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向结构的撞针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43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导向结构的撞针阀,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其中,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三驱动装置可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Y轴运动,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四驱动装置可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第五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五驱动装置可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轴运动;导向结构的设置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可沿X轴和Y轴移动,实现多工位点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导向结构的撞针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导向结构的撞针阀,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点胶,比如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印刷电路板、彩色液晶屏、电子元器件、汽车部件等。传统的点胶是靠工人手工操作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手工点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上的要求。撞针阀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点胶的点胶阀,需要与连续供胶系统和连续供气系统配合使用,对粘度过低的流体类液体,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但是,现有的撞针阀自动化程度有限,不能实现多工位点胶。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可实现多工位点胶的撞针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架设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上方或之间,并且,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三驱动装置可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Y轴运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四驱动装置可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五驱动装置可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可在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抓住或放开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位于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以及位于下阀体下方的撞针座;所述上阀体内设有第六驱动装置和进气孔;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腔,以及位于第一内腔内部的弹簧和活塞;所述弹簧位于活塞上方,其顶端与第一内腔的顶端相连,底端与活塞的顶端相连;所述进气孔与第一内腔相连通,使得活塞可在进气孔通入的气体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下阀体内设有出液装置和进液孔;所述出液装置包括第二内腔,以及位于第二内腔内部的撞针;所述撞针的顶端伸入第一内腔与活塞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二内腔靠近第一内腔的部分紧贴撞针,远离第一内腔的部分与撞针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进液孔与第二内腔相连通,使得进液孔通入的液体可进入第二内腔与撞针之间的空隙;所述撞针座包括第三内腔,以及位于第三内腔内部的针头;所述第三内腔紧贴针头,并且,所述第三内腔与第二内腔相连通,使得第二内腔中的液体可流入针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平行于水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垂直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并且,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平行于水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垂直于水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垂直第四驱动装置,并且,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平行于水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为直线模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为手指气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孔通过第一内腔的底端与第一内腔相连通,使得活塞可在进气孔通入的气体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撞针的顶端从活塞的底端插入活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头从第三内腔的底部向下伸出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撞针座还包括用于容纳下阀体底部的第四内腔;所述第四内腔位于第三内腔上方,并且,所述第四内腔与第三内腔相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撞针座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下阀体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撞针阀还包括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环形连接件;所述环形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将撞针座固定在下阀体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撞针阀还包括用于检测针头是否有滴出液体的检测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点位于针头的下方。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杆连接在阀体或第五驱动装置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为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其中,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三驱动装置可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Y轴运动,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四驱动装置可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第五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五驱动装置可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轴运动;导向结构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可沿X轴和Y轴移动,实现多工位点胶,并且,导向结构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可沿Z轴移动,实现点胶距离可控。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其中,第五驱动装置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可在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抓住或放开阀体;第五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可在阀体需要更换或检修时,快速取下阀体,使得阀体的更换或检修过程更为方便。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位于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以及位于下阀体下方的撞针座,所述撞针座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下阀体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撞针阀还包括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的环形连接件,环形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将撞针座固定在下阀体下方;撞针阀的针头极易损坏,属于消耗品,环形连接件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可在针头需要更换或检修时,快速取下针头,使得针头的更换或检修过程更为方便(更换或检修针头时,一般是连带撞针座整体一起进行更换或检修)。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撞针阀,所述撞针阀还包括用于检测针头是否有滴出液体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撞针阀在点胶失败时可及时发现,以及时对阀体进行检修。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撞针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撞针阀的阀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撞针阀的阀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方向的剖面图。图5:本专利技术撞针阀的阀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撞针阀的阀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右视方向的剖面图。图1-6中,导向结构1、阀体2、第一驱动装置3、第二驱动装置4、第三驱动装置5、第四驱动装置6、第五驱动装置7、第一夹爪8、第二夹爪9、上阀体10、下阀体11、撞针座12、第六驱动装置13、进气孔14、第一内腔15、弹簧16、活塞17、出液装置18、进液孔19、第二内腔20、撞针21、第三内腔22、针头23、第四内腔24、环形连接件25、检测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架设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上方或之间,并且,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三驱动装置可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Y轴运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四驱动装置可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五驱动装置可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可在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抓住或放开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阀包括导向结构和阀体;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和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平行设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架设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上方或之间,并且,第三驱动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三驱动装置可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Y轴运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与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四驱动装置可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X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连,使得第五驱动装置可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Z轴运动;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两个输出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可在第五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抓住或放开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撞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位于上阀体下方的下阀体,以及位于下阀体下方的撞针座;所述上阀体内设有第六驱动装置和进气孔;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内腔,以及位于第一内腔内部的弹簧和活塞;所述弹簧位于活塞上方,其顶端与第一内腔的顶端相连,底端与活塞的顶端相连;所述进气孔与第一内腔相连通,使得活塞可在进气孔通入的气体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下阀体内设有出液装置和进液孔;所述出液装置包括第二内腔,以及位于第二内腔内部的撞针;所述撞针的顶端伸入第一内腔与活塞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二内腔靠近第一内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峰封绍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瑞特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