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34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优溶渣中加入无机酸,并进行搅拌加热,得到浸出液;2)待所述浸出液升温至70‑80℃时,加入硫脲,待煮沸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陈化;3)待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絮凝剂,待搅拌至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停止搅拌,自然沉降;4)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通过无机酸、硫脲及絮凝剂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有价资源的浸出率,并且还可以改善过滤效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优溶渣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优溶渣是经过独居石精矿加碱分解、浸出获得稀土产品后所产生的废渣,该废渣中依然会含有大量的铀、钍、稀土等有价资源,由于铀、钍为放射性元素,若将上述废渣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则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且,废渣中大量的稀土也被浪费掉,因此,浸出优溶渣中的有价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优溶渣的浸出主要通过酸浸出,再经过有机溶剂进行固液分离以浸出铀、钍等有价资源,然而在该方法中,有价资源的浸出率较低,而且后续过滤非常困难,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在浸出优溶渣的有价资源的过程中,急需研发一种高浸出率、易过滤的浸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有价资源的浸出率低、过滤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优溶渣中加入无机酸,并进行搅拌加热,得到浸出液;2)待所述浸出液升温至70-80℃时,加入硫脲,待煮沸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陈化;3)待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絮凝剂,待搅拌至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停止搅拌,自然沉降;4)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酸与所述优溶渣的液固比为(1.5-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继续搅拌陈化时,所述无机酸的浓度为1-3mol/L。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硫脲的质量为所述浸出液的质量的0.1-0.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且所述聚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0.1-0.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所述浸出液体积的0.2-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陈化的时间为3-6h。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优溶渣按质量分数计包含如下成分:U3O8,0.1%-3%;ThO2,5-20%;稀土中氧化铈,3-10%;余量的杂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自然沉降的时间为30-60min。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滤通过压滤机过滤,得到所述滤液,且所述过滤的时间为4-8h。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通过无机酸、硫脲及絮凝剂的相互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有价资源的浸出率,并且还可以改善过滤效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工业化生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所述的“包含”、“包括”或“含有”,意指其除所述组份外,还可以具有其他组份,这些其他组份赋予所述重金属稳定化螯合剂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公开所述的“包含”、“包括”或“含有”,还可以包括“基本上由......组成”,并且可以替换为“为”或“由......组成”。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没有具体指明,量、比例等是按重量计的。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优溶渣中加入无机酸,并进行搅拌加热,得到浸出液;2)待所述浸出液升温至70-80℃时,加入硫脲,待煮沸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陈化;3)待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絮凝剂,待搅拌至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停止搅拌,自然沉降;4)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如上所述,优溶渣通过酸浸出有价资源(例如铀、钍、稀土等),并通过搅拌升温提高浸出率,待温度升温至70-80℃时,可以加入硫脲,相比现有技术中加入双氧水,由于浸出反应温度比较高,同时又由于双氧水易挥发,从而造成双氧水大量流失,致使反应过程中需要补充双氧水,从而增加安全风险和浸出成本。而且,双氧水还会抑制絮凝剂的絮凝作用,从而导致过滤性能较差。而硫脲的加入,不仅能够防止浸出液中Ce3+被氧化为Ce4+,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絮凝剂的絮凝作用,从而改善了浸出液的过滤性能,提高了有价资源的浸出率。此外,在适当的温度内加入硫脲,可有利于提高有价资源的浸出率,并且还有利于铈的转化,即不溶于酸中四价铈转化为溶于酸中的三价铈,从而提高稀土的浸出率。若高于或低于上述温度范围,可能会不利于有价资源的浸出。硫脲加入后,继续加温至煮沸,可以进一步使优溶渣中的钛化合物水解,以及使硅化合物形成聚合物沉淀,从而避免浸出液中含有钛、硅等杂质,影响有价资源的浸出。同时,还利于改善后续的固液分离。待温度降至50-70℃后加入絮凝剂,使不溶于酸中的颗粒聚合起来,通过后续的过滤将聚集的颗粒及溶液分离,得到含有有价资源的滤液。若温度高于或低于50-70℃,则会影响絮凝效果及后续的固液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无机酸可以选择盐酸、硫酸、硝酸中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无机酸选择盐酸,该盐酸会与优溶渣中稀土反应形成氯化稀土,无需进行稀土盐的转型处理,可以直接将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氯化稀土作为单稀土化合物、石油裂化催化剂、抛光粉原料及各分组稀土富集物的原料,因而广泛应用于化工、轻纺、农业的领域。该盐酸的起始浓度一般选择在6mol/L左右,这样可以保障优溶渣浸出完全时的剩余酸浓度和浸出率,以及后续铀、钍与稀土萃取分离时萃原液中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会逐渐被消耗,其浓度也会逐渐下降,但为了能够方便后续有价资源的过滤及浸出,在陈化时,盐酸的浓度应控制在1-3mol/L。示例性的,盐酸的浓度可以但不局限于为1mol/L、2mol/L、3mol/L,在实际浸出的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向优溶渣中加入无机酸,并进行搅拌加热,得到浸出液;/n2)待所述浸出液升温至70-80℃时,加入硫脲,待煮沸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陈化;/n3)待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絮凝剂,待搅拌至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停止搅拌,自然沉降;/n4)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优溶渣中浸出有价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向优溶渣中加入无机酸,并进行搅拌加热,得到浸出液;
2)待所述浸出液升温至70-80℃时,加入硫脲,待煮沸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陈化;
3)待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絮凝剂,待搅拌至溶液中出现沉淀时,停止搅拌,自然沉降;
4)通过过滤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滤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与所述优溶渣的液固比为(1.5-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继续搅拌陈化时,所述无机酸的浓度为1-3mol/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姜子奕曾中贤许昆刘浩尹亮谭国强李春湘刘玲曾健洪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核金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