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604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5
本申请涉及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其包括AAO工艺池,AAO工艺池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以及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分隔,隔板上贯穿设置有通孔,厌氧池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好氧池上端开设有溢流口,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好氧池连通有外回流管,外回流管远离好氧池的一端与厌氧池相连通,外回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阀门,好氧池连通有内回流管,内回流管远离好氧池的一端与缺氧池连通,内回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本申请具有解决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大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AAO工艺又称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于脱氮除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有机物效果。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56313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AAO工艺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一个罐体,分别设有进水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混合液池、沉淀池、污泥池和出水消毒池等八个功能池,各功能池之间通过隔板分开。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因为进水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混合液池、沉淀池、污泥池和出水消毒池采用水平布置,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包括AAO工艺池,所述AAO工艺池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以及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分隔,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厌氧池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所述好氧池上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好氧池连通有外回流管,所述外回流管远离好氧池的一端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外回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好氧池连通有内回流管,所述内回流管远离好氧池的一端与缺氧池连通,所述内回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携带含磷回流污泥通过进水管进入至厌氧池中,污水在厌氧池中释放磷,同时使得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污水通过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隔板上的通孔,进入至缺氧池中进行脱氮;污水再通过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隔板上的通孔,进入至好氧池中,通过曝气装置相好氧池中进行增氧,使得污水在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和吸收磷,因此,AAO工艺池将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依次竖向连通设置,从而将AAO工艺采用垂直关系,解决了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在AAO工艺中好氧池需要通过内回流管向缺氧池中补水进行反硝化脱氮,而内回流管上的第二阀门是常开的,在通过曝气装置对好氧池中进行曝气增氧的过程中,好氧池内的压强大于缺氧池中的压强,从而可以将好氧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内回流管压入缺氧池中进行补水。从而进行反硝化脱氮;外回流管上的第一阀门是常关的,因为好氧池中污水在曝气的过程中属于泥水混合状态,好氧池内的压强大于厌氧池中的压强,当需要向厌氧池中进行补充污泥时,打开第一阀门,从而可以将好氧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外回流管压入厌氧池中进行补充污泥,在内外回流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设置泵水装置,具有节能的效果。优选的,所述AAO工艺池外设置有污水前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前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拦污格栅,所述拦污格栅设置于调节池开口处,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调节池外设置有用于提升拦污格栅的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集水箱、定滑轮和连接绳,所述集水箱内部中空,所述集水箱的重量与拦污格栅的重量相等,所述集水箱通过第二进水管与调节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集水箱下端通过回流管与调节池相连通,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调节池上端设置有竖杆,所述定滑轮转动连接于竖杆远离调节池的一端,所述连接绳搭接并滑动连接于定滑轮上,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集水箱和拦污格栅相连接,所述调节池内竖向设置有导向杆,所述拦污格栅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导向杆外并与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上端穿出调节池连接有供套筒滑动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远离导向杆一端的正投影位于调节池外,所述调节池一侧面外设置有正对弧形杆远离导向杆一端的收集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污水前处理装置,在污水进入AAO工艺池之前,调节池可以对污水进行水量调节、水质均衡和预处理,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拦污格栅,在污水进入调节池前,对污水中的大型杂质进行拦截过滤。在此过程中,在拦污格栅上的杂质收集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清理时,打开第三阀门,从而使得调节池中污水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至集水箱中,使得集水箱的重量增加,且超过拦污格栅和拦污格栅上杂质的重量,所以集水箱下降并通过连接绳带动拦污格栅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进行上升,从而对杂质进行提升。