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29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体系,使用底部带有超微孔薄膜的Transwell小室作为上室培养胚胎,6孔细胞培养板的培养孔作为下室培养子宫内膜细胞,Transwell小室所带的超微孔薄膜允许胚胎全方位立体的进行分泌和吸收各种营养质,从而以接近自然的方式进行代谢和活动。根据位于下室内子宫内膜细胞层中的双核、三核或多核细胞的染色结果,可以对胚胎早期着床能力进行判定,从而提高妊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畜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体系。
技术介绍
牛的胚胎着床是胚胎从受精的第8~10天开始的,此时胚胎从透明带中孵化出来,形成孵化胚。孵化胚由可形成个体的内部细胞团和包被在其外部的滋养层细胞构成。滋养层形成胚盘的胎膜,在着床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牛的早期胚胎从透明带中孵化后,通过滋养层细胞定位到子宫内膜上皮,同时,滋养层细胞以核分裂胞质不分裂方式进行多倍有丝分裂,形成巨大双核细胞,巨大双核细胞迁移到子宫内膜微绒毛突起处,与单核子宫内膜细胞融合,产生三核或多核细胞即多核合胞体,多核合胞体紧密连接包围子宫内膜上的肉阜,并发生黏附,随后多核合胞体-肉阜发育成胎盘,完成胚胎着床。因此,胚胎滋养层细胞在子宫内膜细胞表面进行信息互通,并且发生黏附是胚胎早期着床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实践表明胚胎着床失败导致的不孕在自然及胚胎工程技术介入下的生殖过程中均广泛存在。牛体外的受精率约为90%,但受精胚移植到子宫后平均妊娠率约为55%,并且总胚胎损失的70%~80%发生在受精后第8天到12天之间,即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刍动物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上室、培养下室以及仿子宫内膜细胞基质,所述培养上室的底部为具有微孔的通透性支持物,仿子宫内膜细胞基质包括设置于培养下室内的子宫内膜细胞层以及设置于培养上室的底部上的可被金属蛋白酶水解的基质层,培养上室与培养下室通过培养上室底部未被基质层覆盖的微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刍动物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上室、培养下室以及仿子宫内膜细胞基质,所述培养上室的底部为具有微孔的通透性支持物,仿子宫内膜细胞基质包括设置于培养下室内的子宫内膜细胞层以及设置于培养上室的底部上的可被金属蛋白酶水解的基质层,培养上室与培养下室通过培养上室底部未被基质层覆盖的微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孔径为10~16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0.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上室选自Transwell小室(1),基质层选自Matrigel凝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牛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培养上室和培养下室内的培养液,培养液在培养下室和培养上室内呈连续分布。


6.一种反刍动物胚胎体外早期着床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培养下室内制备一层或多层子宫内膜细胞;
2)在培养上室的底部上制备可被金属蛋白酶水解的基质层,使基质层部分覆盖培养上室底部所采用的具有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松付明哲王平孙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