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07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所述底板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箱,所述脱水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斜板,所述脱水箱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脱水箱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污泥进行快速脱水收集,这样污泥压滤脱水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不能将污泥内的水快速去除,亦不能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使得污泥在脱水后不利于收集,从而导致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出现脱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为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
技术介绍
环保,即环境保护,是在个人、组织或政府层面,为大自然和人类福祉而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部分更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触发各工业化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继而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去规管和处理污染问题,并作出宣传使全社会注意污染对环境的深远影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为了对这些污泥进行处理需使用到污泥压滤脱水装置,现有的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将污泥内的水快速去除,亦不能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使得污泥在脱水后不利于收集,从而导致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出现脱水效果较差的问题,不利于污泥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及脱水方法,具备对污泥进行快速脱水收集的优点,解决了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不能将污泥内的水快速去除,亦不能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使得污泥在脱水后不利于收集,从而导致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出现脱水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所述底板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箱,所述脱水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斜板,所述脱水箱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脱水箱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隔离网,所述脱水箱内腔右侧的底部和烘干箱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均横向开设有流动窗口,所述脱水箱内腔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流动窗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脱水箱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动轴,所述搅动轴的右侧贯穿脱水箱并延伸至轴承座的内腔与轴承座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搅动轴的表面环向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所述脱水箱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表面的顶部套设有升降螺管,所述升降螺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盘,所述脱水箱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污泥加注管,所述污泥加注管靠近脱水箱的一侧依次贯穿脱水箱和压盘并延伸至压盘的底部,所述脱水箱内腔右侧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伸缩螺管;所述伸缩螺管顶部的固定端贯穿至脱水箱的顶部,所述伸缩螺管底部的固定端与压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螺管底部固定端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密封孔,所述隔板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孔配合使用的密封球;所述烘干箱内腔的顶部横向设置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所述转动螺杆的表面且位于凹槽的右侧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转动螺杆表面的左侧套设有挡圈板,所述转动螺杆的表面且位于挡圈板的左侧套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流动窗口配合使用的密封塞;所述烘干箱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延伸至烘干箱内腔的底部,所述搅拌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棒,所述搅拌杆表面的顶部套设有与从动齿轮配合使用的主动齿轮,所述烘干箱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烘干箱右侧的表面安装有与出料口配合使用的密封箱门。优选的,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输送斜板的右侧为翘起端,所述输送斜板的正表面和背表面与脱水箱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螺管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脱水箱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杆远离升降螺管的一侧延伸至滑动槽的内腔并与滑动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压盘外圈的表面与脱水箱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伸缩螺管底部固定端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连接杆外侧的表面与伸缩螺管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压盘底部表面左侧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污泥加注管配合使用的滑动孔,所述压盘底部表面右侧的中心处开设有与伸缩螺管底部固定端配合使用的落料孔,落料孔的内径从下至上依次变小,所述脱水箱内腔两侧的底部且位于轴承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压盘配合使用的挡块。优选的,所述转动螺杆表面的螺牙开设于挡圈板的左侧,所述移动板上贯穿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圈与转动螺杆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塞的表面与流动窗口的内腔为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烘干箱内腔的顶部横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顶部延伸至导向槽的内腔并与导向槽的内腔为滑动接触,所述转动螺杆与烘干箱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的内圈与转动螺杆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主动齿轮的内腔与搅拌杆的表面为过盈配合,所述凹槽的横向长度和纵向长度均大于搅拌杆的外径。优选的,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污泥加注管与外界管道进行连接,将外界污泥通过污泥加注管注入脱水箱内,注入完毕后,利用污泥压滤脱水装置的外设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正转和第一电机正转,通过伸缩螺管注入絮凝剂,絮凝剂通过落料孔后与带水污泥接触,第二电机正转带动升降螺管在螺纹杆表面下移,使得压盘下移对污泥进行按压,第一电机正转带动搅动轴和螺旋输送叶片旋转,将絮凝剂与污泥混合,在此过程中伸缩螺管被拉伸;B)当压盘底部的表面与挡块顶部的表面接触后第二电机停止运行,被压缩后的水通过隔离网落入收集框最终进入脱水箱内腔的底部开启控制阀门,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出;C)水排出后利用外设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正转,带动搅拌杆和加热棒转动,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下带动转动螺杆旋转,使得移动板在转动螺杆表面右移,密封塞脱离流动窗口的内腔,在螺旋输送叶片的作用下降脱水后的污泥通过流动窗口排放至烘干箱内,在搅拌杆和加热棒的搅拌作用下进行烘干,最后打开密封箱门从出料口排出;D)在污泥干燥排出后,利用外设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反转和第二电机反转,复位移动板、压盘和伸缩螺管,进行下一次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伸缩螺管、第三电机、主动齿轮、转动螺杆、烘干箱、搅拌杆、加热棒、挡圈板、螺旋输送叶片、搅动轴、凹槽、从动齿轮、轴承座、流动窗口、密封塞、连接块、移动板、密封孔、连接杆、密封球、复位弹簧和隔板的配合使用,可对污泥进行快速脱水收集,这样污泥压滤脱水装置的使用效果更好,解决了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不能将污泥内的水快速去除,亦不能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使得污泥在脱水后不利于收集,从而导致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出现脱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值得推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阀门,可对排水管的启停进行控制,通过输送斜板,方便将水导流至脱水箱内腔的左侧。