随着集水箱中的水量增加,使得集水箱的重量不断增加,拦污格栅沿着导向杆并与弧形杆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拦污格栅穿出调节池后沿着弧形杆的弧形朝向收集槽进行倾斜,从而将拦污格栅上的杂质倾倒进收集槽中,从而便于减少杂质在拦污格栅上的残留,不需要额外添加驱动装置,具有节能的效果。完成拦污格栅上残留杂质的清理后,关闭第三阀门,再打开第四阀门,使得集水箱中的水通过回流管进入至调节池中,使得集水箱的重量减少至与拦污格栅相等的重量,在此过程中,拦污格栅沿着弧形杆运动,与弧形杆脱离后再与导向杆滑动连接,使得拦污格栅复位,集水箱和拦污格栅在定滑轮两侧通过连接绳达到相对平衡,便于拦污格栅重新在调节池开口处对大型杂质进行拦截。优选的,所述弧形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弧形杆远离导向杆的一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弧形杆上套设有弹簧,在拦污格栅沿着导向杆滑入弧形杆上时,拦污格栅对弧形杆上弹簧进行挤压,在拦污格栅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压缩后的弹簧可以对拦污格栅进行推动,使得拦污格栅可以在自身重力并在弹簧的辅助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得拦污格栅可以顺利进行复位。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包括调节区和溢流区,所述溢流区与调节区下端相连通,所述溢流区和调节区的连通处设置有朝溢流池内单向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溢流区通过第一进水管与厌氧池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溢流区的连通处高于好氧池的溢流口,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水由溢流区单向流动至厌氧池的第二单向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调节池调节区的污水通过第一单向阀单向流动至溢流区中,随着溢流区中水位逐渐增加,因为溢流区与第一进水管的连通处高于好氧池的溢流口,所以溢流区中的水位到达与第一进水管连通处的高度时,并在第二单向阀的作用下,使得溢流区中的污水可以单向流入厌氧池中,从而不需要额外添加泵送装置,具有节能的效果。优选的,所述AAO工艺池外还设置有二沉池,所述二沉池通过溢流管与好氧池的溢流口相连通,所述溢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高于溢流管与二沉池的连通处,所述二沉池底部连通有导流斜管,所述导流斜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二沉池,溢流管与好氧池的连通处高于溢流管与二沉池的连通处,使得好氧池中溢流出的污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溢流进二沉池中,从而对AAO工艺池中溢流出来的污水进行再次沉淀,并进行泥水分离;同时,二沉池底部连通有导流斜管,当厌氧池需要补充污泥时,打开第五阀门,使得二沉池中底部的污泥通过导流斜管朝向厌氧池中进行补充。优选的,所述导流斜管内沿其长度方向穿设并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沿其长度方向螺旋盘绕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AAO工艺池(4),所述AAO工艺池(4)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厌氧池(41)、缺氧池(42)和好氧池(43),所述厌氧池(41)和缺氧池(42)之间以及缺氧池(42)和好氧池(43)之间分别通过隔板(1)分隔,所述隔板(1)上贯穿设置有通孔(2),所述厌氧池(41)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2),所述好氧池(43)上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好氧池(43)内设置有曝气装置(6),所述好氧池(43)连通有外回流管(7),所述外回流管(7)远离好氧池(43)的一端与厌氧池(41)相连通,所述外回流管(7)与好氧池(4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好氧池(43)连通有内回流管(9),所述内回流管(9)远离好氧池(43)的一端与缺氧池(42)连通,所述内回流管(9)与好氧池(4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AO工艺池(4),所述AAO工艺池(4)包括由下至上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厌氧池(41)、缺氧池(42)和好氧池(43),所述厌氧池(41)和缺氧池(42)之间以及缺氧池(42)和好氧池(43)之间分别通过隔板(1)分隔,所述隔板(1)上贯穿设置有通孔(2),所述厌氧池(41)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2),所述好氧池(43)上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好氧池(43)内设置有曝气装置(6),所述好氧池(43)连通有外回流管(7),所述外回流管(7)远离好氧池(43)的一端与厌氧池(41)相连通,所述外回流管(7)与好氧池(4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阀门(8),所述好氧池(43)连通有内回流管(9),所述内回流管(9)远离好氧池(43)的一端与缺氧池(42)连通,所述内回流管(9)与好氧池(43)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阀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AO工艺池(4)外设置有污水前处理装置(11),所述污水前处理装置(11)包括调节池(111)和拦污格栅(112),所述拦污格栅(112)设置于调节池(111)开口处,所述调节池(111)通过第一进水管(12)与厌氧池(41)相连通,所述调节池(111)外设置有用于提升拦污格栅(112)的提升装置(13),所述提升装置(13)包括集水箱(131)、定滑轮(132)和连接绳(133),所述集水箱(131)内部中空,所述集水箱(131)的重量与拦污格栅(112)的重量相等,所述集水箱(131)通过第二进水管(14)与调节池(11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4)上设置有第三阀门(15),所述集水箱(131)下端通过回流管(16)与调节池(111)相连通,所述回流管(16)上设置有第四阀门(17),所述调节池(111)上端设置有竖杆(18),所述定滑轮(132)转动连接于竖杆(18)远离调节池(111)的一端,所述连接绳(133)搭接并滑动连接于定滑轮(132)上,所述连接绳(133)的两端分别与集水箱(131)和拦污格栅(112)相连接,所述调节池(111)内竖向设置有导向杆(19),所述拦污格栅(112)上设置有套筒(20),所述套筒(20)套设于导向杆(19)外并与导向杆(19)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19)上端穿出调节池(111)连接有供套筒(20)滑动的弧形杆(21),所述弧形杆(21)远离导向杆(19)一端的正投影位于调节池(111)外,所述调节池(111)一侧面外设置有正对弧形杆(21)远离导向杆(19)一端的收集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21)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水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