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34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氧质量分数<40ppm的板坯;对所述板坯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和卷取,获得热轧带钢;所述精轧过程中,控制侧喷水量,以使钢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50℃;对所述热轧带钢进行冷轧,并控制冷轧压下率≤60%,获得冷轧带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带钢冷轧后无边裂缺陷,提高了冷轧的生产节奏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
技术介绍
带钢尤其是牌号为CP980的高强度钢,其主要应用于汽车中强度要求较高的结构部件,比如汽车中承受碰撞保证安全的安全部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及抗凹陷能。由于这种高强度钢的强度高,在冷轧过程中极易产生边裂,边裂极易导致断带事故,影响冷轧产线的生产稳定性和节奏。目前冷硬卷边裂缺陷只能进行重卷线切边处理,这样极大的增加了成本;还有的企业采用酸轧切边后轧制,使得切边剪的更换频繁,也降低了成材率。因此,迫切需要从技术工艺角度解决冷轧过程中产生的边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以提高冷轧产线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节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氧质量分数<40ppm的板坯;对所述板坯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和卷取,获得热轧带钢;所述精轧过程中,控制侧喷水量,以使钢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50℃;对所述热轧带钢进行冷轧,并控制冷轧压下率≤60%,获得边部质量良好的冷轧带钢。进一步地,所述热轧带钢的厚度≤2.8mm。进一步地,所述热轧带钢的厚度为2.3-2.8mm,所述热轧带钢的宽度为850-1300mm。进一步地,所述冷轧压下率为38-60%。进一步地,所述板坯通过钢液连铸获得,所述连铸过程中,拉速<1.2m/min。进一步地,所述中部与边部的温度差值为40-50℃。进一步地,所述粗轧开始温度为1220-1280℃,所述粗轧结束温度为1050-1120℃;所述精轧开始温度为1050-1120℃,所述精轧结束温度为850-910℃,所述卷取温度为550-62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为1220-1280℃,保温时间为210-260min。进一步地,所述热轧钢带的组织,以体积分数计,包括10-20%的铁素体和35-50%的马氏体。进一步地,所述板坯由如下质量分数的化学成分组成:C:0.085-0.105%,Si:0.30-0.50%,Mn:2.30-2.50%,P≤0.015%,S≤0.007%,Alt:0.1-0.3%,N≤0.005%,Cr:0.20-0.40%,Mo:0.15-0.25%,Ti:0.035-0.055%,B:0.002-0.0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通过控制板坯中的氧含量从而减少带钢中的Al2O3硬质相夹杂物;还控制精轧过程带钢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从而降低边部的马氏体组织量,提高边部的塑性;同时控制热轧带钢的冷轧压下率,降低变形率,避免影响和软相变形不协调产生孔洞最终导致边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轧带钢的边部(左)和中部(右)的组织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轧带钢的相间组织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轧带钢的宏观形貌图;图4为对比例1提供的热轧带钢边部氧化铁颗粒裹入微观形貌;图5为对比例1提供的冷轧带钢边部三氧化二铝颗粒裹入微观形貌;图6为对比例1提供的热轧带钢边部层状撕裂端口微观形貌;图7为对比例1提供的热轧带钢轧制时侧导板剐蹭图;图8为对比例1提供的热轧带钢宽度方向的中部金相组织图;图9为对比例1提供的热轧带钢宽度方向的边部金相组织图;图10为对比例1提供的冷轧钢带马氏体和铁素体相间孔洞形貌;图11为图10的放大图;图12为对比例1的热轧带钢边部掉肉宏观形貌图;图13为对比例1的冷轧带钢的宏观形貌图;图14为对比例1提供的冷轧带钢边裂缺陷宏观形貌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与对比例1在卷取前精轧后的带钢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各种效果将由此更加清楚地呈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获得氧质量分数<40ppm的板坯;S2,对所述板坯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和卷取,获得热轧带钢;所述精轧过程中,控制侧喷水量,以使钢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50℃;S3,对所述热轧带钢进行冷轧,并控制冷轧压下率≤60%,获得边部质量良好的冷轧钢带。控制板坯中氧的质量分数,可以减少板坯中的Al2O3硬质相夹杂物数量,如果大量的夹杂物留在板坯中,在热轧的过程中,夹杂物与钢基体的变形率不同,那么包裹夹杂物的扁平凹槽就会成为起裂源,周围的正常区域变形形成韧窝,在冷轧时容易诱发边裂。如果夹杂物的尺寸特别大,那么可能在热轧结束后边部就会出现豁口,在冷轧时豁口还会继续增大。控制带钢宽度方向上温度的均匀性,可以降低边部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从而提高带钢边部的塑性,在轧制过程中不易发生边裂。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减少喷水量和边部遮挡的方法,来控制带钢边部的温降,从而提高热轧带钢组织的均匀性。控制热轧带钢的冷轧的压下率,这是由于热轧带钢的组织为软相的铁素体和硬相的马氏体混合组织,在冷轧的过程中硬相和软相变形不协调,易在二者的界面上产生空洞,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孔洞会逐渐扩展最终连接起来,形成裂纹,并沿着一定方向扩展形成裂口,也就是边裂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板坯中的氧含量从而减少带钢中的Al2O3硬质相夹杂物;还控制精轧过程带钢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从而降低边部的马氏体组织量,提高边部的塑性;同时控制热轧带钢的冷轧压下率,降低变形率,避免影响和软相变形不协调产生孔洞最终导致边裂的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轧带钢的厚度≤2.8mm。热轧带钢厚度过厚,会在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得氧质量分数<40ppm的板坯;/n对所述板坯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和卷取,获得热轧带钢;所述精轧过程中,控制侧喷水量,以使钢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50℃;/n对所述热轧带钢进行冷轧,并控制冷轧压下率≤60%,获得边部质量良好的冷轧带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氧质量分数<40ppm的板坯;
对所述板坯进行加热、粗轧、精轧和卷取,获得热轧带钢;所述精轧过程中,控制侧喷水量,以使钢带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边部温度差值≤50℃;
对所述热轧带钢进行冷轧,并控制冷轧压下率≤60%,获得边部质量良好的冷轧带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带钢的厚度≤2.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带钢的厚度为2.3-2.8mm,所述热轧带钢的宽度为850-1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轧压下率为38-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通过钢液连铸获得,所述连铸过程中,拉速<1.2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带钢冷轧边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与边部的温度差值为40-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昌张亮亮夏银峰周纪名张环宇李钊李国昀胡开艳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