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剥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18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7
一种可剥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材料领域。一种可剥离树脂,为基于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原料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制备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利用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获得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本专利减弱了树脂的极性、提高了树脂的弹性和内聚力,最终降低了树脂的附着力,使得可剥离树脂具有较好的可剥离性。此外本专利还提高了涂层的防腐和抗化学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剥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表面防护材料。
技术介绍
可剥离保护涂层通常用于精密零件、机械设备、仪表仪器等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的临时保护,使其在加工、运输时不被加工处理液、高温高湿气候和外来碰撞损害其精度、表面光洁度等。随着手机、电脑、显示屏等电子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些电子产品的代工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订单,但订单交货期很短,因此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早期,生产过程中最广泛使用的临时性保护方法是粘贴PE膜或美纹纸,但使用该方法的效率不高,企业需要雇佣大量的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剥离树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制备可剥离树脂。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剥离树脂,其特征在于,为基于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原料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制备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利用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获得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关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优选包括:步骤1.将端羟基聚丁二烯进行真空脱水;步骤2.将步骤1中脱过水的端羟基聚丁二烯、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和甲基乙基酮混合,升温至40℃-50℃,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氮气,待温度不再缓冲时,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保温1小时后再次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步骤3.继续保温反应直至异氰酸酯基含量降低至1.50%-1.60%时停止反应;步骤4.快速降温至55℃-50℃,加入三乙胺中和,之后降温至28℃-35℃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当体系黏度开始下降时可加快加入速度,高速搅拌10min;步骤5.在高速搅拌下将稀释后的乙二胺均匀加入到树脂分散体中进行扩链,先在30℃保温扩链20min,之后升温至50℃继续分散扩链10分钟,之后降低搅拌速度,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步骤6.常温静置熟化9小时-11小时,当黏度下降恢复正常后,缓慢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步骤7.降温至42℃以下过滤出料,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关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改性,优选包括:步骤一、将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三乙胺、去离子水在通氮气保护下,进行混合,制得预混料一;将苯乙烯、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混合制得预混料二;步骤二、升温至85℃,将预混料二均匀加入预混料一中,获得混合料;步骤三、将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的混合液均匀加入步骤二获得的混合料中;步骤四、在85℃下保温3小时-4小时,降温至40℃过滤出料,获得即制得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有益效果:本专利减弱了树脂的极性、提高了树脂的弹性和内聚力,最终降低了树脂的附着力,使得可剥离树脂具有较好的可剥离性。此外本专利还提高了涂层的防腐和抗化学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剥离树脂,为基于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原料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制备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利用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获得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关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优选包括:步骤1.将端羟基聚丁二烯进行真空脱水;步骤2.将步骤1中脱过水的端羟基聚丁二烯、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和甲基乙基酮混合,升温至40℃-50℃,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氮气,待温度不再缓冲时,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保温1小时后再次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步骤3.继续保温反应直至异氰酸酯基含量降低至1.50%-1.60%时停止反应;步骤4.快速降温至55℃-50℃,加入三乙胺中和,之后降温至28℃-35℃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当体系黏度开始下降时可加快加入速度,高速搅拌10min;步骤5.在高速搅拌下将稀释后的乙二胺均匀加入到树脂分散体中进行扩链,先在30℃保温扩链20min,之后升温至50℃继续分散扩链10分钟,之后降低搅拌速度,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步骤6.常温静置熟化9小时-11小时,当黏度下降恢复正常后,缓慢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步骤7.降温至42℃以下过滤出料,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端羟基聚丁二烯优选分子量2300-2800,羟值0.8-1.0。关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改性,优选包括:步骤一、将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三乙胺、去离子水在通氮气保护下,进行混合,制得预混料一;将苯乙烯、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混合制得预混料二;步骤二、升温至85℃,将预混料二均匀加入预混料一中,获得混合料;步骤三、将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的混合液均匀加入步骤二获得的混合料中;步骤四、在85℃下保温3小时-4小时,降温至40℃过滤出料,即制得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优选为:序号原料添加量1水性聚氨酯预聚体2502三乙胺23去离子水594苯乙烯20-305偏氯乙烯10-206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5-107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18丙二醇甲醚59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0.1-0.210丙二醇甲醚10具体实施例:序号原料添加量1水性聚氨酯预聚体2502三乙胺23去离子水594苯乙烯205偏氯乙烯146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67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18丙二醇甲醚59过氧化苯甲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剥离树脂,其特征在于,为基于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原料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剥离树脂,其特征在于,为基于羟基聚丁二烯聚氨酯水分散体的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其原料包括端羟基聚丁二烯、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剥离树脂,其特征在于,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20-30:5-10。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可剥离树脂,其特征在于,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的原料还包括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甲基乙基酮、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胺、去离子水、乙二胺、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


4.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端羟基聚丁二烯制备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利用偏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水性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改性,获得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包括:
步骤1.将端羟基聚丁二烯进行真空脱水;
步骤2.将步骤1中脱过水的端羟基聚丁二烯、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N-甲基吡咯烷酮和甲基乙基酮混合,升温至40℃-50℃,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通氮气,待温度不再缓冲时,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小时后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继续保温1小时后再次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步骤3.继续保温反应直至异氰酸酯基含量降低至1.50%-1.60%时停止反应;
步骤4.快速降温至55℃-50℃,加入三乙胺中和,之后降温至28℃-35℃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当体系黏度开始下降时可加快加入速度,高速搅拌10min;
步骤5.在高速搅拌下将稀释后的乙二胺均匀加入到树脂分散体中进行扩链,先在30℃保温扩链20min,之后升温至50℃继续分散扩链10分钟,之后降低搅拌速度,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
步骤6.常温静置熟化9小时-11小时,当黏度下降恢复正常后,缓慢升温至60℃抽真空脱除甲基乙基酮;
步骤7.降温至42℃以下过滤出料,得到水性聚氨酯预聚体。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可剥离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性聚氨酯预聚体的改性包括:
步骤一、将水性聚氨酯预聚体、三乙胺、去离子水在通氮气保护下,进行混合,制得预混料一;将苯乙烯、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混合制得预混料二;
步骤二、升温至85℃,将预混料二均匀加入预混料一中,获得混合料;
步骤三、将过氧化苯甲酸-2-乙基己酯、丙二醇甲醚的混合液均匀加入步骤二获得的混合料中;
步骤四、在85℃下保温3小时-4小时,降温至40℃过滤出料,获得即制得丙烯酸接枝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可剥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农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庆通用电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