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05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承载底盘、滤渣体、过滤机构、分离机构、净化机构、氧化处理机构、观察机构和更换机构;净化机构固定连接在承载底盘上端,氧化处理机构设置在净化机构内;滤渣体设置在净化机构上端,滤渣体与净化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过滤机构设置在滤渣体内;分离机构设置在净化机构右端,分离机构分别与净化机构和滤渣体相通,分离机构与承载底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观察机构设置在分离机构顶部;更换机构设置在分离机构内,更换机构与分离机构滑动配合连接,进而可以防止废水排出而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店、餐厅、宾馆业随之增加,厨余污水排放中的油污,由于没有得到分离回收,直接排入周边的江河湖泊,容易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由此可见,厨余油水的分离和处理相当重要。目前,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大多都是以滤芯之类的形式对其进行分离,其主要缺点是结构和功能都过于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滤芯的堵塞,导致分油效果较差,而且油水分离后对于废水的基本上不进行处理便任意排放,同时,更换和清理滤芯工作相当繁琐,为此而改进的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在技术和方法上加以改进,将更换和清理繁琐的滤芯改为滤网,也增添了废水的净化处理功能,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所需,使其功能更加全面,与此同时也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避免了油水分离后所排放的废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承载底盘、滤渣体、过滤机构、分离机构、净化机构、氧化处理机构、观察机构和更换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底盘上端,所述氧化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内;所述滤渣体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上端,所述滤渣体与所述净化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滤渣体内;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右端,所述分离机构分别与所述净化机构和所述滤渣体相通,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承载底盘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观察机构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顶部;所述更换机构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内,所述更换机构与所述分离机构滑动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滤渣体包括油水进水管、油水进水阀、残渣阀、残渣出口、残渣腔、油水出水管和油水出水阀,所述油水进水管贯穿所述残渣腔左端内壁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滤渣体外,所述油水进水阀设置在所述油水进水管上,所述残渣出口贯穿所述残渣腔左端内壁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滤渣体外,所述残渣阀与所述残渣出口固定连接,所述油水出水管贯穿所述残渣腔右端内壁且向右延伸至所述滤渣体外,所述油水出水阀设置在所述油水出水管上,所述过滤机构与所述滤渣体滑动配合链接。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密封垫、残渣过滤网、卡紧槽、第一滑槽、滑板、第二滑槽,所述卡紧槽设置在所述残渣腔底部内壁开口向上且前后延伸,所述第一滑槽贯穿所述残渣腔顶部内壁,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卡紧槽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所述残渣腔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滑槽开口向内且上下延伸,所述滑板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残渣过滤网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残渣过滤网与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卡紧槽分别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密封垫与所述滤渣体上端端面抵接,且所述密封垫与所述残渣过滤网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一隔板、更换口、油水分离腔、油区、第一油水区、第二油水区、第一过滤网、密封圈、滤网挡板、第二过滤网、第二隔板、出油管、出油阀、第三出水阀、第三出水管、第二出水阀、第二出水管和废水管,所述油水进水管下端贯穿所述分离机构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油水分离腔底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油水分离腔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油水区为所述第一隔板左侧区域,所述第二油水区为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区域,所述油区为所述第二隔板右侧区域,所述更换口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腔顶部,所述观察机构与所述更换口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滤网挡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油水分离腔上下两侧内壁之间且关于所述更换口对称,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分别与所述滤网挡板相抵接,所述密封圈裹绕在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边沿四周位置,所述更换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出水管贯穿所述第一油水区底部内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出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所述第三出水管贯穿所述第二油水区底部内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三出水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水管上,且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均与所述废水管相通,所述出油管贯穿所述油区底部内壁且向右下倾斜,所述出油阀设置在所述出油管上。优选的,所述观察机构包括螺钉槽、观察孔和玻璃板,所述螺钉槽设置在所述观察机构上端端面且开口向上,且所述观察机构与所述分离机构通过所述螺钉槽螺纹连接,所述观察孔贯穿所述观察机构上端端面且位于其中心位置,所述玻璃板嵌设在所述观察孔上端。