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09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气浮池,以及位于气浮池上方的刮渣机,和位于刮渣机末端与气浮池连接的集渣槽;气浮池底部设置有一排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与一曝气机连接用于向气浮池内产生气泡;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以及与曝气管同轴设置并包裹在其表面的护管,护管上侧沿轴向开设一条缺口露出所述曝气管上侧,所述曝气管的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管转动使得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交替从缺口中露出,本方案可根据处理进程调节气浮装置的气泡大小,以提高气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浮装置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形成浮渣层,从水中分离出去。向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细的气泡,使水中的细小悬浮物黏附在空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改善水质的目的。理论上气泡直径越小,数量越多,气浮的效果越好;而水中的无机盐类会加速气泡的破裂和合并,降低气浮效果;投加混凝剂会促进悬浮物凝聚,使其黏附在气泡而上浮;可加入浮选剂使亲水性颗粒表面转化为疏水性物质而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气泡越小越好,在选用不同气浮装置时,还应根据水质来选择,例如浮渣颗粒较大的污水,若气泡直径过小,则无法提供足够的上浮力,造成无法粘附颗粒上浮的问题。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浮渣会越来越少,其颗粒也越来越小,显然直径过大的气泡上浮效率又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微孔曝气气浮法,提供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可根据处理进程调节气浮装置的气泡大小,以提高气浮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气浮池,以及位于气浮池上方的刮渣机,和位于刮渣机末端与气浮池连接的集渣槽;所述气浮池底部设置有一排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与一曝气机连接用于向气浮池内产生气泡;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以及与曝气管同轴设置并包裹在其表面的护管,所述护管上侧沿轴向开设一条缺口露出所述曝气管上侧,护管与曝气管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液密封;所述曝气管的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所述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均匀分布在曝气管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其中第一曝气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曝气孔的孔径;所述曝气管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一输气管侧壁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一固定板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管转动使得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交替从缺口中露出。和传统的曝气相比,本方案在曝气前期由于沉淀多,且颗粒较大,因此采用第一曝气孔产生气泡,从而提高对大颗粒浮渣的上浮效果,当曝气一段时间后,大颗粒浮渣减少,通过电机调节曝气管,使得第二曝气露出作为产生更小的气泡,从而使得相同面积内气泡数量更多更密集,有利于小颗粒浮渣的快速上浮。进一步的,所述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180°。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末端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或,所述曝气管末端轴固定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和固定板平行设置并固定在气浮池底部,曝气管和护管平行设置在输气管和固定板之间。进一步的,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曝气孔从缺口中露出,第二曝气孔与曝气管之间形成液密封。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每次转动的角度为180°,所述电机与上位机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配置操作面板由人工手动控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电机调节曝气管转动,使其可以交替露出第一曝气孔和第二曝气孔,从而产生不同直径的气泡,以针对不同水质或者是针对同一水质去污过程中的不同时段去浮渣,从而提高了其去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曝气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曝气组件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气浮池1,以及位于气浮池1上方的刮渣机3,和位于刮渣机3末端与气浮池1连接的集渣槽2。气浮池1、刮渣机3以及集渣槽2的设计与传统曝气池基本一致,本方案的改进主要在于针对曝气方式的改进。参考图1所示,在气浮池1底部设置有一排曝气组件5,各曝气组件5平行排列。曝气组件5与一曝气机4连接用于向气浮池1内产生气泡。参考图2所示,曝气组件5包括曝气管52,以及与曝气管52同轴设置并包裹在其表面的护管51,护管51上侧沿轴向开设一条缺口露出曝气管52上侧,护管51与曝气管52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液密封;也就是护管51内侧采用柔性橡胶作为内衬,从而增强护管51与曝气管52的密封性,由于作为曝气装置,对密封性要求较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漏气,不影响整体曝气效果即可。参考图2所示,曝气管52的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均匀分布在曝气管52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其中第一曝气孔53的孔径大于第二曝气孔54的孔径,使得于第二曝气孔54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一曝气孔53,也就是在单位面积内,第一曝气孔53的数量少于第二曝气孔54,使得第二曝气孔54可产生直径更小数量更多的气泡。曝气管52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一输气管55侧壁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一固定板56并与一电机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曝气管52转动使得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交替从缺口中露出。在本实施例中,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180°。可选的,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曝气管52末端同轴固定有齿轮57,齿轮57通过链条与电机转轴连接;或,曝气管52末端轴固定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电机转轴连接。进一步的,输气管55和固定板56平行设置并固定在气浮池1底部,曝气管52和护管51平行设置在输气管55和固定板56之间,其结构可参考图3所示。进一步的,初始状态下,第一曝气孔53从缺口中露出,第二曝气孔54与曝气管52之间形成液密封,也就是在曝气过程中,先利用直径较大的气泡快速去除颗粒较大的浮渣,然后用微气泡去除小颗粒浮渣。进一步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每次转动的角度为180°,电机与上位机连接实现自动控制,或配置操作面板由人工手动控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n气浮池(1),以及位于气浮池(1)上方的刮渣机(3),和位于刮渣机(3)末端与气浮池(1)连接的集渣槽(2);/n所述气浮池(1)底部设置有一排曝气组件(5),所述曝气组件(5)与一曝气机(4)连接用于向气浮池(1)内产生气泡;/n所述曝气组件(5)包括曝气管(52),以及与曝气管(52)同轴设置并包裹在其表面的护管(51),所述护管(51)上侧沿轴向开设一条缺口露出所述曝气管(52)上侧,护管(51)与曝气管(52)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液密封;/n所述曝气管(52)的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所述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均匀分布在曝气管(52)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其中第一曝气孔(53)的孔径大于第二曝气孔(54)的孔径;/n所述曝气管(52)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一输气管(55)侧壁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一固定板(56)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管(52)转动使得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交替从缺口中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用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气浮池(1),以及位于气浮池(1)上方的刮渣机(3),和位于刮渣机(3)末端与气浮池(1)连接的集渣槽(2);
所述气浮池(1)底部设置有一排曝气组件(5),所述曝气组件(5)与一曝气机(4)连接用于向气浮池(1)内产生气泡;
所述曝气组件(5)包括曝气管(52),以及与曝气管(52)同轴设置并包裹在其表面的护管(51),所述护管(51)上侧沿轴向开设一条缺口露出所述曝气管(52)上侧,护管(51)与曝气管(52)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液密封;
所述曝气管(52)的上下侧对称设置有贯穿的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所述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均匀分布在曝气管(52)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其中第一曝气孔(53)的孔径大于第二曝气孔(54)的孔径;
所述曝气管(52)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一输气管(55)侧壁连接,其另一端穿过一固定板(56)并与一电机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曝气管(52)转动使得第一曝气孔(53)和第二曝气孔(54)交替从缺口中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贤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路国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