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采恩专利>正文

一种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46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5
一种传动机构,涉及加工截面为三瓣波形的工件或其他产品的机械制造技术,如三瓣波形滚道航空轴承加工技术等,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现有预变形加工、拟形加工或者数控插补加工等方法,存在无法保证加工工件三瓣波形曲线曲面的连续平滑、难以实现曲线的规律性平滑过渡等问题,难以保证工件的形位精度、波形一致性、使用寿命的高要求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传动机构应用于三瓣波形工件加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能够保证主动可控加工成形工件的连续平滑曲线曲面,同时保证了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形位精度、表面质量和波形一致性的能力,而且加工过程更加简捷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截面为三瓣波形的工件或产品的机械制造技术,如航空轴承三瓣波形滚道加工技术等,特别涉及一种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对截面为三瓣波形工件或产品的制造方法有预变形加工、拟形加工或者数控插补加工等,预变形加工方法,对待加工件预加压力使其预变形,然后通过传统切削工艺加工滚道,撤除预加压力,工件回弹形成三瓣波形,其问题在于一是形位精度保证困难,二是使用寿命降低;拟形加工技术,通过使磨具产生震荡磨削轴承外圈滚道,加工所需瓣形,拟形出三瓣波形,其问题在于一是磨具半径只能小于工件内径,所形成的波形曲线容易出现凸出点,无法保证瓣形曲线曲率连续渐变,难以实现曲线的规律性平滑过渡,二是难以保证工件的形位精度,所加工工件的一致性;数控插补磨削加工技术,其问题在于,通过计算机取点或优化取点加工,刀具必须在高频响应运动中完成切削,两切削点之间必定会形成阶梯或圆弧,所加工的曲线不可能连续平滑,从原理上决定了无法直接加工成形连续平滑的三瓣波形曲线曲面,表面质量保证困难;一直以来没有找到三瓣波形工件非圆曲线曲面连续平滑成形的正向主动可控切削加工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不同与现有三瓣波形工件制造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三瓣波形连续平滑曲线曲面直接切削加工成形。方案一:由同一个动力源将动力先传递给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A将动力传递给转向变速箱B,动力传递方式为串联方式。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工作台、动力源。动力轴包括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和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末端安装有偏心轴或曲轴;转向变速箱B安装在导轨机构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导轨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上。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通过滑动传动轴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连接,等速传递动力。动力源将动力传递给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A通过第一动力轴、滑动传动轴和第二动力轴将动力传递给转向变速箱B;转向变速箱A同时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轴或曲轴。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平行,第二动力输出轴伸出箱体,末端固定安装工作台,工作台台面与第二动力输出轴垂直,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做圆周运动。连杆一端与偏心轴或曲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输出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偏心轴或曲轴带动转向变速箱B及第二动力输出轴在导轨机构上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工作台做直线往复运动。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做圆周运动,叠加形成复合运动。导轨机构包括导轨框架、直线导轨、滑块、连接板,导轨框架固定安装有四个直线导轨,四个直线导轨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相互平行,其中,导轨框架顶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和连接板对第二动力输出轴进行导向,导轨框架底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支撑转向变速箱B并对其进行导向;第二动力输出轴垂直穿过连接板,通过轴承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通过其上的滑块安装在直线导轨上。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轴的转速比为3∶1,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轴的转速比为1∶1,第一动力轴、滑动传动轴和第二动力轴等速传递动力,上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的转速比为3∶1,并按照3∶1的转速比保持同步工作。偏心轴在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下偏心运动3周,进而通过连杆带动第二动力输出轴直线往复运动往返3次,第二动力输出轴同时圆周运动1周。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直线往复运动往返3次同时圆周运动同步旋转1周,其比值为3∶1,工作台直线往复运动方向与工作台圆周运动的轴线垂直。作为优选,滑动传动轴为花键传动轴。作为优选,通过调整偏心轴偏心距离或调整曲轴的连杆轴颈的回转半径,比如更换不同的曲轴,调整偏心运动回转半径,进而调整三瓣波形曲线各瓣形包含的变椭圆曲线长短轴的长度差值,进而调整确定三瓣波形曲线形状。方案二:由同一个动力源将动力传递给动力分配箱,动力分配箱将动力同时分别传递给两个转向变速箱,动力传递方式为并联方式。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动力分配箱、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工作台、动力源。动力轴包括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末端安装有偏心轴或曲轴;转向变速箱B安装在导轨机构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导轨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上。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平行,第二动力输出轴伸出箱体,末端固定安装工作台,工作台台面与第二动力输出轴垂直,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做圆周运动。