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通信设备和光链路监测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59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通信设备和光链路监测器件。所述光通信设备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机、至少一个接收机和光链路监测器件,所述发送机用于发射探测信号;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一起偏方向;旋光片,用于偏转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的光束的偏振方向;第二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二起偏方向,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由旋光片的偏转角度确定;所述接收机用于根据后向回光监测光链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通信设备和光链路监测器件
本申请涉及光纤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光通信设备和光链路监测器件。
技术介绍
相较于电缆、双绞线等,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巨大的带宽优势,为信息的传递和流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借助于光纤通信的光网络以很快的速度和规模进行铺设。以传输的距离来划分,光网络可分为长距传输网络和短距传输网络。以应用场景来划分,光网络可分为接入网、传送网等。光纤作为光网络中大量铺设的核心部分,其处于良好的链路状态对光网络非常关键。因此,对光纤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光网络通信业务稳定的重要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设备和光链路监测器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使接收机采集到大部分后向回光,实现较高的监测性能。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通信设备,包括发送机、接收机和光链路监测器件,所述发送机用于发射探测信号;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一起偏方向,以使所述探测信号中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起偏方向一致的光能够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旋光片,用于偏转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的光束的偏振方向;第二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二起偏方向,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由旋光片的偏转角度确定,以便经旋光片偏转的光能够从第二线栅偏振器出射;其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一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所述第一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光;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二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二后向回光,所述第二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光;所述接收机用于根据后向回光监测光链路。也就是说,该光通信设备中的光路监测器件可以将光链路对探测信号的后向回光反射至接收机,使得接收机可以根据光路监测器件反射的后向回光对光链路进行监测,实现了较高的监测性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为纳米金属线栅栏。在该实现方式中,采用纳米金属线栅栏作为线栅偏振器,提高了对光的反射率。示例性的,所述纳米金属线栅栏为以下任一种:纳米银金属线栅栏、纳米铜金属线栅栏、纳米钼金属线栅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转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采用该实现方式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光全部或大部不被第二线栅偏振器遮挡,从而能够从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示例性的,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面向所述接收机的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为相对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在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中的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后靠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二后向回光。采用该示例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光和第二线栅偏振器反射的光汇聚,提升了反射光到接收机的耦合容易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旋光片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未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的光路,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反射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或部分出射。在该实现方式中,无须使得第一线偏振器和第二线偏振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就可实现第一线偏振器反射的后向回光的出射,使得第一线偏振器反射的后向回光和第二线偏振器反射的后向回光以更贴近的方式汇聚,提升了反射光到接收机的耦合容易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第一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旋光片之间;第二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旋光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用该实现方式中的结构,在使用时,无须进行倾斜放置,封装更为简单,便于组装、使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平行。采用该实现方式的结构,便于控制第一线偏振器反射的后向回光的传播方向和第二线偏振器发射的后向回光的传播方向,提升了反射光到接收机的耦合容易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为45°。采用该实现方式的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将全部或绝大部分的后向回光进行反射,而且避免了后向回光达到发送机。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第一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一起偏方向,以使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起偏方向一致的光能够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一侧到另一侧出射;旋光片,用于偏转第一线栅偏振出射的光束的偏振方向;第二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二起偏方向,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由旋光片的偏转角度确定,以便经旋光片偏转的光能够从第二线栅偏振器出射;其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所在的平面为相对于第一光束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当所述第一光束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不一致时,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的平面为相对于第二光束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当所述第二光束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二起偏方向不一致时,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反射所述第二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为纳米金属线栅栏。示例性的,所述纳米金属线栅栏为以下任一种:纳米银金属线栅栏、纳米铜金属线栅栏、纳米钼金属线栅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转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面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一侧反射的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示例性的,第一反射光的出射面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光在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中的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使所述第一反射光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后靠近第二反射光,所述第一反射光为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面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一侧的反射光,所述第二反射光为所述第二线栅偏振背离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一侧的反射光。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旋光片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未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面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一侧的反射光的光路,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面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一侧的反射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或部分出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器件包括:第一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旋光片之间;第二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旋光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平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为45°。...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机、光链路监测器件和接收机,其中:/n所述发送机用于发射探测信号;/n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n第一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一起偏方向,以使所述探测信号中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起偏方向一致的光能够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n旋光片,用于偏转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的光束的偏振方向;/n第二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二起偏方向,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由旋光片的偏转角度确定,以便经旋光片偏转的光能够从第二线栅偏振器出射;/n其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一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所述第一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光;/n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二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二后向回光,所述第二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光;/n所述接收机用于根据后向回光监测光链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机、光链路监测器件和接收机,其中:
所述发送机用于发射探测信号;
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
第一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一起偏方向,以使所述探测信号中偏振方向与所述第一起偏方向一致的光能够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
旋光片,用于偏转第一线栅偏振器出射的光束的偏振方向;
第二线栅偏振器,具有第二起偏方向,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述第一起偏方向的角度差由旋光片的偏转角度确定,以便经旋光片偏转的光能够从第二线栅偏振器出射;
其中,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一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所述第一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光;
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为相对于第二后向回光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便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向所述接收机反射所述第二后向回光,所述第二后向回光为所述光链路反射的后向回光中达到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的光;
所述接收机用于根据后向回光监测光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为纳米金属线栅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属线栅栏为以下任一种:
纳米银金属线栅栏、纳米铜金属线栅栏、纳米钼金属线栅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转器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使得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面向所述接收机的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为相对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在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中的传播方向的斜面,以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一后向回光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后靠近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反射的第二后向回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的距离由所述旋光片的尺寸确定,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未覆盖或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反射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的光路,以便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的反射的所述第一后向回光能够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出射或部分出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链路监测器件包括:
第一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栅偏振器和所述旋光片之间;
第二楔形透光部件,位于所述旋光片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线栅偏振器所在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起偏方向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谭俊雷浩方志方周恩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