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39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高度递减的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其特征在于: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用垂直的隔板隔开,且从上游向下游的隔板高度依次降低;泥水分离区包括架设在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上面的过滤筛网,过滤筛网的水平倾角为25‑4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能够在截留并回收生物反应器出水中流失的颗粒污泥的同时将反应器中的絮状污泥滤出,并且结构简单紧凑,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来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领域,生物处理技术是主流技术,接种颗粒污泥的生物反应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能在很高的产气量和向上流速条件下保留在反应器内,因而污泥颗粒化可以使生物反应器内保留高浓度的污泥浓度,并可以使生物反应器承受更高的有机物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颗粒污泥是指不同类型的细菌种群之间通过相互吸引、互利共生凝聚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或者许多个微小的适合细菌生长的“生态群落”,具有自主选择和特定功能的生物菌群。污泥颗粒化是一个物理、化学和生物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该过程中细菌形成的颗粒状聚集体类似于一个微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极其丰富。颗粒污泥一般呈有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密度约为1030-1080kg/m3,粒径一般为0.5-5mm,最大粒径甚至可达7mm,粒径越大的颗粒污泥密度越低。当颗粒污泥粒径较大时,内部处于饥饿状态,使得颗粒污泥活性下降,沉降性能变差;尤其当反应器中污泥浓度过高,或者水流冲击过大、曝气风量控制不当等工艺异常时,会存在颗粒污泥从反应器中流失的现象。絮状污泥一般是由进水带入到生物反应器的悬浮物或者杂菌,与颗粒污泥存在基质竞争关系,生物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存在会影响颗粒污泥内部的传质效果,增加颗粒污泥对底物获取的难度。颗粒污泥繁殖时间长,产泥量少,保持反应器中正常的颗粒污泥浓度,同时减少生物反应器中絮状污泥提高颗粒污泥的有效含量,对于维持生物反应器的高效运行尤为重要。颗粒污泥干物的市场价格在15万元/吨以上,如果能有效回收利用,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中国技术专利CN204999788U公开了一种厌氧颗粒污泥捕集装置,其包括颗粒捕集装置、反冲洗装置及颗粒污泥回收装置,所述颗粒捕集装置内部设有滤芯,所述颗粒捕集装置底部进水端经进水管路连接至厌氧反应池的出水口,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进水阀门,所述颗粒捕集装置顶部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出水阀门,所述出水端经反冲洗管路连接至所述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管路上设有反冲洗阀门,所述颗粒捕集装置底部排泥端经排泥管路连接至颗粒污泥回收装置,所述颗粒污泥捕集装置的底部设有排泥阀门。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诸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4999788U中公开的装置虽然能够捕集和回收颗粒污泥,但是该装置不能有效过滤絮状污泥,且其装置结构复杂,间歇性操作,需要人工清理。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结构复杂、操作复杂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在截留并回收生物反应器出水中流失的颗粒污泥的同时,将反应器中的絮状污泥滤出。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高度递减的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其特征在于: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用垂直的隔板隔开,且从上游向下游的隔板高度依次降低;泥水分离区包括架设在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上面的过滤筛网,过滤筛网的水平倾角为25-40度。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泥水分离区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筛网上方的喷头,由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形成的滤液收集槽,及出水口。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包括进水口和进水缓冲槽,进水口的上游与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连通,进水口的下游与进水缓冲槽连通。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高度低于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高度比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低0.5-1米。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颗粒污泥回收区包括污泥收集槽和污泥回收管,污泥回收管与污泥回收泵连通。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形成一体化箱式结构,其中的进水缓冲槽、滤液收集槽和污泥收集槽底面面积之比为1:2-3:1。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所述一体化箱式结构的底面为长方形,上端无盖板。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过滤筛网为长方形,材质为不锈钢,下部用不锈钢钢条作为支撑部件,其面积与泥水分离区的上部面积相对应。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的进水口位于进水缓冲槽的正面或者两侧。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泥水分离区的出水口位于滤液收集槽的底部或两侧。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的进水口和泥水分离区的出水口数量相同、管径相同。优选地,根据上述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在颗粒污泥回收区,污泥回收管位于污泥收集槽的底部,污泥回收管设有带阀门的冲洗管线。使用本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可以高效截留并回收生物反应器出水中携带的颗粒污泥,并且同时可以有效滤出生物反应器中的絮状污泥,提高颗粒污泥的有效含量;另外,本技术地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无运行成本,适用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过滤筛网的示意图。其中,1-进水口,2-进水缓冲槽,3-第一隔板,4-喷头,5-过滤筛网,6-滤液收集槽,7-出水口,8-第二隔板,9-污泥收集槽,10-污泥回收管。具体实施方式废水或污水经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处理后的水经过出水管道流出,出水管道流出的水中还夹杂有有用的颗粒污泥和对颗粒污泥传质效果有负面影响的絮状污泥,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颗粒污泥有利于污水处理,而絮状污泥对污水处理不利,如何将废水或污水处理后排出的水中的颗粒污泥回收并返回生物反应器且有效滤出絮状污泥,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污水处理或废水处理方面一直以来考虑的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设计出了一种本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该装置除了能够有效回收颗粒污泥和有效滤出絮状污泥外,其结构简单紧凑,一体化设置,可以独立成型,可以与任何已有的生物反应器匹配,这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从功能上分为三个区,即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在本说明书中,把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看作颗粒污泥回收装置的上游,其相对端看作下游,为了保证本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顺利运作,专利技术人将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的三个区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的高度依次降低,即,进水区的高度大于泥水分离区的高度,泥水分离区的高度大于颗粒污泥回收区的高度。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中,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用垂直的隔板隔开,且从上游向下游的隔板高度依次降低,即,在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设置第一隔板3,在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设置第二隔板8,且第一隔板3的高度大于第二隔板8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高度递减的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其特征在于: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用垂直的隔板隔开,且从上游向下游的隔板高度依次降低;泥水分离区包括架设在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3)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8)上面的过滤筛网(5),过滤筛网(5)的水平倾角为25-40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污泥回收装置,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包括高度递减的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其特征在于:进水区、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用垂直的隔板隔开,且从上游向下游的隔板高度依次降低;泥水分离区包括架设在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3)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8)上面的过滤筛网(5),过滤筛网(5)的水平倾角为25-4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泥水分离区还包括设置在过滤筛网(5)上方的喷头(4),由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3)与泥水分离区和颗粒污泥回收区之间的第二隔板(8)形成的滤液收集槽(6),及出水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包括进水口(1)和进水缓冲槽(2),进水口(1)的上游与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连通,进水口(1)的下游与进水缓冲槽(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中,进水区和泥水分离区之间的第一隔板(3)的高度低于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管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熊涛李知洪李庆李天乐蒋家鑫余金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