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67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箱体,机器人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机器人头部,机器人主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机械技术领域。该多功能教育机器人,第一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车轮转动,使机器人可以前后进行移动,移动的机器人通过箱体底部毛刷对地面进行清扫,在通过气泵将清扫的垃圾收集进收集箱,然后水泵通过喷水头对底面洒水,方便布刷对地面擦拭,将垃圾清理干净,该机器人在辅助学习的同时,附带清理功能,可以及时将学习环境清理干净,孩子可以时刻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机械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
技术介绍
教育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引入教育机器人的教学将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的优秀平台。教育机器人主要有辅助学习的功能,用于对孩子进行陪伴、教育,小孩子都有爱动、贪吃的天性,在教育机器人陪伴学习时,学习环境内会产生垃圾纸屑和失误残渣等,由于现有的教育人功能较为单一,只具有教育功能,无法对垃圾进行清理,产生的垃圾会弄脏孩子的身体、衣服,同时也会污染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解决了不能及时对学习者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污染学习环境,影响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同时对孩子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箱体,机器人主体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机器人头部(4),所述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的底部与所述箱体(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箱体(2)内腔的前端沿所述箱体(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的两端均贯通所述箱体(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2)的外部,所述箱体(2)内腔的后端沿所述箱体(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两端均贯通所述箱体(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2)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机器人头部(4),所述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的底部与所述箱体(2)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箱体(2)内腔的前端沿所述箱体(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的两端均贯通所述箱体(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2)的外部,所述箱体(2)内腔的后端沿所述箱体(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两端均贯通所述箱体(2)的侧壁延伸至所述箱体(2)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杆(6)和所述第二转动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车轮(8),所述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6)转动的第一电机(9),所述箱体(2)底部的前端横向设置有沿所述箱体(2)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底部设置有毛刷(11),所述箱体(2)底部的后端横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0)相平行的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底部设置有布刷(13),所述机器人主体(1)底部的中心处竖向设置有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位于两个所述支撑块(5)之间,所述箱体(2)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镶嵌于所述箱体(2)顶部的内齿轮(15),所述第二电机(14)输出轴的另一端竖向固定有竖杆(33),所述竖杆(33)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齿轮(15)相啮合的外齿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教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腔的前侧设置有气泵(17),所述箱体(2)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收集箱(18),所述气泵(17)的吸气口连通有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思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