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4879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离体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1.0mg/L6‑BA+0.5mg/LNAA,pH5.8~6.0,诱导率91.67%,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2.0mg/L6‑BA,pH5.8~6.0,出芽率89.54%;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1.0mg/L6‑BA+0.5mg/LNAA,pH5.8~6.0,培养40d,增殖系数5.56;生根培养基MS+0.1mg/L6‑BA+1.5mg/LNAA,pH5.8~6.0,生根率100%,根数21.6条,根长3.5cm左右;生根组培苗移栽至混合基质的育苗盘中,成活率94.9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体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石吊兰,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LysionotuspauciflorusMaxim.的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石吊兰又名:黑乌骨(《植物名实图考》),石豇豆(《草木便方》),石泽兰、大姜豆、小泽兰(《分类草药性》),岩豇豆、岩茶(《贵州民间方药集》),岩泽兰(《贵阳民间药草》),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蜂子花、瓜子草、石花(《湖南药物志》),接骨生、山泽兰、千锤打、产后茶(《广西药植名录》)。小灌木,茎长7-3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无毛或上部疏被短毛。叶3枚轮生,有时对生或三枚轮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革质,形状变化大,线形、线状倒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少有为狭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基部钝、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在中部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包括:/n第一步,采用石吊兰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高压灭菌锅内高温灭菌,制成MS固体培养基;/n第二步,选取经过灭菌处理且无病虫害、无褐变的较成熟叶片,切成小块,接种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n第三步,取初代诱导中长势较好的丛芽连同基部外植体切下接种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培养;/n第四步,将生长状态较一致的增殖不定芽分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诱导生根;/n第五步,组培苗生根后,将培养瓶瓶盖打开,炼苗后进行移栽,从培养瓶内小心取出幼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装有灭过菌的混合基质的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包括:
第一步,采用石吊兰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高压灭菌锅内高温灭菌,制成MS固体培养基;
第二步,选取经过灭菌处理且无病虫害、无褐变的较成熟叶片,切成小块,接种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第三步,取初代诱导中长势较好的丛芽连同基部外植体切下接种于不定芽增殖培养基,培养;
第四步,将生长状态较一致的增殖不定芽分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诱导生根;
第五步,组培苗生根后,将培养瓶瓶盖打开,炼苗后进行移栽,从培养瓶内小心取出幼苗,洗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装有灭过菌的混合基质的育苗盘中,初次用MS培养基溶液浇透,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采用石吊兰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6-BA+0.5mg/LNAA,添加3%蔗糖和0.6~0.7%琼脂粉,pH5.8~6.0,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6-BA,添加3%蔗糖和0.6~0.7%琼脂粉,pH5.8~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高压灭菌锅内121℃高温灭菌20min,制成MS固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1℃,光照时间12h·d-1,光照强度2500lx。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族药石吊兰叶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选取经过灭菌处理且无病虫害的较成熟叶片,切成1cm×1cm的小块,分别接种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全丽周远平唐小迪杨秋婷张润张仁波王双双钱正敏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