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氰化提金废水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06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分步加入第一处理剂,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低浓度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达标的废水;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吸附剂吸附3‑5h后,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细菌分解氰根离子,有效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生化联用方式进行,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氰根离子,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氰化提金废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氰化提金废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黄金在矿石中的含量很低,且金矿原矿中往往伴生有大量可溶性铜盐,而在生产黄金过程中广泛应用氰化法提金。因此该方法提金后产生的废水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体量大(废浆产量通常为原矿量的1~2倍);二是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氰化物;三是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如铜离子浓度可高达1000mg/L。若将含氰废水返回系统使用,系统会出现铜等有害离子的积累,当累积到一定浓度后铜离子会提高氰的消耗量,无法继续循环使用。此外,废水提金过程产生的废水体量大,不可能完全回用,所以始终会有部分含氰废水需要处理。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极少量能使生物死亡。当水中氰化物浓度(以CN-计)为0.04~0.1毫克/升时,就能使水中生物死亡,如:鱼类、浮游生物和甲壳类生物。铜属于重金属,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必须的微量元素,但在生物体内积累过多时,会阻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因此含氰废水必须先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目前,氧化法和酸化法是氰化提金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但是氧化法需要消耗大量氧化剂,处理成本高;酸化法对设备腐蚀比较严重,投资大。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方法去除提金废水中氰化物和回收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操作简单、环境效益高,能有效减少金属和氰的络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r>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分步加入第一处理剂,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浓度低于40mg/L的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浓度低于0.5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废水。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吸附剂吸附3-5h后,达到排放标准。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第一处理剂包括金属氧化物、油酸、季铵盐。优选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优选地,季铵盐为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步骤一中首先加入氧化钙调节氰化提金废水的pH值为11.0,在室温下加入季铵盐和油酸进行搅拌,反应。优选地,步骤二中细菌分解池的温度保持在25℃~30℃,曝气8小时。优选地,步骤二中细菌分解池中的活性成分为含有嗜氮菌、葡萄球菌和假单胞菌的活性污泥。优选地,步骤三中吸附剂由PAC(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按质量比1:1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用带正电荷的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与带相负电荷的金属氰络离子通过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疏水缔合物采用过滤的工艺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金属氰络离子的含量,并且能够回收滤渣中的浸出金属。本专利技术采用细菌分解氰根离子,有效减少了化学试剂的使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生化联用方式进行,能够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氰根离子,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有利于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含氰废水取自云南某黄金冶炼厂处理前废水中离子浓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实施例1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先加入氧化钙调节pH为11.0,然后加入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6g/L,加入油酸,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12g/L,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浓度为35mg/L的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保持细菌分解池内的温度为25℃,曝气8小时,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废水含氰量浓度为0.3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PAC和活性炭吸附剂吸附3h后,经液相检测,达到GB8979-1996标准。实施例2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先加入氧化钙调节pH为11.0,然后加入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6g/L,加入油酸,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12g/L,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浓度为30mg/L的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保持细菌分解池内的温度为30℃,曝气8小时,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浓度为0.2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废水。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PAC和活性炭吸附剂吸附4h后,经液相检测,达到GB8979-1996标准。实施例3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先加入氧化钙调节pH为11.0,然后加入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6g/L,加入油酸,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12g/L,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浓度为20mg/L的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保持细菌分解池内的温度为30℃,曝气8小时,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浓度为0.1mg/L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废水。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PAC和活性炭吸附剂吸附5h后,经液相检测,达到GB8979-1996标准。实施例4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先加入氧化钙调节pH为11.0,然后加入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物,控制总质量浓度为0.6g/L,加入油酸,控制其质量浓度为0.12g/L,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浓度为20mg/L的氰化提金废水。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分步加入第一处理剂,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低浓度氰化提金废水;/n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达标的废水;/n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吸附剂吸附3-5h后,排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氰化提金废水在第一处理池中分步加入第一处理剂,在室温下进行搅拌,反应,然后经分离池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滤渣为不溶性疏水缔合物,滤液为低浓度氰化提金废水;
步骤二:将步骤一经分离池所得的滤液经过第二处理池,加入氯化铵调节pH值为7.5后,进入细菌分解池,通过细菌的分解得到含氰量达标的废水;
步骤三:将经过步骤二处理的废水经过吸附池加入吸附剂吸附3-5h后,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第一处理剂包括金属氧化物、油酸、季铵盐。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氰化提金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钙。


4.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氰化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良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齐原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