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及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48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及组件,属于生物实验器械技术领域。该分装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和两个与分装管夹持部活动连接的固定夹持部。分装管夹持部设有一个可夹持在分装管外侧的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夹持面,在夹持面自由端沿夹持分装管的方向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套。固定夹持部包括可与轴套连接的轴I,以及与轴I一体连接的主连接部I和磁体I。固定夹持部的两磁体I可借助轴I转动吸合,与夹持面形成固定分装管的夹持空间。该固定装置结构十分简单,使用方便,在分装过程中可使实验人员脱离,能够为实验人员节约大量时间,并降低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及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及组件,属于生物实验器械

技术介绍
在农作物培育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培养液。这些培养液在使用前往往需要加热杀菌,为提高实验的效率一般不能采取锥形瓶等小容量容器进行处理,而多是直接采用钢盆等大体积的容器直接利用电磁炉加热,然后在进行分装。而为减少细菌的污染往往是尽量趁热进行分装。目前对这种大量培养液的分装没有专用的分装设备,主要是利用分装管通过气压自然分装到不同的容器内。但目前使用的分装管也非专用器械,由于多采用塑料材质质量较轻,需要实验人员按住分装管来吸取分装培养液。这样一方面占用了实验人员较多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大量培养液在加热后分装时,分装管处存在的容易漂浮、翘起等问题,从而需要实验人员手持问题,占用实验人员时间和增加劳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量培养液加分装管的专用固定装置以及含有该装置的组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该分装管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1和两个与分装管夹持部1活动连接的固定夹持部2;所述分装管夹持部1设有一个可夹持在分装管外侧的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夹持面11,在夹持面11自由端沿夹持分装管的方向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套12;所述固定夹持部2包括可与轴套12连接的轴I23,以及与轴I23一个体连接的主连接部I21和磁体I22;固定夹持部2的两磁体I22可借助轴I23转动吸合,与夹持面11形成固定分装管的夹持空间。优选地,所述磁体I22的长度大于所述夹持面11的长度,且多出的部分向夹持分装管末端的一侧延伸。优选地,所述夹持面11为内径小于分装管外径的圆弧形结构;夹持面11两自由端向外侧卷曲形成轴套12;在夹持面11一侧自由端的轴套12在中部断开分为两部分;所述固定夹持部2的主连接部I21上设有副连接部I24,副连接部I24上固定有轴I23;所述副连接部I24的长度不大于断开的轴套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更优选地,一种含所述固定装置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分装管固定装置、分装管4和边沿固定装置;分装管固定装置夹持固定于分装管4的底部并与盛装培养液的容器底面固定;边沿固定装置夹持分装管4于引出盛装培养液的容器的部位,并与容器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边沿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1和连接在分装管夹持部1两自由端的两个边沿固定夹持部3;所述边沿固定夹持部3包括一体成型的主连接部II31、磁体II32、轴II33以及副连接部II34;主连接部II31一端连接有磁体II32,另一端通过副连接部II34连接有轴II33;轴II33与分装管夹持部1的轴套12连接。优选地,所述分装管4的末端端面不与磁体I22的末端端面对齐,且磁体I22的末端端面长出分装管4的末端端面,从而磁体I22吸附在容器底面时,容器底面与分装管4的末端端面之间形成供培养液流通的缝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固定装置结构十分简单,使用方便,在分装过程中可使实验人员脱离,能够为实验人员节约大量时间,并降低劳动量。该装置设有一个能够加紧分装管的夹持面,以及与夹持面末端连接的固定夹持部。固定夹持部设有两块磁铁,可相互吸合扣紧固定装置。同时,固定夹持部还可吸附固定在容器底部,保持分装管的位置和姿态,从而稳定地使其吸取容器内的培养液。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由固定装置、分装管以及边沿固定装置组成的组件,一方面通过固定装置将分装管底部与容器底部固定,另一方面在容器上部边沿处设置边沿固定装置,固定住引出容器的分装管,通过两点固定是分装管牢固地与容器固定连接,形成培养液稳定的分液流通管路,从而大大地方便了分液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分装管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边沿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边沿固定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固定分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分装管夹持部;2,固定夹持部;3,边沿固定夹持部;4,分装管;5,容器;11,夹持面;12,轴套;21,主连接部I;22,磁体I;23,轴I;24,副连接部I;31,主连接部II;32,磁体II;33,轴II;34,副连接部II;51,容器底面;52,边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普通材料、试剂、装置、设备、方法和控制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或者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常规设置即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受以下详细说明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分装管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知,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分装管固定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1和两个固定夹持部2。其中,分装管夹持部1的主体为一个弧形侧面(即夹持面11),该侧面具有两个自由端每个自由端设有一个轴套12。而固定夹持部2主体为长方体型的磁体I22,在磁体I22上部设有一个一体成型的主连接部I21,主连接部I21的上部延伸出副连接部I24,在副连接部I24上设有轴I23,而轴I23两端穿接在轴套12内。这样,磁体I22可绕轴I23旋转并在夹持面11开口端吸附贴合形成夹持分装管的空间。其中,夹持面11的弧形面内径略小于分装管的外径,从而可以实现过盈配合的夹持使连接更加稳定。图2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夹持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图2可知,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夹持部2底部为长方体型磁体I22,在磁体I22一侧面延伸出长方体型的主连接面I21,主连接面I21外侧延伸出副连接部I24,在副连接部I24上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1)和两个与分装管夹持部(1)活动连接的固定夹持部(2);所述分装管夹持部(1)设有一个可夹持在分装管外侧的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夹持面(11),在夹持面(11)自由端沿夹持分装管的方向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套(12);所述固定夹持部(2)包括可与轴套(12)连接的轴I(23),以及与轴I(23)一体连接的主连接部I(21)和磁体I(22);固定夹持部(2)的两磁体I(22)可借助轴I(23)转动吸合,与夹持面(11)形成固定分装管的夹持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分装管夹持部(1)和两个与分装管夹持部(1)活动连接的固定夹持部(2);所述分装管夹持部(1)设有一个可夹持在分装管外侧的具有两个自由端的夹持面(11),在夹持面(11)自由端沿夹持分装管的方向设有用于连接转轴的轴套(12);所述固定夹持部(2)包括可与轴套(12)连接的轴I(23),以及与轴I(23)一体连接的主连接部I(21)和磁体I(22);固定夹持部(2)的两磁体I(22)可借助轴I(23)转动吸合,与夹持面(11)形成固定分装管的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I(22)的长度大于所述夹持面(11)的长度,且多出的部分向夹持分装管末端的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量培养液分装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面(11)为内径小于分装管外径的圆弧形结构;夹持面(11)两自由端向外侧卷曲形成轴套(12);在夹持面(11)一侧自由端的轴套(12)在中部断开分为两部分;所述固定夹持部(2)的主连接部I(21)上设有副连接部I(24),副连接部I(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飞李庆泉牛志敏张丽娟南相日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