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29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加工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包括:驱动设备、支撑架、滚针、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压力传感器及控制设备。滚针套设于支撑架上,滚针相对于支撑架具有径向活动量;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架内侧,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滚针抵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驱动设备与支撑架连接,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支撑架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控制设备与驱动设备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控制设备实时调节驱动设备的轴向进给速度以及径向旋转速度,避免钢管损伤,影响复合钢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加工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钢管含碳量高、耐冲击、热膨胀率低、耐压、耐高温,安装成熟、规格齐全;已有不少厂家生产的双金属复合管广泛应用于油田、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其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也更加明显。现有的钢管复合设备是采用磨头对内层钢管施加扩张力,使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复合在一起。现有的钢管复合设备,全程无信号反馈,采用恒定的磨头转速和进给速度完成整个钢管的复合。由于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不可避免的出现钢管内径、直线度等尺寸不规则等问题,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在不同位置的结合度不同,有的地方接触紧密,所产生的应力较大,如果磨头采用恒定的旋转速度及进给速度,会造成钢管损伤,影响复合钢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恒定的旋转速度及进给速度复合钢管,会造成钢管损伤,影响复合钢管的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包括:驱动设备、支撑架、滚针、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压力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多个所述滚针呈圆周套设于所述圆柱状的支撑架上,且所述滚针均匀分布;所述滚针相对于所述支撑架具有径向活动量;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侧,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所述滚针抵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驱动设备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锥芯、第二锥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连接套、第二连接套、油缸、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并与所述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油缸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接套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轴外侧,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锥芯,所述第一锥芯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抵接,所述第一锥芯的外侧与所述滚针的外侧抵接,所述滚针外侧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锥芯的外侧设置为与所述滚针外侧相配合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锥芯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内侧,所述第一连接套带动所述第一锥芯同步轴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抵接;所述第二连接套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轴外侧,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外侧;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锥芯,所述第二锥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抵接,所述第二锥芯的外侧与所述滚针的外侧抵接,所述滚针外侧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锥芯的外侧设置为与所述滚针外侧相配合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二锥芯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套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套带动所述第二锥芯同步轴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轴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抵接;所述第一锥芯与所述第二锥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油缸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油缸的油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分别为两个。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销;所述第一锥芯通过所述连接销与所述第二锥芯可活动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设备为PLC控制器。本技术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本技术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滚针套设于支撑架上,滚针相对于支撑架具有径向活动量;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架内侧,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滚针抵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驱动设备与支撑架连接,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支撑架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控制设备与驱动设备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探测并反馈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通过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间接反映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在不同位置的间隙结合度,控制设备实时调节驱动设备的轴向进给速度以及径向旋转速度,避免钢管损伤,影响复合钢管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外部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支撑架,2-滚针,31-第一锥芯,32-第二锥芯,41-第一轴承,42-第二轴承,51-第一连接套,52-第二连接套,61-第一弹簧,62-第二弹簧,71-第一支撑轴,72-第二支撑轴,8-油缸,9-连接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恒定的旋转速度及进给速度复合钢管,会造成钢管损伤,影响复合钢管的质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包括:驱动设备、支撑架1、滚针2、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图中未示出】、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及控制设备【图中未示出】。其中:多个滚针2呈圆周套设于圆柱状的支撑架1上,且滚针2均匀分布;且多个滚针2均匀分布,在支撑架1上设置压片防止滚针2脱出。滚针2相对于支撑架1具有一定的径向活动量,滚针2可在安装架上自由转动。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架1内侧,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滚针2抵接,滚针径向调节机构用于在径向上向滚针2施加作用力,将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复合在一起。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压力传感器与控制设备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通过该径向压力间接反映内层钢管和外层钢管在不同位置的间隙结合度。驱动设备与支撑架1连接,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支撑架1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控制设备与驱动设备电性连接,控制设备用于控制驱动设备的轴向进给速度以及径向旋转速度。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1,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锥芯31、第二锥芯32、连接销9、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一连接套51、第二连接套52、油缸8、第一支撑轴71、第二支撑轴72、第一弹簧61及第二弹簧62。其中:第一支撑轴71的一端穿过支撑架1的一侧并与油缸8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轴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支撑架(1)、滚针(2)、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压力传感器及控制设备;/n多个所述滚针(2)呈圆周套设于圆柱状的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滚针(2)均匀分布;所述滚针(2)相对于所述支撑架(1)具有径向活动量;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侧,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所述滚针(2)抵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1)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驱动设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设备、支撑架(1)、滚针(2)、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压力传感器及控制设备;
多个所述滚针(2)呈圆周套设于圆柱状的所述支撑架(1)上,且所述滚针(2)均匀分布;所述滚针(2)相对于所述支撑架(1)具有径向活动量;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侧,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与所述滚针(2)抵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设备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所述滚针径向调节系统的径向压力;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支撑架(1)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1)轴向进给以及径向旋转;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驱动设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反馈内衬不锈钢管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针径向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锥芯(31)、第二锥芯(32)、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第一连接套(51)、第二连接套(52)、油缸(8)、第一支撑轴(71)、第二支撑轴(72)、第一弹簧(61)及第二弹簧(62);
所述第一支撑轴(71)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1)的一侧并与所述油缸(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72)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1)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油缸(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71)和第二支撑轴(72)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连接套(51)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轴(71)外侧,所述第一轴承(41)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轴(71)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41)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一锥芯(31),所述第一锥芯(31)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轴承(41)的外侧抵接,所述第一锥芯(31)的外侧与所述滚针(2)的外侧抵接,所述滚针(2)外侧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锥芯(31)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李中华杨长江李姜毅郑求元许前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