所述卡接杆(103)外缘设置有用于固定顶接板(3)位置的锁止螺母(105);所述出料方管(2)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振动件(4),每一所述振动件(4)的贴合板与出料方管(2)之间共同设置有若干锁止螺栓(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楼体(1)底壁围绕出料口(101)外周设置有用于限定顶接板(3)位置的内嵌槽(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混凝土用搅拌楼,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103)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1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下料效率的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晓荣葛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洋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