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4048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包括电锅炉、固定平台、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固定平台设置在水箱的侧面,所述电锅炉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部;所述换热水箱的热腔两端分别与电锅炉供水管和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换热水箱的冷腔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腔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腔与用热终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中,电锅炉的余热回收加热单元可以将加热体所产生的没有被通水腔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收集起来,并进一步吸收后使用,提高了整体的热效率,也减少了向外界的散热,使本系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空间要求,节省能源,降低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供暖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锅炉本体发热量大,究其原因是锅炉加热单元发热量较大,且现有的电加热锅炉,加热单元中加热管等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吸收利用,尤其是在大功率锅炉系统中,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损失的热量不易散去,造成锅炉房等位置的热量过于集中,不仅对电器元件寿命有严重影响,安全有一定的隐患,而且安装位置受限,无法安装在距离屋顶较近等不利于散热的地方,对于大功率锅炉来说,占用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锅炉、固定平台、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所述固定平台设置在水箱的侧面,所述电锅炉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部;所述电锅炉包括电锅炉本体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管和余热回收箱,所述电加热管内部为通水腔,在电加热管的管壁内设置有电加热体,在余热回收箱上设置有多个与电加热管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电加热管的进水口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联通,电加热管的出水口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联通;所述余热回收箱上还设置有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的余热进水口和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连通的余热出水口;所述换热水箱的热腔两端分别与电锅炉供水管和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换热水箱的冷腔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腔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腔与用热终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体为PTC电加热片。进一步的:所述电锅炉、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管道相连通,在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泵和用于控制开闭的阀。进一步的:所述电锅炉有1-5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中,电锅炉的加热单元可以将加热体所产生的没有被通水腔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收集起来,并进一步吸收后使用,提高了整体的热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向外界的散热,因此,可以进行双层紧凑式布局,不会出现散热效果差和余热集中的问题,大大减少了供暖系统所占用的空间,使本系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空间要求,节省能源,降低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平台下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电锅炉加热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主视结构部分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A向剖视图。图中序号说明:1为电锅炉、2为固定平台、3为换热水箱、4为板式换热器;100为加热单元;101为电加热管;102为余热回收箱;103为通水腔;104为电加热体;105为通孔;106为供水管;107为回水管;108为进水口;109为出水口;110为余热进水口;111为余热出水口;112为补偿软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为本技术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其包括电锅炉1、固定平台2、换热水箱3和板式换热器4;所述固定平台通过固定支架设置在地面上方,位于水箱的侧面,所述电锅炉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部,所述板式换热器以及其他的泵阀等辅助部件均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部,以方便维护和操作;所述电锅炉1包括电锅炉本体和设置在本体内部的加热单元100,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管101和余热回收箱102,所述电加热管内部为通水腔103,在电加热管的管壁内设置有电加热体104,在余热回收箱上设置有多个与电加热管相配合的通孔105;所述电加热管的进水口108与电锅炉回水管107相联通,电加热管的出水口109与电锅炉供水管106相联通;所述余热回收箱上还设置有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的余热进水口110和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连通的余热出水口111;所述换热水箱的热腔两端分别与电锅炉供水管和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换热水箱的冷腔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腔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腔与用热终端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体为PTC电加热片。优选的:所述电锅炉、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之间分别通过管道相连通,在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泵和用于控制开闭的阀;具体的,电锅炉的加热单元通过电加热管的进水口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联通,电加热管的出水口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联通,回水管和供水管分别与换热水箱的热腔相连通,并分别为电锅炉提供进水和出水,在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热泵和第一阀门;板式换热器和换热水箱之间通过板换进水管和板换出水管相连通,在板换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热泵和第二阀门;板式换热器和用热终端之间通过终端供水管和终端回水管相连通,在终端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热泵和第三阀门。优选的,在加热管的出水口与供水管之间设置有补偿软管112,可用于补偿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尺寸变化,以及震动等产生的位移变化。本方案中,所述电锅炉本体、换热水箱以及板式换热器等的主体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或相近似,换热水箱为现有的具备换热功能的储水箱;本方案中所提到的热腔指在同一换热结构内的换热过程中,温度较高部分流体所在的腔体,可以是管程或壳程等,冷腔同理。本方案的工作过程如下:电锅炉通电后,对电加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并通过泵将加热后的热水输送至换热水箱的热腔,连接换热水箱冷腔和板式换热器热腔的循环泵启动,将在换热水箱内加热后的水输送至板式换热器的热腔,最后,连接板式换热器冷腔和终端用户的第三热泵将热水输送至用热终端。在本系统中,采用三个闭合回路进行循环,分别是电锅炉和循环水箱热腔、循环水箱冷腔和板式换热器热腔、板式换热器冷腔和终端用热设备之间,三重循环有效保证了循环的稳定性,防止外部的杂质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同时换热水箱等还具有储热功能,可以保证终端温度的均匀性。此外,本方案中,电锅炉的热效率高,散热量少,有效的防止了锅炉房等空间的热量聚集,提高了电锅炉供暖系统的小型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锅炉、固定平台、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n所述固定平台设置在水箱的侧面,所述电锅炉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部;/n所述电锅炉包括电锅炉本体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管和余热回收箱,所述电加热管内部为通水腔,在电加热管的管壁内设置有电加热体,在余热回收箱上设置有多个与电加热管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电加热管的进水口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联通,电加热管的出水口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联通;所述余热回收箱上还设置有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的余热进水口和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连通的余热出水口;/n所述换热水箱的热腔两端分别与电锅炉供水管和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换热水箱的冷腔与板式换热器的热腔相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腔与用热终端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TC电锅炉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锅炉、固定平台、换热水箱和板式换热器;
所述固定平台设置在水箱的侧面,所述电锅炉设置在固定平台上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固定平台的下部;
所述电锅炉包括电锅炉本体和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管和余热回收箱,所述电加热管内部为通水腔,在电加热管的管壁内设置有电加热体,在余热回收箱上设置有多个与电加热管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电加热管的进水口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联通,电加热管的出水口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联通;所述余热回收箱上还设置有与电锅炉回水管相连通的余热进水口和与电锅炉供水管相连通的余热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加玉孙振国张秋平杨长福刘朝阳董泰昌黄伟华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汇脉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