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转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66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转台,包括转台本体,转台本体包括:第一转台面,第一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转台面,第二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转台面,第三转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转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供位于转台本体内的行走轮或摆臂摆动的摆动空间,摆动空间内设置有电机支撑件。不同规格的行走轮或摆臂与转台本体相连接,行走轮或摆臂上的线路穿过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转台本体内的电机与电机支撑件相连接,转台本体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当机器人经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转台本体不会出现结构松动,电机也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转台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转台。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应用于教育业、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现有的机器人上大多会设有转台,转台与行走轮和摆臂的配合,使行走轮和摆臂实现转向。因此,转台会影响机器人的整个工作过程。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用转台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当机器人经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转台可能会出现结构松动,电机也可能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如何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用转台。机器人用转台包括转台本体,所述转台本体包括:第一转台面,所述第一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转台面,所述第二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转台面,所述第三转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所述转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存放电机的电机存放空间,所述电机存放空间内设置有电机支撑件。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部边缘连接有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部边缘连接有减速箱端盖的挡环。所述推力轴承和所述挡环之间设置有间隙。可选的,所述间隙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周向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大于2个。所述第三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可选的,所述电机支撑件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靠近所述第二边缘侧的所述第一边缘上连接有第三边缘,靠近所述第一边缘侧的所述第二边缘上连接有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中央部分别设置有通孔。可选的,所述第一边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边缘的直径。所述第四边缘由所述第二边缘侧向所述第三边缘侧倾斜。可选的,所述电机支撑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远离所述第四边缘侧的所述第二边缘上。在本技术中,不同规格的行走轮或摆臂与转台本体相连接,行走轮或摆臂上的线路穿过第二转台面上的第二连接孔、第三转台面上的第三连接孔。位于转台本体内的电机与电机支撑件相连接,转台本体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当机器人经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转台本体不会出现结构松动,电机也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转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转台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转台本体;2、第一转台面;21、第一连接孔;211、推力轴承;212、间隙;213、挡环;3、第四转台面;4、第三转台面;41、第三连接孔;5、第二转台面;51、第二连接孔;6、第五转台面;7、电机支撑件;71、第三边缘;72、第一边缘;73、第四边缘;74、连接件;75、第二边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一种机器人用转台,包括转台本体1,转台本体1包括:第一转台面2,第一转台面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第二转台面5,第二转台面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1。第三转台面4,第三转台面4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41。转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存放电机的电机存放空间,电机存放空间内设置有电机支撑件7。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规格的行走轮或摆臂与转台本体1相连接,行走轮或摆臂上的线路穿过第二转台面5上的第二连接孔51、第三转台面4上的第三连接孔41。位于转台本体1内的电机与电机支撑件7相连接,转台本体1经过长时间使用,或当机器人经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转台本体1不会出现结构松动,电机也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孔21的外部边缘连接有推力轴承211,第一连接孔21的内部边缘连接有减速箱端盖的挡环213。推力轴承211和挡环213之间形成有间隙212。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间隙212沿第一连接孔21的周向设置。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第二连接孔51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孔21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51与第一连接孔21的直径不同,进一步地实现不同数量或不同直径的线路通过第二连接孔51穿入转台本体1内,增加转台本体1的使用范围。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第三连接孔41的数量大于2个。第三连接孔41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51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孔41的数量为四个,第三连接孔41均匀分布在第三转台面4上。每个第三连接孔41内可以单独穿过线路,或者供多根线路穿过第三连接孔41,行走轮或摆臂与各第三连接孔41同时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电机支撑件7包括第一边缘72和第二边缘75。靠近第二边缘75侧的第一边缘72上连接有第三边缘71,靠近第一边缘72侧的第二边缘75上连接有第四边缘73。第三边缘71和第四边缘73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机位于电机支撑件7的内部,电机支撑件7对电机起到支撑作用。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边缘72和第二边缘75的中央部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供电机的输入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本体包括:/n第一转台面,所述第一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n第二转台面,所述第二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n第三转台面,所述第三转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n所述转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存放电机的电机存放空间,所述电机存放空间内设置有电机支撑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转台,包括转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本体包括:
第一转台面,所述第一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
第二转台面,所述第二转台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第三转台面,所述第三转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孔;
所述转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存放电机的电机存放空间,所述电机存放空间内设置有电机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转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外部边缘连接有推力轴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部边缘连接有减速箱端盖的挡环;
所述推力轴承和所述挡环之间形成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用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沿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周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转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转台,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杰赵嵩阳韩玉鹏温旭升李辰
申请(专利权)人:机器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