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94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豆渣80‑100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15‑25份、食盐0.1‑0.3份、石墨烯量子点0.05‑0.1份、中药组合物1‑3份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1‑3份;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刺梨根、枸橘、荠菜、木香子、沙棘、金老梅叶、青刺尖、山苍子、百里香、黑芝麻、苍术、陈皮、松针;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豆渣和中药组合物以及复合生物菌剂配合制备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既能提高豆渣的营养价值,还能调理两头乌猪的消化系统,提高动物的抗病性能,进而提高两头乌猪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饲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左右。饲料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养殖利润空间,控制饲料成本是决定养殖效益好坏的关键措施。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始终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大事。当前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养猪生产,不但影响生猪生产效益的高低,而且关系到人类粮食安全问题,探索新的饲料原料和养殖方式是实现生猪产业发展的新途径。赣西两头乌猪分布于江西萍乡市、宜春地区以及吉安地区等。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冬季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等。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糠麸,食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糟渣等,以往绝大部分被丢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比如:豆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豆渣,是做豆腐、豆奶等豆制品时产生的下脚料,营养成分较高,粗蛋白干物质含量在19%-30%,粗纤维含量14%左右,这些饲料在养分含量方面与原料相比有所变化,但仍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经科学处理配制,是饲喂猪的好饲料。但是,豆渣不能直接生喂,需要煮熟。因为豆渣中含有三种抗营养因子:即胰蛋白酶抑制素、致甲状腺肿素和凝血素三种抗营养因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阻碍猪体内胰蛋白酶对豆类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腹泻,影响生长。而随着生物发酵的发展,人们直接密封发酵豆渣,这样可以减少抗营养因子的存在,但是不易保存,并且可能产生许多有害菌群,影响发酵效果,饲喂猪后还可能引发腹泻等疾病。另外,单一豆渣的发酵营养成分单一、效果单一,不符合养殖对于饲料营养质量高、种类丰富以及综合效果好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微生物发酵豆渣满足养殖需要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将豆渣和中药组合物以及复合生物菌剂配合制备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既能提高豆渣的营养价值,又能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抗菌抗病性能以及缓释作用,从根本上调理两头乌猪的消化系统,提高免疫力及生产性能,进而提高两头乌猪的经济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豆渣80-100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15-25份、食盐0.1-0.3份、石墨烯量子点0.05-0.1份、中药组合物1-3份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1-3份;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刺梨根、枸橘、荠菜、木香子、沙棘、金老梅叶、青刺尖、山苍子、百里香、黑芝麻、苍术、陈皮、松针;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优选的是,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刺梨根3-5份、枸橘3-5份、荠菜1-3份、木香子0.5-1份、沙棘1-3份、金老梅叶3-6份、青刺尖1-3份、山苍子0.5-1份、百里香0.5-1份、黑芝麻5-8份、苍术1-2份、陈皮3-5份、松针3-5份;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粪链球菌5-10份、乳酸杆菌3-8份、乳酸球菌3-8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用量称取中药组合物各组分,并用8-10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水提,过滤,分别收集中药液和滤渣;步骤2:向中药液中按组分用量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豆渣、米糠、玉米粉以及食盐,搅拌均匀,密封发酵2-10天,获取发酵产物;步骤3:向发酵产物中加入滤渣、石墨烯量子点包埋,干燥、造粒,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优选的是,步骤1中中药组合物水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浸泡1-2h后的中药原料,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1-2h,过滤,分别收集中药液和滤渣;步骤3中使用所述滤渣前,先炒干并磨成粉。优选的是,密封发酵温度为22-25℃。优选的是,密封发酵前保证原料混合后的含水量为50-7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由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用于饲喂两头乌猪的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应用于不同类型两头乌猪的饲喂,其中,仔猪采用自由采食,少放勤添;育肥期肉猪饲喂量为1.0-2.5kg/天;妊娠母猪饲喂量为1.5-2.2kg/天;哺乳母猪饲喂量为3.0-3.5kg/天;种公猪饲喂量为2.0-2.5kg/天。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微生物发酵饲料,通过将豆渣和多种中药组分以及多种有益菌种进行生物发酵,菌种产生的多种酶类等次级代谢产物可以降低豆渣中所包含的多种抗营养因子,进而提高豆渣的营养价值;同时,经过发酵后的发酵产物,用中药煎煮后的滤渣以及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包埋,一方面充分利用中药渣,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为发酵产物提供支撑物的同时将有益菌以及中药成分进行包埋,以在饲喂动物后进入肠道后,可以缓慢释放中药成分以及有益菌种,由于中药渣中含有的中药成分量少,既能避免直接饲喂中药产品刺激肠胃带来的不适,还能通过中药渣及石墨烯量子点的包埋作用延长中药有效成分、营养成分以及有益菌种释放时间和释放速度,增加在肠道内的有效时间,进而起到对肠胃的调理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满足养殖对营养价值高、多重效果同时存在的需求,有效的提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经济价值,降低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专利技术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豆渣80-100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15-25份、食盐0.1-0.3份、石墨烯量子点0.05-0.1份、中药组合物1-3份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1-3份;/n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刺梨根、枸橘、荠菜、木香子、沙棘、金老梅叶、青刺尖、山苍子、百里香、黑芝麻、苍术、陈皮、松针;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豆渣80-100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15-25份、食盐0.1-0.3份、石墨烯量子点0.05-0.1份、中药组合物1-3份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1-3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刺梨根、枸橘、荠菜、木香子、沙棘、金老梅叶、青刺尖、山苍子、百里香、黑芝麻、苍术、陈皮、松针;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菌种: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刺梨根3-5份、枸橘3-5份、荠菜1-3份、木香子0.5-1份、沙棘1-3份、金老梅叶3-6份、青刺尖1-3份、山苍子0.5-1份、百里香0.5-1份、黑芝麻5-8份、苍术1-2份、陈皮3-5份、松针3-5份;
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10-15份、粪链球菌5-10份、乳酸杆菌3-8份、乳酸球菌3-8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喂两头乌猪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用量称取中药组合物各组分,并用8-10倍体积的水浸泡后水提,过滤,分别收集中药液和滤渣;
步骤2:向中药液中按组分用量添加复合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华员刘晨龙林建国万明春周泉勇张国生李海琴郑瑞强刘志猛胡艳唐维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