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95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钩,包括钩体,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钩底部及钩尖部;所述钩柄部与所述钩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所述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使得鱼钩的钩底部呈凹字形;以限制钩尖刺入鱼嘴后,鱼嘴与钩底的来回摩擦和撕扯,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钩
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鱼工具,具体涉及一种鱼钩。
技术介绍
现有三本钩的钩底大部分呈弧型,如图1所示,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钩尖至钩柄之间的距离设为A段,钩身倒刺部分至钩柄之间的距离设为B段,钩底圆弧处设为C段,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垂钓者在扬杆刺鱼后,形成了作用力,这股作用力引导A段钩尖部分穿透鱼嘴,再经过倒刺B段处,滑落至了钩底C段处,物理作用力完成,随后在和鱼拉扯搏斗的过程中,鱼钩C段空间较大,鱼体不断拼命的挣扎和翻滚,鱼嘴在C段处与钩条来回摩擦撕扯,很容易扩大鱼嘴刺口,导致撕裂及割裂鱼嘴,从而造成跑鱼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鱼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钩尖刺入鱼嘴后因鱼体挣扎而导致鱼嘴撕裂,造成的跑鱼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钩,包括钩体,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钩底部及钩尖部;所述钩柄部与所述钩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所述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使得钩底呈凹状结构,以限制钩尖刺入鱼嘴后,鱼嘴与钩底直接的来回摩擦和撕扯。优选地,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钩柄部平滑过渡的衔接段、与所述钩底部相连且与所述衔接段形成第一折角的限位段。当鱼嘴入钩之后,第一折角引导鱼嘴组织和鱼骨向钩底部滑落。优选地,所述限位段相对于所述钩底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钩底部形成第二折角。由于限位段使得钩底部的长度空间减小,配合第二折角的设计,能牢牢的卡住鱼嘴组织和骨头,使其不能来回滑动,这样鱼在挣扎翻滚时,有效的制止鱼体在钩底部的摩擦、撕扯和滑动,保护了钩尖刺入鱼嘴刺口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鱼钩撕裂鱼嘴,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最好,所述第二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阻止鱼嘴向钩柄部方向滑出。优选地,所述钩底部与所述钩尖部形成第三折角。最好,所述第三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阻止鱼嘴向钩尖部方向滑出。优选地,所述鱼钩为一体锻造而成,以提高鱼钩的抗拉强度。优选地,如上任一所述的鱼钩,所述钩体的数量大于等于1;具体可以数量选择为1、2或3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1)、鱼钩的钩底部呈凹状结构,以限制钩尖刺入鱼嘴后,鱼嘴与钩底直接的来回摩擦和撕扯。(2)、鱼钩设有向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可以引导鱼嘴组织和鱼骨向钩底部滑落。(3)、减小了钩底部的长度空间,配合第二折角的设计,能牢牢的卡住鱼嘴组织和骨头,使其不能来回滑动,这样鱼在挣扎翻滚时,有效的制止鱼体在钩底部的摩擦、撕扯和滑动,保护了钩尖刺入鱼嘴刺口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鱼钩撕裂鱼嘴,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钩柄部;2-钩底部;3-钩尖部;4-衔接段;5-限位段;6-第一折角;7-第二折角;8-第三折角。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参照图2,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鱼钩,包括钩体,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1、钩底部2及钩尖部3;所述钩柄部1与所述钩底部2的连接处设有向所述钩尖部3突出的弯折部;使得钩底呈凹状结构,以限制钩尖刺入鱼嘴后,鱼嘴与钩底直接的来回摩擦和撕扯。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钩柄部1平滑过渡的衔接段4、与所述钩底部2相连且与所述衔接段4形成第一折角6的限位段5。当鱼嘴入钩之后,第一折角6引导鱼嘴组织和鱼骨向钩底部滑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段5相对于所述钩底部2向上延伸,且与所述钩底部2形成第二折角7。由于限位段使得钩底部2的长度空间减小,配合第二折角7的设计,能牢牢的卡住鱼嘴组织和骨头,使其不能来回滑动,这样鱼在挣扎翻滚时,有效的制止鱼体在钩底部的摩擦、撕扯和滑动,保护了钩尖刺入鱼嘴刺口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鱼钩撕裂鱼嘴,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具体地,所述第二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以阻止鱼嘴向钩柄部方向滑出。进一步地,所述钩底部2与所述钩尖部3形成第三折角8。具体地,所述第三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阻止鱼嘴向钩尖部3方向滑出。进一步地,所述鱼钩为一体锻造而成,以提高鱼钩的抗拉强度。参照图3及图4,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三本钩,其单个钩体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钩底部及钩尖部;其中钩底部呈凹字形结构,同时设有第一折角6、第二折角7以及第三折角8;根据物理学原理,垂钓者在扬杆刺鱼后,产生作用力,所述作用力引导图3中A段的钩尖部分穿透鱼嘴,再经过B段倒刺部分,滑落至了C段处,作用力完成。整个物理作用力形成的结果和原有三本钩一样,但钩尖穿刺经过B段时,突出的第一折角6引导鱼嘴上的组织和鱼骨头向C段凹字形结构处滑落,到达C段凹字形结构处后,由于C段长度空间变小,能牢固的卡住鱼嘴组织和骨头,使其不能来回滑动,如图4所示,这样鱼在挣扎翻滚时,有效的制止鱼体在C段处的摩擦、撕扯和滑动,保护了钩尖刺入鱼嘴刺口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鱼钩撕裂鱼嘴,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以阻止鱼嘴向钩柄部方向滑出;所述第三折角的角度不大于90°,阻止鱼嘴向钩尖部方向滑出。进一步地,所述鱼钩为一体锻造而成,以提高鱼钩的抗拉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1)、鱼钩的钩底部呈凹状结构,以限制钩尖刺入鱼嘴后,鱼嘴与钩底直接的来回摩擦和撕扯。(2)、鱼钩设有向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可以引导鱼嘴组织和鱼骨向钩底部滑落。(3)、减小了钩底部的长度空间,配合第二折角的设计,能牢牢的卡住鱼嘴组织和骨头,使其不能来回滑动,这样鱼在挣扎翻滚时,有效的制止鱼体在钩底部的摩擦、撕扯和滑动,保护了钩尖刺入鱼嘴刺口的完整性,有效降低鱼钩撕裂鱼嘴,减少跑鱼的现象发生。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钩,包括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钩底部及钩尖部;所述钩柄部与所述钩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所述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钩,包括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钩柄部、钩底部及钩尖部;所述钩柄部与所述钩底部的连接处设有向所述钩尖部突出的弯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与所述钩柄部平滑过渡的衔接段、与所述钩底部相连且与所述衔接段形成第一折角的限位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段相对于所述钩底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钩底部形成第二折角。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鄱阳县黑金刚钓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