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28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耐张线夹探伤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包括底板一,所述底板一的顶部活动插接有底板二,所述底板二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底板二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肩部支座,所述底板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座。通过绕着第二支撑杆右端的连接转轴转动第三支撑杆至竖直状态,再通过转动支杆至其左端与底板二的右侧相互接触,移动设备时,只需将肩部支座套接在搬运人员的肩部,即可实现将设备放置于搬运人员肩膀的效果,进而可以通过搬运人员肩背的方式将设备进行折叠搬运,从而达到了在山区可实现便携式搬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耐张线夹探伤检测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力耐张线夹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用于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螺旋铝包钢线具有极强的耐张强度,无集中应力,对电缆起到保护和辅助减振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耐张线夹需要定期进行检测,线夹内部是否有隐性裂纹或损坏,由于不能够直接通过肉眼进行观测,因此需要借助CR检测设备进行高空检测,以保障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现有的耐张线夹检测设备都较为沉重,体积较大,导致在山区的搬移不方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具备在山区可实现便携式搬移优点,解决了现有设备在山区搬移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在山区可实现便携式搬移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包括底板一,所述底板一的顶部活动插接有底板二,所述底板二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支座,所述滑动支座的表面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包括底板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1)的顶部活动插接有底板二(2),所述底板二(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支座(3),所述滑动支座(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6),所述转动座(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动座(6)的外圈开设有限位孔槽(8),所述转轴(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10),所述连接转轴(1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右端所述连接转轴(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2),所述第三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耐张线夹检测设备,包括底板一(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1)的顶部活动插接有底板二(2),所述底板二(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支座(3),所述滑动支座(3)的表面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5),所述滑杆(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6),所述转动座(6)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动座(6)的外圈开设有限位孔槽(8),所述转轴(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连接转轴(10),所述连接转轴(1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1),右端所述连接转轴(10)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2),所述第三支撑杆(12)的底部外侧活动套接有转动套管(13),所述转动套管(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4),所述底板二(2)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肩部支座(15),所述底板二(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部固定座(16),所述第一支撑杆(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7),所述第一连接座(17)的中部活动插接有连接插杆(18),所述第二支撑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9),所述底板一(1)和底板二(2)交界处固定连接有U型套环(20),所述U型套环(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本体(21),所述U型套环(20)的中部活动插接有耐张线夹(22),所述检测机构本体(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底部滑动横杆座(23),所述滑动支座(3)靠近内侧的一面固定开设有滑动凹槽(24),所述滑动凹槽(2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凸块(2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宏钧
申请(专利权)人:仑勤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