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80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分层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多个过滤组件,所述固定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与一电机同轴连接用于驱动过滤组件旋转;上板和底板之间安装多个过滤器,初始状态下,上一层过滤组件的出液口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的进液斗正上方;所述进水管位于固定架顶部的过滤组件的其中一个进液斗上方,所述出水管位于固定架底部的过滤组件的其中一个出液口正下方,本方案无需停机单独更换某一层过滤芯,以提高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污水过滤结构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为了减小设备占地面积,经常采用多层过滤的方式提高过滤效果,最常见的结构就是在过滤器中设置多层过滤芯,或者采用串联式的多级过滤结构,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各级滤芯之间的本质都是采用串联的方式,使得第一层滤芯过滤的废渣最多,因此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堵塞以及过滤效果下降的问题,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滤芯,很显然的,每次更换滤芯就需要停止整个过滤进程,从而造成过滤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无需停机单独更换某一层过滤芯,以提高过滤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分层安装在固定架上的多个过滤组件,所述固定架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上板和底板,所述上板和底板之间通过一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一电机同轴连接用于驱动过滤组件旋转;所述上板呈环形分布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液斗,所述底板设置有与进液斗一一对应的出液口,所述进液斗和出液口之间均安装一个过滤器,初始状态下,上一层过滤组件的出液口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的进液斗正上方;>所述进水管位于固定架顶部的过滤组件的其中一个进液斗上方,所述出水管位于固定架底部的过滤组件的其中一个出液口正下方。本方案通过定时旋转切换过滤通道中各层过滤器的接入,当其中一层过滤器的过滤性能下降后通过选择切换另一个过滤器接入过滤通道中,而切换出来的过滤器可以直接更换,在整个过程中过滤无需停机即完成了滤芯更换,从而提高了过滤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斗为漏斗状,其底部贯穿上板下表面并伸出,所述进液斗入口为弧形,同一过滤组件的各进液斗入口之间无缝拼接形成环形。该设计是为了使得过滤组件旋转过程中避免污水洒出。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包括腔体以及填充在腔体内的过滤芯,所述腔体顶部开设与所述进液斗底部形状吻合的对接口,腔体底部设置与所述出液口配合的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从出液口伸出并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的进液斗正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上位机连接,电机固定在位于过滤组件正下方的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在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入口处设计为漏斗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和传统的多层过滤结构相比,本方案在各层过滤结构中利用环形结构设计了多个过滤器,通过接入不同过滤器以保证整个过滤通道始终处于过滤状态,从而避免了因更换滤芯造成的停机问题,极大的提升了过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过滤组件俯视图;图3是过滤组件剖面图;图4是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包括固定架1,以及分层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多个过滤组件4,固定架1采用立式结构设置,固定架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进水管2和出水管3位于同一轴线上。参考图3所示,过滤组件4包括上板41和底板42,上板41和底板42之间通过一支撑柱43固定连接,上板41、底板42以及支撑柱43之间形成一个工形结构,其中上板41和底板42优选设计为圆形,其结构可参考图2所示。底板42与一电机5同轴连接用于驱动过滤组件4旋转。上板41呈环形分布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液斗44,底板42设置有与进液斗44一一对应的出液口45,参考图2所示,进液斗44为漏斗状,其底部贯穿上板41下表面并伸出,进液斗44入口为弧形,同一过滤组件4的各进液斗44入口之间无缝拼接形成环形。为了实现过滤效果,进液斗44和出液口45之间均安装一个过滤器7,初始状态下,上一层过滤组件4的出液口45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4的进液斗44正上方;进水管2位于固定架1顶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进液斗44上方,出水管3位于固定架1底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出液口45正下方,也就是进水管2和出水管3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进液斗44和出液口45形成的过滤通道两端。进一步的,过滤器7包括腔体71以及填充在腔体71内的过滤芯73,腔体71顶部开设与进液斗44底部形状吻合的对接口72,腔体71底部设置与出液口45配合的出水接头74,出水接头74从出液口45伸出并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4的进液斗44正上方。该结构使得在更换过滤器7时,只需将过滤器7轻轻向上抬起即可取下,从儿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实现过滤芯73的快速更换。可选的,电机5与上位机连接,也就是通过上位机控制电机5的转动角度,例如在一个过滤组件4中包括六个过滤器7时,则电机5每次转动角度为60°,其转动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污水和过滤芯73的过滤情况设定,具体应以实际过滤效果为准。电机5固定在位于过滤组件4正下方的固定板6上,固定板6一侧固定在固定架1上。优选的,出水管3的入口处设计为漏斗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架(1),以及分层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多个过滤组件(4),所述固定架(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位于同一轴线上;/n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上板(41)和底板(42),所述上板(41)和底板(42)之间通过一支撑柱(4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2)与一电机(5)同轴连接用于驱动过滤组件(4)旋转;/n所述上板(41)呈环形分布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液斗(44),所述底板(42)设置有与进液斗(44)一一对应的出液口(45),所述进液斗(44)和出液口(45)之间均安装一个过滤器(7),初始状态下,上一层过滤组件(4)的出液口(45)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4)的进液斗(44)正上方;/n所述进水管(2)位于固定架(1)顶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进液斗(44)上方,所述出水管(3)位于固定架(1)底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出液口(45)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污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以及分层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多个过滤组件(4),所述固定架(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过滤组件(4)包括上板(41)和底板(42),所述上板(41)和底板(42)之间通过一支撑柱(4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42)与一电机(5)同轴连接用于驱动过滤组件(4)旋转;
所述上板(41)呈环形分布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液斗(44),所述底板(42)设置有与进液斗(44)一一对应的出液口(45),所述进液斗(44)和出液口(45)之间均安装一个过滤器(7),初始状态下,上一层过滤组件(4)的出液口(45)位于下一层过滤组件(4)的进液斗(44)正上方;
所述进水管(2)位于固定架(1)顶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进液斗(44)上方,所述出水管(3)位于固定架(1)底部的过滤组件(4)的其中一个出液口(45)正下方。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贤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路国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