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484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笋箨收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包括两个框体,两个所述框体的之间安装有毛竹本体,且两个框体与毛竹本体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框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纱网,且框体的底部连接有五个固定管,其中一个所述框体靠近凹槽的一侧固定有卡套,且另一个框体靠近凹槽的一侧安装有与卡套相匹配的卡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框体、凹槽、卡筒和卡套等结构的配合,可将两个框体牢牢的固定在一起,从而以毛竹本体为中心,在其周边布设纱网,通过纱网可接住毛竹本体上脱落的笋箨,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其它毛竹脱落的笋箨混入,且可对垂直掉落的笋箨进行缓冲保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笋箨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
技术介绍
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分布广泛,而且种类众多,有毛竹、哺鸡竹、淡竹、早竹等,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毛竹林,一般多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上,植株一般高10-12米,秆径6-13厘米,盖度为75-95%,有些地方,毛竹与其他树种混交,常见的混生种类有杉木、枫香、马尾松、绵槠等,林下灌木层常见的种类有檵木、豹皮樟、野珠兰、圆锥八仙、豆腐柴、尖连蕊茶、杜茎山、紫金牛、箬竹等。由于笋箨会自行脱落并落至地表,因此人们可在笋箨脱落后进行拾取收集,但在拾取的过程中,不同毛竹脱落的笋箨会混合在一起,从而需要再次进行分类处理,十分影响工作效率,且笋箨的重量较大,垂直掉落在地面上时容易发生破损,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同毛竹脱落的笋箨会混合在一起,且垂直掉落在地面上时容易发生破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包括两个框体,两个所述框体的之间安装有毛竹本体,且两个框体与毛竹本体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框体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纱网,且框体的底部连接有五个固定管,其中一个所述框体靠近凹槽的一侧固定有卡套,且另一个框体靠近凹槽的一侧安装有与卡套相匹配的卡筒,所述卡筒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卡头,所述卡头远离滑块的一端延伸至卡筒的外部,所述卡套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筒相匹配的通孔。优选的,两个所述凹槽内壁均安装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内侧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固定片的一端连接有夹环。优选的,所述框体的侧壁安装有区分牌,所述区分牌呈矩形。优选的,所述夹环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侧壁上方安装有反光贴,所述凹槽呈半圆形。优选的,所述框体由PVC管组成,且相邻两个PVC管之间通过转接头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框体、凹槽、卡筒和卡套等结构的配合,可将两个框体牢牢的固定在一起,从而以毛竹本体为中心,在其周边布设纱网,通过纱网可接住毛竹本体上脱落的笋箨,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其它毛竹脱落的笋箨混入,且可对垂直掉落的笋箨进行缓冲保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2)本技术通过第二弹簧、固定片和夹环的配合,可在两个框体连接完成后,使两个夹环夹紧毛竹本体,进而使纱网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纱网的承重能力,使用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个框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中:1、固定管;2、反光贴;3、框体;4、毛竹本体;5、区分牌;6、纱网;7、凹槽;8、卡头;9、通孔;10、滑块;11、卡套;12、卡筒;13、第一弹簧;14、夹环;15、固定片;16、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包括两个框体3,两个框体3的之间安装有毛竹本体4,且两个框体3与毛竹本体4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7,框体3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纱网6,且框体3的底部连接有五个固定管1,其中一个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固定有卡套11,且另一个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安装有与卡套11相匹配的卡筒12,卡筒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3,第一弹簧13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10,滑块10远离第一弹簧13的一端安装有卡头8,卡头8远离滑块10的一端延伸至卡筒12的外部,卡套1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筒12相匹配的通孔9,通过将两个框体3上的凹槽7紧挨着毛竹本体4,同时将卡筒12插入卡套11内,在第一弹簧13的弹性作用下使卡头8弹入通孔9内,从而将两个框体3牢牢的固定在一起,通过将固定管1插入泥土内,可将框体3固定,从而以毛竹本体4为中心,在其周边布设纱网6,通过纱网6可接住毛竹本体4上脱落的笋箨,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其它毛竹脱落的笋箨混入,且可对垂直掉落的笋箨进行缓冲保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进一步的,两个凹槽7内壁均安装有固定片15,固定片15的内侧固定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远离固定片15的一端连接有夹环14,当凹槽7向着毛竹本体4移动时,第二弹簧16受到固定片15与夹环14的挤压发生收缩,在两个框体3连接完成后,通过第二弹簧16的弹性作用,可使夹环14抵紧在毛竹本体4的外壁,从而使两个夹环14夹紧毛竹本体4,进而使纱网6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纱网6的承重能力,使用效果较好。进一步的,框体3的侧壁安装有区分牌5,通过区分牌5可对毛竹进行标记分类,区分牌5呈矩形。具体地,夹环14的内侧安装有橡胶垫,橡胶垫具有防滑的作用,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具体地,固定管1的侧壁上方安装有反光贴2,反光贴2具有反光的作用,凹槽7呈半圆形。具体地,框体3由PVC管组成,且相邻两个PVC管之间通过转接头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可将两个框体3上的凹槽7紧挨着毛竹本体4,此时第二弹簧16受到固定片15与夹环14的挤压发生收缩,而后将卡筒12插入卡套11内,在第一弹簧13的弹性作用下使卡头8弹入通孔9内,从而将两个框体3牢牢的固定在一起,通过将固定管1插入泥土内,可将框体3固定,从而以毛竹本体4为中心,在其周边布设纱网6,通过纱网6可接住毛竹本体4上脱落的笋箨,不仅而可以有效隔绝其它毛竹脱落的笋箨混入,且可对垂直掉落的笋箨进行缓冲保护,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此外,在两个框体3连接完成后,通过第二弹簧16的弹性作用,可使夹环14抵紧在毛竹本体4的外壁,从而使两个夹环14夹紧毛竹本体4,进而使纱网6更加稳定,大大提高了纱网6的承重能力,使用效果较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体(3),两个所述框体(3)的之间安装有毛竹本体(4),且两个框体(3)与毛竹本体(4)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框体(3)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纱网(6),且框体(3)的底部连接有五个固定管(1),其中一个所述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固定有卡套(11),且另一个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安装有与卡套(11)相匹配的卡筒(12),所述卡筒(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远离第一弹簧(13)的一端安装有卡头(8),所述卡头(8)远离滑块(10)的一端延伸至卡筒(12)的外部,所述卡套(1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筒(12)相匹配的通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体(3),两个所述框体(3)的之间安装有毛竹本体(4),且两个框体(3)与毛竹本体(4)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框体(3)的内部中间安装有纱网(6),且框体(3)的底部连接有五个固定管(1),其中一个所述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固定有卡套(11),且另一个框体(3)靠近凹槽(7)的一侧安装有与卡套(11)相匹配的卡筒(12),所述卡筒(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远离第一弹簧(13)的一端安装有卡头(8),所述卡头(8)远离滑块(10)的一端延伸至卡筒(12)的外部,所述卡套(1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筒(12)相匹配的通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竹林笋箨收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凤英郑亚雄范少辉景雄黄兰鹰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竹藤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