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24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包括机架本体和轨道本体,所述机架本体为框形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机架本体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前后端均沿横向固定有成对存在的轮架,所述机架本体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中部沿和横向固定有多个加强横板。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装满炉料的转运小车放置在机架本体顶面固定的置物板上,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机架本体沿轨道本体进行移动,以此来带动装满炉料的转运小车移动至机架本体两侧方的炉窑处,到达指定的转运炉窑后使机架本体停止移动,后通过将转运小车推下置物板的方式即可移动至指定的炉窑并倒出炉料,代替了工人全程推动转运小车的炉料转运方式,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且提升了炉料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料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刚玉深加工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炉料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白刚玉以工业氧化铝粉为原料,在电弧炉窑中经2000度以上高温熔炼后冷却制成,经粉碎整形,磁选去铁,筛分成多种粒度,其质地致密、硬度高,粒形成尖角状,适用于制造陶瓷、树脂固结磨具以及研磨、抛光、喷砂、精密铸造等,还可用于制造高级耐火材料,白刚玉在深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炉料转运到炉窑处,而目前炉料在进行转运时采用工人全程推动转运小车的方式进行,工人的工作强度大且炉料的转运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将装满炉料的转运小车放置在机架本体顶面固定的置物板上,后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机架本体沿轨道本体进行移动,以此来带动装满炉料的转运小车移动至机架本体两侧方的炉窑处,到达指定的转运炉窑后使机架本体停止移动,后通过将转运小车推下置物板的方式即可移动至指定的炉窑并倒出炉料,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包括机架本体和轨道本体,所述机架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包括机架本体(3)和轨道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3)为框形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机架本体(3)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前后端均沿横向固定有成对存在的轮架(301),所述机架本体(3)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中部沿和横向固定有多个加强横板(302),所述机架本体(3)的中部沿纵向水平放置有置物板(5),所述置物板(5)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支架(501),且所述限位支架(501)沿纵向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3)顶面;/n所述轨道本体(4)为两条,所述轨道本体(4)沿横向设置且彼此平行,且每条所述轨道本体(4)分别位于每对所述轮架(301)之间的下方;/n两对彼此平行的所述轮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包括机架本体(3)和轨道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3)为框形结构且水平设置,所述机架本体(3)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前后端均沿横向固定有成对存在的轮架(301),所述机架本体(3)沿纵向的两侧之间的中部沿和横向固定有多个加强横板(302),所述机架本体(3)的中部沿纵向水平放置有置物板(5),所述置物板(5)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支架(501),且所述限位支架(501)沿纵向放置在所述机架本体(3)顶面;
所述轨道本体(4)为两条,所述轨道本体(4)沿横向设置且彼此平行,且每条所述轨道本体(4)分别位于每对所述轮架(301)之间的下方;
两对彼此平行的所述轮架(301)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与下方对应的所述轨道本体(4)贴合接触,且所述驱动组件(6)的部分固定在所述轮架(301)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3)的一侧水平固定有直角三棱柱结构的扶手架(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3)一侧位于所述扶手架(1)之间的部分固定有用以收卷和释放供电线缆的绕线筒(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501)均为L型结构,所述限位支架(501)固定在所述机架本体(3)顶面,且所述限位支架(501)的底面与所述加强横板(302)的顶面均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一种炉料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从动滚轮(608)、主动滚轮(606)、驱动轴(603)和驱动电机(6011),所述从动滚轮(608)和所述主动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伟张英丽马淑哲郭智川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红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