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通过滑动传动轴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连接。动力分配箱固定安装在箱体上,设置在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与滑动传动轴之间;同一个动力源将动力传递给动力分配箱,动力分配箱将动力同时分别传递给转向变速箱A和转向变速箱B;转向变速箱A同时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轴或曲轴。连杆一端与偏心轴或曲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输出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偏心轴或曲轴带动转向变速箱B及第二动力输出轴在导轨机构上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工作台做直线往复运动。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做圆周运动,叠加形成复合运动。导轨机构包括导轨框架、直线导轨、滑块、连接板,导轨框架固定安装有四个直线导轨,四个直线导轨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相互平行,其中,导轨框架顶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和连接板对第二动力输出轴进行导向,导轨框架底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支撑转向变速箱B并对其进行导向;第二动力输出轴垂直穿过连接板,通过轴承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通过其上的滑块安装在直线导轨上。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轴的转速比为3∶1,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轴的转速比为1∶1,上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的转速比为3∶1,按照3∶1的转速比保持同步工作。偏心轴在第一动力输出轴带动下偏心运动3周,进而通过连杆带动第二动力输出轴直线往复运动往返3次,第二动力输出轴同时圆周运动1周。第二动力输出轴带动工作台直线往复运动往返3次同时圆周运动同步旋转1周,其比值为3∶1,工作台直线往复运动方向与工作台圆周运动的轴线垂直。作为优选,滑动传动轴为花键传动轴。作为优选,通过调整偏心轴偏心距离或调整曲轴的连杆轴颈的回转半径,比如更换不同的曲轴,调整偏心运动回转半径,进而调整三瓣波形曲线各瓣形包含的变椭圆曲线长短轴的长度差值,进而调整确定三瓣波形曲线形状。方案三:本专利技术不限定动力源是否为同一动力源、不限定动力传递方式(串联或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其特征在于:/n所述动力轴包括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n转向变速箱A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末端安装有偏心轴或曲轴,/n转向变速箱B安装在导轨机构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导轨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上;/n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平行,第二动力输出轴伸出箱体;/n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通过滑动传动轴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连接,/n连杆一端与偏心轴或曲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偏心轴或曲轴带动转向变速箱B及第二动力输出轴在导轨机构上做直线往复运动;/n上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的转速比为3∶1,且保持同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轴包括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
转向变速箱A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末端安装有偏心轴或曲轴,
转向变速箱B安装在导轨机构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二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输出轴,导轨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上;
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平行,第二动力输出轴伸出箱体;
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通过滑动传动轴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连接,
连杆一端与偏心轴或曲轴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力输出轴活动连接,偏心轴或曲轴带动转向变速箱B及第二动力输出轴在导轨机构上做直线往复运动;
上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的转速比为3∶1,且保持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包括导轨框架、直线导轨、滑块、连接板,导轨框架固定安装有四个直线导轨,四个直线导轨与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相互平行,其中,导轨框架顶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和连接板对第二动力输出轴进行导向,导轨框架底板固定两个直线导轨,通过滑块支撑转向变速箱B并对其进行导向,第二动力输出轴垂直穿过连接板,通过轴承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通过其上的滑块安装在直线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偏心轴偏心距离或调整曲轴的回转半径改变偏心运动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传动轴为花键传动轴。


5.一种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动力轴、转向变速箱A、动力分配箱、转向变速箱B、滑动传动轴、导轨机构、偏心轴或曲轴、连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轴包括转向变速箱A的第一动力轴、转向变速箱B的第二动力轴;
转向变速箱A固定安装在箱体上,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末端安装有偏心轴或曲轴,
转向变速箱B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全尚德湧刘文俊李采恩
申请(专利权)人:李采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