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537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釜、增压泵、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和精馏塔,所述一级反应釜为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包括上段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桨的外周沿环形均匀设有多根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上端进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下段均匀设有多个喷射管口,所述喷射管口的开口水平朝向壳体径向中心,开口沿径向中心线的角度为‑10°~+10°。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有效提高机胺催化过程中的传质、减少缩醛等副产物的生成,降低后续分离成本,产品质量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细化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
技术介绍
新戊二醇(NPG)作为一种重要的二元醇产品,目前主要被用于生产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和卷钢用的饱和聚酯树脂(占新戊二醇消耗量的70%左右)、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醇酸树脂的化工产品,另外在聚氨酯树脂、泡沫塑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中也有涉及。随着国家对VOCs排放管控的深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粉末涂料、高固组分涂料等产品的需求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期,对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致使新戊二醇的应用市场将日益扩大。工业上新戊二醇的生产方法通常以异丁醛、甲醛为原料,经羟基新戊醛(2,2-二甲基3-羟基丙醛)中间体制备新戊二醇。根据羟基新戊醛转化为新戊二醇采用的催化工艺,可分为甲醛歧化法、催化加氢法两种,其中甲醛歧化法采用强碱催化剂,特点是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原料消耗大,会形成大量副产物甲酸盐,分离困难,造成产品质量较差,且废水排放较多,环保压力大。目前,国内外新戊二醇生产技术已逐渐被催化加氢法所替代,该工艺原料消耗低,环保优势突出,产品质量高,适用于下游产品的深加工,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采用中高压加氢设备,装置投资相对较高。目前工业上合成羟基新戊醛大都采用液体碱催化剂,包括无机碱溶液催化剂、有机碱溶液催化剂,无机碱溶液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等水溶液或其混合水溶液,该催化剂价格低廉,反应温度低,但存在设备腐蚀严重,污染性强,产品中含有无机钠盐,难以分离的缺点。有机碱溶液包括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或其混合物,该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高,设备腐蚀小,但在有机胺存在下羟基新戊醛易与甲醛、异丁醛发生坎尼扎罗反应生成难以分离的副产物。合成羟基新戊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副反应,如羟基新戊醛自身缩合成羟基新戊酸新戊二醇单酯、新戊二醇缩醛类化合物等,这类副产物较为稳定,不易分解,容易导致加氢不彻底,影响产物的收率及品质。CN108017510A公开了一种环氧异丁烷制备羟基新戊醛的方法,但催化剂体系较复杂,且需要与原料分离精制。CN105061167、CN105061170公开了一种管式反应器或传统釜式反应器合成羟基新戊醛,采用有机碱或固体碱催化剂,获得了较好的收率和选择性,但是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生成杂质副产物。CN201811221400.X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条件下制备羟基新戊醛的方法,该方法无催化剂、无溶剂、反应时间短,产物易分离提出,但操作压力要达到15-25MPa,温度250-300℃,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此外,合成羟基新戊醛用反应釜大都仅采用搅拌桨,而采用甲醛溶液进料时,原料会分层,搅拌产生的涡流场影响反应传质,进而影响反应原料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系统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有效提高机胺催化过程中的传质、减少缩醛等副产物的生成,降低后续分离成本,产品质量高的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技术方案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釜、增压泵、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和精馏塔,所述一级反应釜为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包括上段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桨的外周沿环形均匀设有多根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上端进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下段均匀设有多个喷射管口,所述喷射管口的开口水平朝向壳体径向中心,开口沿径向中心线的角度为-10°~+10°。所述下降管最上层的喷射管口位于液面以下50-350mm,所述下降管最下层喷射管口距离反应釜底部100-300mm。所述下降管距离壳体内壁的间距为80-350mm;每根下降管上设有1~4个喷射管口。控制所述喷射管口的喷射压力与壳体内物料的压差为0.3-2.0MPa。