3、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杆和滑动槽的配合,避免升降螺管在螺纹杆表面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11),所述底板(1)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箱(15),所述脱水箱(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斜板(21),所述脱水箱(11)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2),所述脱水箱(11)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收集框(24),所述收集框(24)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隔离网(25),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底部和烘干箱(15)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均横向开设有流动窗口(29),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流动窗口(2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28),所述脱水箱(1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动轴(23),所述搅动轴(23)的右侧贯穿脱水箱(11)并延伸至轴承座(28)的内腔与轴承座(28)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搅动轴(23)的表面环向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22);/n所述脱水箱(1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表面的顶部套设有升降螺管(10),所述升降螺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盘(5),所述脱水箱(1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污泥加注管(4),所述污泥加注管(4)靠近脱水箱(11)的一侧依次贯穿脱水箱(11)和压盘(5)并延伸至压盘(5)的底部,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伸缩螺管(9);/n所述伸缩螺管(9)顶部的固定端贯穿至脱水箱(11)的顶部,所述伸缩螺管(9)底部的固定端与压盘(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螺管(9)底部固定端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37),所述隔板(3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密封孔(33),所述隔板(37)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孔(33)配合使用的密封球(35);/n所述烘干箱(15)内腔的顶部横向设置有转动螺杆(14),所述转动螺杆(14)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26),所述转动螺杆(14)的表面且位于凹槽(26)的右侧套设有从动齿轮(27),所述转动螺杆(14)表面的左侧套设有挡圈板(20),所述转动螺杆(14)的表面且位于挡圈板(20)的左侧套设有移动板(32),所述移动板(32)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流动窗口(29)配合使用的密封塞(30);/n所述烘干箱(15)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2),所述第三电机(12)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的底部延伸至烘干箱(15)内腔的底部,所述搅拌杆(1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棒(19),所述搅拌杆(18)表面的顶部套设有与从动齿轮(27)配合使用的主动齿轮(13),所述烘干箱(15)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16),所述烘干箱(15)右侧的表面安装有与出料口(16)配合使用的密封箱门(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11),所述底板(1)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烘干箱(15),所述脱水箱(1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斜板(21),所述脱水箱(11)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水管(2),所述脱水箱(11)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收集框(24),所述收集框(24)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隔离网(25),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底部和烘干箱(15)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均横向开设有流动窗口(29),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底部且位于流动窗口(2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座(28),所述脱水箱(1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转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搅动轴(23),所述搅动轴(23)的右侧贯穿脱水箱(11)并延伸至轴承座(28)的内腔与轴承座(28)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搅动轴(23)的表面环向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叶片(22);
所述脱水箱(1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表面的顶部套设有升降螺管(10),所述升降螺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盘(5),所述脱水箱(11)左侧的顶部设置有污泥加注管(4),所述污泥加注管(4)靠近脱水箱(11)的一侧依次贯穿脱水箱(11)和压盘(5)并延伸至压盘(5)的底部,所述脱水箱(11)内腔右侧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伸缩螺管(9);
所述伸缩螺管(9)顶部的固定端贯穿至脱水箱(11)的顶部,所述伸缩螺管(9)底部的固定端与压盘(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螺管(9)底部固定端内腔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37),所述隔板(3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密封孔(33),所述隔板(37)底部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密封孔(33)配合使用的密封球(35);
所述烘干箱(15)内腔的顶部横向设置有转动螺杆(14),所述转动螺杆(14)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凹槽(26),所述转动螺杆(14)的表面且位于凹槽(26)的右侧套设有从动齿轮(27),所述转动螺杆(14)表面的左侧套设有挡圈板(20),所述转动螺杆(14)的表面且位于挡圈板(20)的左侧套设有移动板(32),所述移动板(32)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流动窗口(29)配合使用的密封塞(30);
所述烘干箱(15)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2),所述第三电机(12)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8),所述搅拌杆(18)的底部延伸至烘干箱(15)内腔的底部,所述搅拌杆(18)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棒(19),所述搅拌杆(18)表面的顶部套设有与从动齿轮(27)配合使用的主动齿轮(13),所述烘干箱(15)内腔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16),所述烘干箱(15)右侧的表面安装有与出料口(16)配合使用的密封箱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输送斜板(21)的右侧为翘起端,所述输送斜板(21)的正表面和背表面与脱水箱(1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污泥压滤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管(10)正表面和背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所述脱水箱(11)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森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