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喻龙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93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各原料的预处理;S2:各原料的炮制;S3:各原料的破碎;S4:按代用茶产品配方或原料配比在自动称量器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S5:根据自动称量器发出的指令称取各原料,对称取完成的各原料混合且自动进行一次包装;S6:进行二次包装,得到成品;S7:成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能够确保一次包装得到的产品中各原料得到精准计量且符合各原料之间的配比关系,进一步使得每一件产品的口感、味道、汤色以及功效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量称重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环境的污染,人类的生活悄然改变,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过大、体育活动缺乏、饮食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长期不良情绪等等都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从而引发很多疾病,所以在工作时间或日常生活中用代用茶调理身体状态形成了主流,代用茶是指将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通过小袋包装,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其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且浓度低、刺激性小,口感好,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面上的代用茶大多以产品具体配方为主,如公开号为CN109662178A、CN107372948A以及CN111972524A,没有解决产品配方中各种原材料配比如何精准计量的问题,不能确保每件产品的成分一致、口感一致、功效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各原料的预处理;S2:各原料的炮制;S3:各原料的破碎;S4:按代用茶产品配方或原料配比在自动称量器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S5:根据自动称量器发出的指令称取各原料,对称取完成的各原料混合且自动进行一次包装;S6:进行二次包装,得到成品;S7:成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进一步限定,步骤S5中一次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为透明且透水材料。进一步限定,步骤S3中各原料的破碎后的长度为1-2毫米。进一步限定,步骤S1具体为:剔除各原料中的杂质,杂质含量≤3%。进一步限定,步骤S5中在进行一次包装前需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包装材料即可用于一次包装。进一步限定,步骤S2中炮制按照药典标准执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确保一次包装得到的产品中各原料得到精准计量且符合各原料之间的配比关系,进一步使得每一件产品的口感、味道、汤色以及功效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各原料的预处理,具体为:剔除各原料中的杂质,当杂质含量≤3%时表示预处理合格;S2:各原料按照药典标准执行炮制;S3:各原料的破碎,当破碎后原料的长度为1-2毫米时表示破碎完成;S4:按代用茶产品配方或原料配比在自动称量器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S5:根据自动称量器发出的指令称取各原料,对称取完成的各原料混合且自动进行一次包装,在一次包装前先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此处的一次包装是对各原料混合后进行直接包装,也称作内包装,一次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为透明且透水材料,便于浸泡过程中水进入且使得代用茶中的有效成分流出进入浸泡液中便于人饮用,但又使得原料不进入浸泡液中方便人饮用;S6:进行二次包装,也称作外包装,得到成品;S7:成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杂质含量是含量测定的一种,含量指单位质量的物料中标的物的百分比(g/g%)或体积比或绝对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红豆芡实薏仁茶的原料如下(单位:克):红豆1;栀子0.5;大麦0.75;芡实0.75薏仁0.75桑叶025陈皮0.5;该红豆芡实薏仁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各原料的预处理,具体为:剔除各原料中的杂质,预处理完成后杂质含量为2%;S2:各原料按照药典标准执行炮制;S3:采用200型强力粗碎机对原料进行破碎处理(根据需要破碎后的尺寸调整200型强力粗碎机的刀具),破碎后半成品为1-2mm;S4:在C20DX自动称量机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然后自动且精确称取各原料的质量,随后各原料混合且进行第一次包装,(第一次包装设备为C20DX自动称量一体设备,设备型号为:XY-100SJ/6dD,产自厦门森工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设备;包装速度为:60--100包/分钟),在一次包装前先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一次包装所使用的材料为:尼龙网布、无纺布、玉米纤维等可超声波封口材料,本实施例中采用尼龙网布,检测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三)检验标准:代用茶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此处为GB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此处的一次包装是对各原料混合后进行直接包装,也称作内包装,一次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为透明且透水材料,便于浸泡过程中水进入且使得代用茶中的有效成分流出进入浸泡液中便于人饮用,但又使得原料不进入浸泡液中方便人饮用;S5:进行二次包装,也称作外包装,得到成品;二次包装使用的设备型号为:100SJ*6T,产自上海湘翊机械有限公司,包装速度为45-60包/分钟;S6:成品检测,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成品检测的项目如表3所示;表1尼龙网布感官检测结果表2尼龙网布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3成品检测结果表将上述检验合格的多包产品利用表3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比被检测的产品的汤色、香气、滋味、水分(质量分数)、滴滴涕、总灰分(质量分数)以及六六六,结果为:被检测的各个产品在汤色、香气、滋味、水分(质量分数)、滴滴涕、总灰分(质量分数)以及六六六方面基本一致,由此可确认各个产品的配比相差不大。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混合类代用茶为胖大海菊花茶,其原料如下(单位:克):罗汉果0.6;甘草0.4;橘皮0.4胖大海0.8;菊花1;桔梗0.4,金银花0.4;胖大海菊花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中的红豆芡实薏仁茶工艺相同,此处不作过多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一次包装采用的与实施例1相同的尼龙网布,成品检测的项目如表4所示;表4成品检测结果表将上述检验合格的多包产品利用表4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比被检测的产品的汤色、香气、滋味、水分(质量分数)、滴滴涕、总灰分(质量分数)以及六六六,结果为:被检测的各个产品在汤色、香气、滋味、水分(质量分数)、滴滴涕、总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各原料的预处理;/nS2:各原料的炮制;/nS3:各原料的破碎;/nS4:按代用茶产品配方或原料配比在自动称量器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nS5:根据自动称量器发出的指令称取各原料,对称取完成的各原料混合且自动进行一次包装;/nS6:进行二次包装,得到成品;/nS7:成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各原料的预处理;
S2:各原料的炮制;
S3:各原料的破碎;
S4:按代用茶产品配方或原料配比在自动称量器的控制面板上设置各原料的参数;
S5:根据自动称量器发出的指令称取各原料,对称取完成的各原料混合且自动进行一次包装;
S6:进行二次包装,得到成品;
S7:成品检验,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类代用茶的精确计量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一次包装所用的包装材料为透明且透水材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龙王忠
申请(专利权)人:喻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