优选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弧形滑轨、推动销、滑动销、第二弹簧、弹簧腔、弹簧板、卡紧孔、弹簧槽、第一弹簧、固定孔、固定销和更换按钮,所述弧形滑轨设置在所述更换口内侧开口向内且相对称,所述卡紧孔贯穿所述弧形滑轨远离对称端且上下延伸,所述更换机构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腔设置在所述更换机构内,所述弹簧板与所述弹簧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销与所述弹簧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销向上延伸至所述卡紧孔内,所述滑动销与所述卡紧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滑动销与所述弧形滑轨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弹簧槽开口向上且与所述卡紧孔相通,所述推动销与所述卡紧孔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推动销与所述滑动销相抵接,所述更换按钮与所述推动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抵压在所述更换按钮和所述弹簧槽之间,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腔底部且开口向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固定销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固定孔滑动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第三隔板、净化处理腔、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阀和水通道,所述净化处理腔右端与所述废水管相通连接,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净化处理腔分割成左右两部分,所述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三隔板上端并将所述第三隔板分割开的两部分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贯穿所述净化处理腔左端内壁,所述第一出水阀与所述第一出水管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氧化处理机构包括臭氧消解器、臭氧消解口、臭氧喷头和臭氧释放器,所述臭氧释放器嵌设在所述净化处理腔底部内壁上,所述臭氧释放器位于所述废水管与所述净化处理腔相通处,所述臭氧喷头与所述臭氧释放器固定连接,所述臭氧喷头均匀分布于所述臭氧释放器上端面,所述臭氧消解器与所述净化机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臭氧消解口与所述臭氧消解器下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臭氧消解口向下延伸至所述净化处理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滤渣体的设置便于将厨余油水中的残渣和油水分离开,即:打开所述油水进水阀和所述油水进水阀,关闭所述残渣阀,将厨余油水从所述滤渣体左侧由所述油水进水管注入所述残渣腔内,经所述过滤机构过滤后,残渣将被过滤在所述过滤机构左侧,过滤后油水将从所述油水出水管排出,最后打开所述残渣阀,将残渣从所述残渣腔经所述残渣出口排出,便于将厨余油水中的残渣过滤掉。二、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设置便于换取清理过滤网,即:需要更换清理所述残渣过滤网时,将所述残渣过滤网从所述滑槽处抽出,进而对其进行清理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底盘(38)、滤渣体(13)、过滤机构(20)、分离机构(53)、净化机构(27)、氧化处理机构(30)、观察机构(49)和更换机构(63);所述净化机构(27)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底盘(38)上端,所述氧化处理机构(30)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内;所述滤渣体(13)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上端,所述滤渣体(13)与所述净化机构(2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6),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过滤机构(20)设置在所述滤渣体(13)内;所述分离机构(53)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右端,所述分离机构(53)分别与所述净化机构(27)和所述滤渣体(13)相通,所述分离机构(53)与所述承载底盘(3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7),所述第二支撑杆(37)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观察机构(49)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53)顶部;所述更换机构(63)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53)内,所述更换机构(63)与所述分离机构(53)滑动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底盘(38)、滤渣体(13)、过滤机构(20)、分离机构(53)、净化机构(27)、氧化处理机构(30)、观察机构(49)和更换机构(63);所述净化机构(27)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底盘(38)上端,所述氧化处理机构(30)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内;所述滤渣体(13)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上端,所述滤渣体(13)与所述净化机构(2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6),所述第一支撑杆(16)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过滤机构(20)设置在所述滤渣体(13)内;所述分离机构(53)设置在所述净化机构(27)右端,所述分离机构(53)分别与所述净化机构(27)和所述滤渣体(13)相通,所述分离机构(53)与所述承载底盘(3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7),所述第二支撑杆(37)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观察机构(49)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53)顶部;所述更换机构(63)设置在所述分离机构(53)内,所述更换机构(63)与所述分离机构(53)滑动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渣体(13)包括油水进水管(12)、油水进水阀(11)、残渣阀(14)、残渣出口(15)、残渣腔(17)、油水进出管(54)和油水进出阀(55),所述油水进水管(12)贯穿所述残渣腔(17)左端内壁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滤渣体(13)外,所述油水进水阀(11)设置在所述油水进水管(12)上,所述残渣出口(15)贯穿所述残渣腔(17)左端内壁且向左延伸至所述滤渣体(13)外,所述残渣阀(14)与所述残渣出口(15)固定连接,所述油水出水管(54)贯穿所述残渣腔(17)右端内壁且向右延伸至所述滤渣体(13)外,所述油水出水阀(55)设置在所述油水进水管(54)上,所述过滤机构(20)与所述滤渣体(13)滑动配合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20)包括密封垫(19)、残渣过滤网(18)、卡紧槽(58)、第一滑槽(69)、滑板(56)、第二滑槽(57),所述卡紧槽(58)设置在所述残渣腔(17)底部内壁开口向上且前后延伸,所述第一滑槽(69)贯穿所述残渣腔(17)顶部内壁,所述第一滑槽(69)与所述卡紧槽(58)相对应,所述第二滑槽(57)开设在所述残渣腔(17)前后两侧内壁上,所述第二滑槽(57)开口向内且上下延伸,所述滑板(56)与所述第二滑槽(57)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残渣过滤网(18)与所述滑板(56)固定连接,所述残渣过滤网(18)与所述第二滑槽(57)和所述卡紧槽(58)分别滑动配合连接,所述密封垫(19)与所述滤渣体(13)上端端面抵接,且所述密封垫(19)与所述残渣过滤网(1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污染环境的厨余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53)包括第一隔板(52)、更换口(47)、油水分离腔(71)、油区(72)、第一油水区(73)、第二油水区(74)、第一过滤网(41)、密封圈(44)、滤网挡板(45)、第二过滤网(43)、第二隔板(42)、出油管(40)、出油阀(39)、第三出水阀(35)、第三出水管(36)、第二出水阀(32)、第二出水管(33)和废水管(34),所述油水进水管(12)下端贯穿所述分离机构(53)顶部向下延伸至所述油水分离腔(71)底部,所述第一隔板(52)和所述第二隔板(42)与所述油水分离腔(7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油水区(73)为所述第一隔板(52)左侧区域,所述第二油水区(74)为所述第一隔板(52)和所述第二隔板(42)之间区域,所述油区(72)为所述第二隔板(42)右侧区域,所述更换口(47)设置在所述油水分离腔(71)顶部,所述观察机构(49)与所述更换口(47)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滤网挡板(45)固定连接在所述油水分离腔上下两侧内壁之间且关于所述更换口对称,所述第一过滤网(41)和所述第二过滤网(43)分别与所述滤网挡板(45)相抵接,所述密封圈(44)裹绕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正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易薪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