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线和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37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线和充电器,所述充电线包括线缆层和包裹所述线缆层的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中设置散热液体,通过所述散热液体的气液循环实现热量的转移和传递,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具有成本低、散热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线和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线和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智能产品的发展,产品性能不断增强,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这使得人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不断增加,产品电量耐用与否成了衡量产品的卖点之一。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除了增加产品自身蓄电能力,给产品配置快速充电器也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目前快速充电器分为快速直插充电器和快速无线充电器,但是对于高效率的充电要求使得快速直插充电器更受青睐,可以实现利用碎片时间将产品充满电。然而,在满足快速充电的同时也迎来了充电器发热的问题,过高的热量不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充电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充电器中,充电线内部散热结构的铝箔、金属编织物、热塑性弹性体外被等特殊材料的选择增加充电器整体成本。另一方面,现有的充电线主要还是依靠两端连接器的内置芯片来控制充电模式,从而控制热量的产生,所以现有的充电线对于已经产生的热量所具有的散热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线和充电器,可以有效地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线缆层;以及散热层,所述散热层包裹所述线缆层,所述散热层内具有散热液体。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层包括:线缆;线缆外被,包裹所述线缆,并和所述线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热量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层包括:充电线外被;第一吸附层,覆盖于所述充电线外被的内壁上;以及第二吸附层,覆盖于所述线缆外被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吸附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二热量通道,所述散热液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量通道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量通道的两端封闭。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外被和所述充电线外被材质为防水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层和所述第二吸附层为吸附性编织物。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液体为乙醇。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线的两端具有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器本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内置芯片;其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量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孔连通。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充电线;以及充电头,连接所述充电线,包括外壳以及控温模块;其中,所述控温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包括高频隔离变压器、智能控温电路板以及电容;所述外壳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线包括线缆层和包裹所述线缆层的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中设置散热液体,通过所述散热液体的气液循环实现热量的转移和传递,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具有成本低、散热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线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充电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线缆层;11-线缆;12-线缆外被;2-散热层;21-充电线外被;22-第一吸附层;23-第二吸附层;3、4-连接器组件;31、41、B1-散热孔;a-第一热量通道;b-第二热量通道;A-充电线;B-充电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下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线A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线A包括线缆层1和散热层2。其中,散热层2包裹线缆层1,并且散热层2内具有散热液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液体为乙醇,也可使用其它沸点较低的液体,例如丙酮等。充电线A进行充电时,线缆层1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层2散发出去,也即,通过沸点低的散热液体发生气液循环,实现热量的转移和传递,从而将线缆层1的热量散发出去。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线缆层1包括线缆11和线缆外被12。其中,线缆外被12包裹线缆11,并且线缆外被12和线缆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热量通道a。具体地,线缆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缆层(1);以及/n散热层(2),所述散热层(2)包裹所述线缆层(1),所述散热层(2)内具有散热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层(1);以及
散热层(2),所述散热层(2)包裹所述线缆层(1),所述散热层(2)内具有散热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层(1)包括:
线缆(11);
线缆外被(12),包裹所述线缆(11),并和所述线缆(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一热量通道(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2)包括:
充电线外被(21);
第一吸附层(22),覆盖于所述充电线外被(21)的内壁上;以及
第二吸附层(23),覆盖于所述线缆外被(12)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第一吸附层(2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第二热量通道(b),所述散热液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热量通道(b)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量通道(b)的两端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外被(12)和所述充电线外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娜胡广赵庆宏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