控制所述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内的反应温度65~100℃,反应压力0.3~0.8MPa,物料停留时间为5~20min。控制所述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的反应温度为75~100℃,反应压力0.2~0.5MPa,停留时间为40~100min。所述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为搅拌反应釜或内装填料的管式反应器。控制所述精馏塔的塔顶压力为50-90KPa。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专利技术人对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一级反应釜内甲醛溶液进料时存在原料会分层,搅拌产生的涡流场反而会影响反应传质的问题,由于原料的特性不能采用常规方法来解,为此,专利技术人在反应釜内设计下降管的基础上,对下降管的位置和开口进行改进:一方面使多根下降管沿中心搅拌桨的外周环形均匀布置一层,使下降管更加靠近壳体的内壁,弥补传统搅拌桨的不足,使釜内边缘物料在喷射管口喷射出的物料的带动下被不断搅动,强化传质效果,提高反应釜处理能力,避免死角的出现,优选下降管距离壳体内壁的间距为80-350mm,过大会影响喷射管管口物流对釜内物料的传质效果,过小会导致下降管与反应釜内壁间物料不规则扰动;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喷射管口的开口水平朝向壳体径向中心时,喷射出的物料与搅拌带动的物料有协同传质效果,可以使上下层的物料混合更充分,从而解决原料分层问题带来的传质效果差,停留时间长,副产物多等问题,进一步的,严格控制开口角度为-10°~+10°,进一步配合喷射管口的喷射压力与壳体内物料的压差为0.3-2.0MPa,使喷出的液相物流能够形成均匀的流体场,搅动反应物料,有效消除搅拌产生的涡流场,提高反应效果,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所述开口角度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物料的流动效果和传质作用,压差过大会导致设备功率加大,投资升高,压差过小,喷射物流效果有限,不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进一步,通过分析原料分层的特点,反应物料存在相界面,因此,使所述下降管最上层的喷射管口位于液面以下50-350mm,所述下降管最下层喷射管口距离反应釜底部100-300mm,以使反应釜呈现最优的传质效果。通过对一级高传质反应釜结构上的改进,可使得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在用于羟基新戊醛的连续合成时,反应釜内温度浓度分布均匀,物流停留时间短,大大减少缩醛等副产物的生成,达到降低后续分离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控制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内的反应温度65~100℃,反应压力0.3~0.8MPa,物料停留时间为5~20min,实现了反应温度和压力条件温和、停留时间短的目的。进一步的,由于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内传质效率高,因而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的反应条件也能易于控制,较为温度,其反应温度为75~100℃,反应压力0.2~0.5MPa,停留时间为40~100min,通过二,使最后经精馏塔提纯的羟基新戊醛产物中,羟基新戊醛含量55-65wt%,水含量30~35wt%,副产杂质酯含量小于1.5wt%。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系统简单、处理量大,用于羟基新戊醛的连续合成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有效提高机胺催化过程中的传质、减少缩醛等副产物的生成,降低后续分离成本,产品质量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图。图2为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釜、增压泵、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和精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应釜为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包括上段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桨的外周沿环形均匀设有多根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上端进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下段均匀设有多个喷射管口,所述喷射管口的开口水平朝向壳体径向中心,开口沿径向中心线的角度为-10°~+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级反应釜、增压泵、二级补充缩合反应器和精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应釜为一级高传质反应釜,包括上段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中心搅拌桨,所述中心搅拌桨的外周沿环形均匀设有多根下降管,所述下降管的上端进口与所述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下段均匀设有多个喷射管口,所述喷射管口的开口水平朝向壳体径向中心,开口沿径向中心线的角度为-10°~+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最上层的喷射管口位于液面以下50-350mm,所述下降管最下层喷射管口距离反应釜底部100-30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续合成羟基新戊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距离壳体内壁的间距为80-350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新张大洲刘佳肖敦峰吴殊斌张威夏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翼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