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60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竖向对接槽以及电机,第一对接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一侧与第二对接槽的一侧相互连接,底座的正面固定与竖向对接槽相互连接,底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背板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该种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并且底座位于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的中间,管杆从对接槽之间穿梭时,会有弧形板进行限位,同时对两根管杆通过对接筒进行连接,当有三根管杆时,另外的单独一根可以沿着竖向对接槽进行插入,同时通过竖向对接筒进行对接连接,完成T字形状的管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杆连接
,具体为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铸铁管,用铸铁浇铸成型的管子。铸铁管用于给水、排水和煤气输送管线,它包括铸铁直管和管件。劳动强度小。按铸造方法不同,分为连续铸铁管和离心铸铁管,其中离心铸铁管又分为砂型和金属型两种。按材质不同分为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按接口形式不同分为柔性接口、法兰接口、自锚式接口、刚性接口等。其中,柔性铸铁管用橡胶圈密封;法兰接口铸铁管用法兰固定,内垫橡胶法兰垫片密封;刚性接口一般铸铁管承口较大,直管插入后,用水泥密封,此工艺现已基本淘汰,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采用承插式或法兰盘式接口形式;按功能又可分为柔性接口和刚性接口两种。柔性接口用橡胶圈密封,允许有一定限度的转角和位移,因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密封性,比刚性接口安装简便快速,按铸造方法不同,劳动强度小目前市面上现有的连接组合装置有以下不足:连接时很难确定两根以及两根以上的管杆之间连接的位置,而且无法调节套管与管杆连接时的距离。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槽、第二对接槽、竖向对接槽以及电机,所述第一对接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与第二对接槽的一侧相互连接,所述底座的正面固定与竖向对接槽相互连接,所述底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于顶板,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底座的中部贯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顶端两侧分别贯穿连接有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的分别位于螺纹杆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以及竖向对接槽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表面上预设有橡胶垫板以及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对接筒,所述对接筒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向对接筒,所述竖向对接筒的内部底端预设有不锈钢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接板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预设有螺纹,且所述套筒的位置与螺纹杆相互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槽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本体,所述限位板本体包括弧形板、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螺孔,且连接板的一侧与第一对接槽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的一端与连接板相互卡合,且弧形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一端的转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固定板的一侧顶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与第一对接槽的底端相互平行,且底座的底端预设有防滑垫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并且底座位于第一对接槽与第二对接槽的中间,管杆从对接槽之间穿梭时,会有弧形板进行限位,同时对两根管杆通过对接筒进行连接,当有三根管杆时,另外的单独一根可以沿着竖向对接槽进行插入,同时通过竖向对接筒进行对接连接,完成T字形状的管杆连接,非常的方便,此外在对接筒的背面通过套筒与螺纹杆的连接,并且由两根竖杆进行限位,可以通过电机转动螺纹杆使其套筒进行上下移动,能够自主确定连接时的位置,实用性强且造型新颖。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主体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限位板本体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A处放大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套筒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的底座立体图图中:1、第一对接槽;2、第二对接槽;3、竖向对接槽;4、底座;5、背板;6、顶板;7、电机;8、限位杆;9、螺纹杆;10、对接板;11、套筒;12、对接筒;13、竖向对接槽;14、限位板本体;15、弧形板;16、连接板;17、螺孔;18、转轴;19、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槽1、第二对接槽2、竖向对接槽3以及电机7,第一对接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座4的一侧与第二对接槽2的一侧相互连接,底座4的正面固定与竖向对接槽3相互连接,底座4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5,背板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6,顶板6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于顶板6,且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一端与底座4的中部贯穿连接,更加的稳定。其中,顶板6的顶端两侧分别贯穿连接有限位杆8,两根限位杆8的分别位于螺纹杆9的两侧,将对接板10进行固定,保证上下移动。其中,第一对接槽1与第二对接槽2以及竖向对接槽3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表面上预设有橡胶垫板以及通孔,对接时会产生热量,通过通孔能够有效散热。其中,底座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对接板10,对接板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对接筒12,对接筒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竖向对接筒13,竖向对接筒13的内部底端预设有不锈钢板,滑动时会有一定的铁屑产生,长期以往会受道腐蚀,不锈钢板能够更好的适应管杆的滑动。其中,对接板10的背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的内壁上预设有螺纹,且套筒11的位置与螺纹杆9相互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杆9与套筒11的连接能够实现上下移动,方便了两根以及两根以上管杆的连接。其中,第一对接槽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本体14,限位板本体14包括弧形板15、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螺孔17,且连接板16的一侧与第一对接槽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实现了限位更加稳定的效果。其中,弧形板15的一端与连接板16相互卡合,且弧形板15的另一端与固定板一端的转轴18相互转动连接,转轴1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19,挡板19位于固定板的一侧顶端,转轴18穿过挡板19能够快速的进行调节。其中,底座4的底端与第一对接槽1的底端相互平行,且底座4的底端预设有防滑垫板,防止在台面上不稳定。工作原理:第一对接槽1.第二对接槽2以及底座4的底端位置均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将管杆顺着第一对接槽1与第二对接槽2进行推送,在第一对接槽1的顶端设有限位板本体14,限位板本体14可以通过转轴18将其与连接板16进行固定,同时连接板16上的螺孔与第一对接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槽(1)、第二对接槽(2)、竖向对接槽(3)以及电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一侧与第二对接槽(2)的一侧相互连接,所述底座(4)的正面固定与竖向对接槽(3)相互连接,所述底座(4)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5),所述背板(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于顶板(6),且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一端与底座(4)的中部贯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对接槽(1)、第二对接槽(2)、竖向对接槽(3)以及电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一侧与第二对接槽(2)的一侧相互连接,所述底座(4)的正面固定与竖向对接槽(3)相互连接,所述底座(4)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背板(5),所述背板(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贯穿于顶板(6),且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一端与底座(4)的中部贯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的顶端两侧分别贯穿连接有限位杆(8),两根所述限位杆(8)的分别位于螺纹杆(9)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槽(1)与第二对接槽(2)以及竖向对接槽(3)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的表面上预设有橡胶垫板以及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管杆组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对接板(10),所述对接板(1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伊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