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涉及一种大粒径丙烯酸酯胶乳接枝氯乙烯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得到显著改善增韧效果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
技术介绍
纯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脆性大、机械性能差的缺点,目前通常采用合成的抗冲改性剂与其共混和混炼,将抗冲改性剂充分分散到PVC树脂中去来加以克服。常见的抗冲改性剂如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ACR(丙烯酸酯共聚物)、CPE(氯化聚乙烯)等均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改善聚氯乙烯树脂性能的。在微观下呈核壳型结构的增韧改性剂MBS、ACR树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核芯中的橡胶相成分,其交联度、粒子尺寸大小等因素决定了最终PVC树脂的增韧改性效果。将呈分散独立状态的橡胶粒子组分与氯乙烯直接接枝制备共聚型PVC树脂,不仅可维持橡胶组分在PVC树脂中的分散状态,而且有效保持橡胶对基体聚氯乙烯树脂的抗冲击效能。丙烯酸酯橡胶聚合物在分子结构上具有较少的双键等不稳定结构,在制造耐候性PVC树脂制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增韧改性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丙烯酸酯胶乳制备:/n将含有10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和0.01-10份交联性单体所组成的单体混合物与150-250份脱盐水、0.5-3.0份乳化剂、0.10-1.0份自由基热引发剂、0.01-0.3份强碱或碱性盐混合搅拌,并在50-80℃下反应,得到固含量25-40wt%数均粒径0.050-0.100μm的丙烯酸酯胶乳;/n步骤(2)胶乳扩径:/n将步骤(1)制得的丙烯酸酯胶乳稀释至固含量25-35wt%,在20-40℃范围内和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5-10wt%、pH值4.0-6.0的无机盐水溶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丙烯酸酯胶乳制备:
将含有10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和0.01-10份交联性单体所组成的单体混合物与150-250份脱盐水、0.5-3.0份乳化剂、0.10-1.0份自由基热引发剂、0.01-0.3份强碱或碱性盐混合搅拌,并在50-80℃下反应,得到固含量25-40wt%数均粒径0.050-0.100μm的丙烯酸酯胶乳;
步骤(2)胶乳扩径:
将步骤(1)制得的丙烯酸酯胶乳稀释至固含量25-35wt%,在20-40℃范围内和搅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5-10wt%、pH值4.0-6.0的无机盐水溶液,将丙烯酸酯胶乳粒子附聚扩径至数均粒径0.10-0.40μm;
步骤(3)氯乙烯接枝共聚:
将步骤(2)中得到的全部丙烯酸酯扩径胶乳与110-200份脱盐水、0.10-0.20份分散剂、0.05-0.20份引发剂、0.001-0.20份碱性盐和100份氯乙烯单体在搅拌和55-65℃条件下接枝聚合,达到规定压力降后排出浆料,经离心脱水、干燥、筛分操作,得到含有大粒径丙烯酸酯共聚物橡胶粒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是指烷基链上含有2-4个碳原子的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丙烯酸丁酯含量为80-100wt%、丙烯酸乙酯含量为20-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交联性单体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二甲基丙烯酸1,4-丁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乳化剂为直链烷基含12-18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的强碱性皂化金属盐,包括钠盐或钾盐,所述直链脂肪酸包括月桂酸、棕榈酸或硬脂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自由基热引发剂为过硫酸盐,包括钾盐、钠盐或铵盐;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碱性盐包括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焦磷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增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无机盐水溶液中无机盐为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硫酸钠或硫酸钾,无机盐的用量以100份丙烯酸酯干基胶计为1.0-10份,所述丙烯酸酯干基胶为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梁斌,严婕,孙丽朋,袁锦慧,郭卫东,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